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有尊严的老年生活 年轻时就要打好基础

作者: 陈重仁(国立台湾大学外国语文学系教授)

编者按:“老化”是无可避免的生命历程,既然衰老难以避免,那么又该如何面对呢?来看看古人怎么看待这个议题,或许有助于我们思索更好的面对方式。本文介绍公元前罗马著名的哲学家与演说家西赛罗(Marcus Tullius Cicero)阐述如何面对老化的观点,他的论点多少也受到苏格拉底的影响。

******

西赛罗提出批评,“世人皆希望长寿,但是一旦步入老年,却又到处埋怨,世人就是如此愚蠢矛盾”。也就是说,“预先将树木种好,将来才能派上用场”。老年不是在步入老年之后才开始,欢乐的老年,应该从年少的时候打好基础,“老年的基础,就建立在年轻岁月之上”。

西赛罗的建议是,老年之所以值得尊敬,不是因为你的白头发,而是因为从年轻以来一路累积的成果。也就是说,成功且值得尊敬的老年是需要预先做好准备的:

老年有其独特之处,是需要预作准备的,也就是说,学习有智慧、有节制的生活,并且付诸实现。如果你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够培养这些特质,当你老了之后,你就可以欢庆收割,不只在人生的最后阶段结出丰饶的果实,这是我们讨论的重点,而且你也体认到,你已经不虚此生,一生中的善行义举带来许多欢乐的回忆,对此你将心满意足。

依循这样的思考脉络看来,西赛罗对于追求快乐老年的见解,建立在生理机能必将逐渐老化衰退的不变法则之上,所以考量的重点不在于躲避或延缓老化,而是要思考如何在逐渐老化的过程中做好准备甚至在老化来临前就预作规划,方能获取最大的快乐。

面对老年,我们不必惧怕、更无须回避,而是应该认识老年,从而拥抱老年,方能欢度老年。在年轻的时候就做好准备,才能够将老年活得彻底尽兴,并从老年的生命阶段获得最大的效益。

藉由阅读与思考来锻炼心志、培养独立的人格,是西赛罗大力推崇的方法。(shutterstock)

对于西赛罗而言,年老与年少并非对立冲突的生理状态,不应具有一成不变的刻板印象,因为老年是可以预做准备的:

我说,并不是这样的!老年可以是愉悦,而不是负担。正如智者享受性格良善的年轻人陪伴,跟年轻人的互动感受到荣誉与热情,老年可以因此变得轻松。如此一来,年轻人从老人身上获得指导,两边都可以过着更有良善品德的人生。……老年可以不是虚弱迟缓,也可以保持活跃,可以专注投入,照样可以追逐实践早年的梦想,正因如此,永远都不应该停止学习。

在所有准备迎接老年的努力当中,藉由阅读与思考来锻炼心志、培养独立的人格,便是西赛罗大力推崇的方法。

光是赖在椅子上读书思考,就可以产生超越当下格局的想法,具有旺盛活力的人生便由此而来,“如果总是专注于阅读与活动,即便老之将至也不会察觉”。无论年纪多大,都可以透过阅读与思考获得宝贵的资产,培养出崇高的智慧、良善的性格以及冷静的判断。

西赛罗念兹在兹的,是如何在年轻时就养成节约克制的生活习惯,培养分析思考的能力,养成冷静果决的判断,进而杜绝有害身心的种种恶习。如西赛罗再三强调,“年少时养成运动与自我克制的习惯,这将可以保留活力,直到老了之后都还很够用。”关键在于,如果在年少时准备就绪,养成得当,累积足够终生享乐的本钱,老年可以是一段尽情享乐的岁月。

但即便如此,节约紧缩也应该适度合宜,“老年励行节制紧缩是对的,但跟所有事情一样,都得要适度中庸,小气刻薄可从来都不是美德。”

中等强度运动有助预防退化性关节炎。(Shutterstock)
西赛罗强调,年少时养成运动与自我克制的习惯,这将可以保留活力,直到老了之后都还很够用。(Shutterstock)

相对地,一般人经常会将老年视为悲惨的源头,原因可能有四个:第一,老年使得我们远离活跃的生活;第二,老年使得身体耗损虚弱;第三,老年剥夺所有感官享有的欢乐;第四,老年距离死期已不远矣。

然而,根据西赛罗的论证,老年之所以得要经常承受种种磨难,承受伴随而来的疾病与贫穷等问题,本质上是年轻时豢养出来的恶习,到老年的时候全都变本加厉一并承受,不应该是怪罪、谴责老年的原因。

西赛罗的论证依据是,“如果老年是个问题,那么困扰我的病痛,也同样会降临在所有的老年人身上。”但问题是,并非所有老年人都在病痛缠身中度过,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如此就不合乎于一致适用且反复验证的逻辑。

就实证经验看来,“老年人也可以理性缜密、情绪稳定且举止优雅,这样的老人都能够从容面对老年。而那些情绪低落且浮动暴躁的人,不管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都不会高兴。”

简单地说,“关键在于性格,并非所有人都像酒一样,放愈久愈香。”

老年之所以成为问题,是性格所造成。性格一旦有问题,问题会在人生各个阶段浮现,不会专属于老年;而个性上的缺陷,可不会因为年纪增长就自动变好。一如西赛罗所说,“傻瓜才会将所有的问题跟缺点全都怪罪到老年头上。”

并非所有老年人都在病痛缠身中度过。示意图。 (shutterstock)

西赛罗所构筑的老年群像是相当多元繁复的,“用来描述老年没有既定不变的词汇。”如西赛罗所言,老年所连结的未必全是负面的特质,“老年可以是欢乐而不是负担。”老人并非一无是处,也不是社会的负担,老人的智慧与经验可以提供晚辈参考,具有丰富的学习价值。

老年也不单纯是用数字就得以量化计算的概念,“年轻人可以拥有老成的想法,老年人也可以保有年轻的活力,人可以在身体上变老,但却可能在精神上永保不老。”此外,生命的时间观也未必呈现线性发展,“老年没有制式的定义,只要人活着还能够善尽自己的责任义务,死亡就不足畏惧。

就这个层面的意义来说,老年可能比年轻人还要有精神、也来得更有勇气。”不得不说,西赛罗对于老年的论点是相当前卫有远见的,老年的状态并非绝对而是相对,时间的流逝除了有客观的量化标准得以衡量,也受到主观感受的影响,“当我们专注投入阅读或是生活中任何活动的时候,是不会感受到老年已经悄悄地爬到他身上。”

此外,西赛罗也倡议,所有人都是生命与身体的过客,我们都是来来去去,暂时使用肉身的客人,“自然赐予我们身体居住,但我们都是过客,不能够把身体当成家。”

老人并非一无是处,也不是社会的负担,老人的智慧与经验可以提供晚辈参考,具有丰富的学习价值。图为一位老先生在示范素描。(Shutterstock)

对于西赛罗来说,欢度老年的第一步,就是面对老年,重新认识老年是人生中一个重要且不同于以往的人生阶段。老年是生命延续发展的必然阶段,但这不表示我们要沿用年少时的标准来衡量老年,“我们得以符合自己年纪与气力的方式来处事”。年纪不同,身体条件不同,自然不能相提并论。

西赛罗以演说为例,演说者的年纪愈大,演说的效果确实不如以往,因为演说技巧仰赖肺活量与体力。但是年纪的增长却也让声音更为响亮、更加悦耳。

人生的历程一如岁月无法逆转,自然界的周期是一条无法回头的单行道。只不过,不同的生命阶段有不同的特质,没有哪一个阶段比较好的问题,有的只是哪一个比较适合当下的需求与期待。强行采用单一标准来衡量人生,未必就是好事。

这跟“水果要当令采收”的道理一样,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或许才是比较符合自然法则的做法:“人年纪大了,不能老是想要吃大餐,不能老是将餐桌高高堆满食物,也不可以喝酒一杯接着一杯灌,老了确实也比较不容易醉,不过却容易消化不良,也没办法整晚通宵熬夜。”

老年未必比较差,只是变得跟以前不一样了。

(网站专文)

责任编辑:曾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