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香雅句】周公作乐 人心与情绪

作者:雅兰

曾侯乙墓出土编钟(公有领域)

 

面对现代社会的种种嘈杂与烦恼,雅兰和您一同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中身心安和之道。安和系列内容将分为三季:第一季“人与自然之和”(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至“中国园林”),第二季“人与人之和”(从“人生短暂 选择简单”至今),第三季“人与心之和”。

上次我们讲到周公制礼,周公除了制礼他还作了乐,古时人们从天子到诸侯到士都会欣赏音乐,重要的时候比如如国君在宴请诸侯时也会奏乐,在曾侯乙的墓里出土了一组编钟,成为人们研究先秦时音乐的重要文物。

古时人们还会学六艺,其中两项就是礼和乐。还有“士无故不撤琴瑟”,为什么古人这么重视音乐,乐对人有哪些重要的影响呢?

我们看正体字的“药”和“乐”很相似,为什么呢?是不是暗示音乐也是一种药,对人有很好疗愈作用呢?如果真的是一种药,又怎样调节身心呢?

之前我们讲过因为人有人心,也有道心。《礼记》中说:“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佚作乱之事。是故强者胁弱,众者暴寡,知者诈愚,勇者苦怯,疾病不养,老幼孤独不得其所,此大乱之道也。”

意思是说人的本性是喜欢安静的,但是人会随着外界事物的变动,而让内心产生波动,当人沉迷于外界的事物影响,内心不加以节制的话,人就会沉迷于外在的事物而不能自拔。那人本来这份清净之心就会被淹没,人就会被欲望所控制了。

如何让人内心保持一种清净的状态,古人认为掌握人的情绪就很重要,但因为人有人心,就会七情六欲这些情绪,七情包括:喜、怒、哀、乐、恐、恶、欲。中国文化认为哪一种情绪太过都会对人造成伤害。

“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太过高兴会伤心,太过愤怒会伤肝,太过思虑会伤脾胃,太过悲伤会伤肺,太过惊恐会伤肾。我们常说一个人太高兴,高兴疯了,当心失调的时候,人就会精神恍惚,举止异常,比如范进中举,他一辈子考试,穷困潦倒,受尽了别人的冷嘲热讽,直到五十四岁才考中秀才,一下子太高兴,“喜伤心”,就疯了,最后被他害怕的人打了一巴掌才回过神来。因为惊恐的情绪会压制高兴,这样他的情绪才回归正常。“思伤脾,悲伤肺”,《红楼梦》里林妹妹,总觉得自己寄人篱下无依无靠,思绪过多,天天哭泣,以至于食欲不振,脾肺不好。

《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发出来之前,叫做中;如果情感发出来都合乎节度,叫做和。如果能让人达到中和的境界,那么天地便可安居正位,万物便可顺遂生长了。

那么音乐又如何调节人身心呢,古人说五音对五行,五行对五脏,宫商角征羽对应金木水火土,对应心肝脾肺肾。通过音乐对人身心的调节,使人达到平和中正的境界。

之前我们和大家分享过张英曾为宰相,他的儿子张廷玉曾辅佐三代皇帝,从康熙雍正到乾隆,他们家处世智慧写在一本《聪训斋语》的家训中,书中提到:“大抵琴以古淡为宗,非在悦耳。”意思是弹琴是以古朴为意境,主要清心非在悦耳。关于乐还有哪些文化呢,我们下次和您接着分享。

点阅【馨香雅句】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林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