血液、血管在我们的体内负责运输氧气及养分,当血管被堵住,就会产生很多严重的问题,甚至危及生命。例如,动脉栓塞就是常见的血管堵塞病症,可引起脑中风、心肌梗塞等危险疾病。
动脉栓塞是指动脉中有“栓塞物”堵住血管,影响了血液的流通。
出现动脉栓塞的常见原因,就是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壁上堆积了脂肪、钙等物质,时间长了,让血管变脆、变窄,就可能形成血栓;血管壁上的斑块脱落,也会堵塞血管。
当血栓堵住血管,阻碍了血流后,身体的组织、器官就得不到充分的血液和氧气,缺血的部位会出现疼痛,甚至周围组织跟着坏死,造成器官的功能减弱。
动脉栓塞是指动脉中有“栓塞物”堵住血管,影响了血液的流通。(Wikimedia Commons)
动脉栓塞症状产生的快慢,取决于血栓的大小与阻挡血流的多少。而血栓可能出现在身体各部位,堵到哪里,哪里就出问题:
心肌梗塞:供应心肌的血管发生阻塞,导致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冒冷汗、虚弱、恶心、呕吐、心悸等症状。
脑中风:脑内的血管阻塞,即为缺血型脑中风。主要症状有单侧手脚无力、单侧身体感觉障碍、偏瘫、口齿不清等。
下肢动脉栓塞:动脉栓塞通常发生在小腿与足部,症状有下肢冰冷、皮肤苍白、栓塞后区域没有脉动、疼痛麻痹、肌肉痉挛、肌肉无力等。
中西医师、济德中医诊所院长邓正梁指出,动脉栓塞还可能发生在肾脏、小肠与眼睛。发生在肾脏,会使肾功能受损;在小肠,将使小肠缺血造成肚子痛;在眼部,会伤及视网膜,造成视野缺损。
动脉栓塞又分慢性和急性,急性如心肌梗塞、脑中风,发作突然而迅猛;慢性的动脉栓塞若在心脏处,会出现胸闷、气喘;在脑血管处则会头晕、手脚无力;在脚部会出现走路突然不稳,初期还可走路,但情况变严重会跛脚,无法行走。
生活中常见的动脉栓塞风险因子
引发动脉栓塞的危险因素有心房颤动与二尖瓣狭窄、动脉壁损伤、血液高黏稠度(代表血液循环不好)等原因,而二尖瓣狭窄导致的血栓容易跑到脑部产生中风。
生活中常见的动脉栓塞的高危险因子,包括:抽烟、肥胖、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的饮食、经常饮酒过量、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压力大及相关家族病史等等。
另外,老年族群本身就是动脉栓塞的高危险群。邓正梁表示,年长者若有血液循环不好,三酸甘油脂、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比较高的情况,容易出现动脉栓塞。
邓正梁补充说,栓塞物不全然都是血栓。骨折后跑出来的脂肪,也可成为栓塞物;败血症产生的栓塞物可能是脓加上细菌;癌症病患的栓塞物可能是癌细胞。
做到4件事,预防动脉栓塞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调整饮食习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等方式,来预防动脉栓塞。
1. 适当运动:规律而适度的运动于血管健康有益。平常很少运动的人,不需马上选择太激烈的运动方式,可先从健走、慢跑开始,渐渐增加运动强度。
2. 调整饮食习惯:饮食清淡,少吃高胆固醇及高油脂的食物。多吃蔬菜、海藻、豆类等富含食物纤维的食材,纤维可以阻碍胆固醇、中性脂肪被身体吸收。
陈潮宗中医诊所院长陈潮宗撰文建议,在预防血栓的食物中,可多吃鱼贝类,鱼油可降低胆固醇和中性脂肪。还可通过喝茶、适量饮用红葡萄酒来预防血栓形成。乳酪、纳豆、味噌、酱油等发酵食品,则含有能溶解血栓的“吡嗪”(Pyrazine);其中,纳豆还含有强力的血栓溶解物质——纳豆激酶(Nattokinase)。
3. 改变生活习惯:戒烟、节制饮酒、控制体重、避免熬夜或过劳,睡前可泡澡让身体温暖。还要养成吃早餐的习惯,陈潮宗指出,不吃早餐的人,血小板比有吃早餐的人的血小板更容易黏稠与凝集,进而容易形成血栓。
4. 纾解压力:心理会影响生理,压力大也容易产生疾病。邓正梁提醒,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要适度放松,让心情保持愉快,让自己的压力小一点。做到这些事,不让动脉栓塞找上门。
责任编辑:李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