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这样过退休生活:英式心灵富足学(3)

作者:井形庆子

英国人从女王到一般国民皆具有重视家庭的想法,也知道哪里是底线必须回头。我认为就是这种认知,而引发人类的坚强性格与聪慧的决定。(fotolia)

 

续前文

优先拿回跟家人共度的时间

话说,关于前面提到那位前副总经理的提前退休(Semi-retirement)的事,有一点让我感到好奇,就是那些认识他的英国人有何反应。

结果大多数由伦敦过来旅游的亲朋好友、和公司同事,大家都羡慕这个过去的成功者可以每天跟高龄者谈话。他们有半数以上是单身的白领阶级。

一个男人曾经拥有专用司机来回接送,现在变成自己徒步走访乡下高龄者,虽然说获得了时间的自由,仍不免有种虎落平阳的感觉!

即使如此,为何二、三十岁的单身男性会羡慕他呢?我好像有点难以理解。

他的许多朋友,甚至他们的家人也都羡慕他、祝福他,那是因为另一个理由。

在英国的地方政府、邮局、消防队工作,就跟当警察一样,属于公仆(公众的仆人),被认定为须负责任的工作。

其原因是在英国的地方区公所上班不像日本,可以享受种种优惠待遇。根据统计,二○一一年英国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年收入只有三百零八万日圆,跟日本的国家公务员平均年收入六百三十七万日圆相比,很明显低了许多。

公务员不是具有特权意识、被保护的阶级,而是必须伺候市民的公仆。也因此到地方政府工作的人,会被视为将高级的技能回馈给市民,因此得到好的评价。

就工作者而言,就算无法取得高额的薪水,只要有安定的收入,还有可以免除以前担任副总时的加班,能在固定时间内下班,这项工作就具有魅力。

事实上,跟欧洲各国比较之下,夫妻多数都上班的英国人劳动时间很长,根据假日饭店(Holiday Inn)的调查,拥有幼儿的夫妻两人相处的时间,一天只有十五分钟。此外,因为工作上的压力导致“周五的晚上睡很多,周日的晚上睡不着”这样的投诉,很明显地也是商业人士的实际状况。

另一方面,当时英国劳动者的状况因为受到业绩挂帅(市场主义)的影响,可以说已达到前所未见的严峻状态。这令人不难理解:大家宁可舍弃高报酬和高成就的工作,却被有益于社会且稳定的生活强烈吸引。

即使是每天在居民不到一百人、且多数为中、老年人生活的乡村递送邮件的邮差,也会很骄傲地说:“我得到值得骄傲的工作。”

这位住在英国中部城镇壳林姆斯比(Grimsby)的男性,辞去上班时间不规律的程式设计师职务,到此地来担任邮差。送信范围包括城镇周边的村庄。

在英国,邮件不是投在门外,而是在大门前向邮差领取邮件,因此投递信件时即使人在家里面也会知道邮差来了。

“在高龄者较多的偏远城镇村庄,很多人等我等很久,当我把信给他们时,‘请喝茶!’他们就把茶杯递给我,一个人生活很想找人说话的老先生每天缠着我说,‘告诉我城市的情况!’”

然而应对这些等候自己的人,有时也并非如此轻松。

例如,英国人习惯到了圣诞节就开始张罗隔年的旅行计划,因此从十二月上旬开始送信的邮件袋,里面充满厚厚的旅游简介、圣诞卡,重量几近二十公斤。一次送不完邮件就分好几次回到局里,把邮件袋装到满满的、鼓了出来,身上只穿着一件T恤就踩起脚踏车出门送信。每年这时候因为肌肉酸痛身体疲劳到一个极限,一般人是睡除夕(大年夜),他是睡圣诞节。

“即便如此,比起每天对着电脑的程式设计时代,如今得到的是被很多人需要的实际感觉,这是那时没有的。”

讲这些话的男士跟妻子过着两人生活。从早上七点到下午一点从事送信工作,工作结束后就去教地方上的小朋友们踢足球或上健身房,享受着并非整日工作的丰富生活。虽然收入只有当设计师时的一半,但应付两人生活已经足够。能够增加与妻子一起度过的时间,是他提早退休最大的收获。

过去两人之间有距离,沟通不良,一时感到孤独的妻子好像得了过度饮食的症状。

“过去要求我陪伴、但是我做不到的分,以后会一起从事很多活动来补偿她。”

他的话深深刺激到那时正在育儿与工作之间晃动的我的心情。对许多把孩子放在幼儿园、自己工作到深夜的二十多岁人士,与经常为了出差无法跟家人一起吃晚餐的三十多岁人士,不论是否想要在人生某个时候跟女儿一起度过,大多是在没什么动作下时间就过完了。

这些企业人士之所以会羡慕前总经理或邮差,不就是因为他们也有想要取回来的东西吗?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也在二○一二年的圣诞节,面对国民诉说家庭的重要:

“就我的经验来说,幸福家庭的价值,是人类之所以存在、永远不变的要素之一。”

英国人从女王到一般国民皆具有重视家庭的想法,也知道哪里是底线必须回头。我认为就是这种认知,而引发人类的坚强性格与聪慧的决定。◇(节录完)

*【作者简介】

井形庆子

一九五九年生于长崎县,就读大学时就开始担任装潢杂志的编辑,二十八岁时创立出版社,发行以介绍英国生活为主题的杂志《伙伴先生(Mr. Partner)》。经营出版社的同时,继续书写从十九岁便开始的有关英国的散文。她的观点赢得许多读者的共鸣,成为畅销书作家。

——节录自《 英国人,这样过退休生活》/ 天下杂志出版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