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婴幼儿每次睡觉前总要跟爸妈耗上半天,东翻翻、西滚滚,就是不肯把眼睛闭上,搞得父母七窍生烟,却又无可奈何。然而,如果我们把“睡觉”视为孩子一天之中,与父母最长时间的分离,也许这样就比较能同理,为什么孩子那么不喜欢睡觉了。
入睡前的孩子们都害怕,眼睛一旦闭上,就看不见爸爸妈妈了,所以他尽其所能的让自己保持清醒,摇头晃脑,大声唱歌,都是在告诉父母:“我不想睡,我想念你们,还想多跟你们玩!”
人与人之间任何的分离,都会有个表达思念的仪式,而睡觉前由父母主导亲子的暂时分离,就是“睡前仪式”的意义。
一场认真的睡前仪式,是为了让孩子觉得安心,并且感觉一天在美好、幸福的气氛中,划下句点。
睡前一小时,先进行睡前仪式
睡眠仪式没有标准方式,大致上的概念,就是在夜晚长睡眠之前一至两小时,亲子间有一些规律发生的活动(routine),比如:七点洗澡、喝奶、刷牙、七点半讲故事或聊天、八点关灯、祷告、按摩、亲亲,然后睡觉。既然是“仪式”,尽量每天维持固定时间、固定顺序、固定地点,让孩子被制约,进入想睡觉的情境。
睡前仪式的活动中,尽量不要有太激烈的行程,比如:在床上格斗大摔角、讲超级好笑的笑话等。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禁绝有“蓝光暴露”的活动,包括看平板电脑、手机、电视等。家里若有LED白昼光的灯,也务必熄灭,改为黄色系光源。因为LED白光也含有大量蓝光的光波,会让孩子的大脑误以为现在是白天,分泌较低的褪黑激素,导致入睡困难。
进行睡前仪式时,父母一定要专心在孩子身上,把手机收起来,放下所有杂事,专心享受亲子时光。如果白天有处罚孩子,或者有对孩子吼叫、责骂,可在睡前再次重申,你已经原谅他,告诉孩子:“我爱你。”孩子有任何害怕的事,像是夫妻吵架,也可以在此时解释清楚,让孩子知道父母已经和好了,或者告诉他,爸妈吵架不是因为你不乖,并不是你的错。
“用心付出”比“方法”更重要
美国宾州大学教授道格拉斯.泰提(Douglas Teti)曾经研究睡前仪式的成功因素,发现秘诀就在于,母亲是否有感受到宝宝微妙的动作,并且给予回应。
比如说,他观察到一组容易入睡的母子,母亲抱着六个月大的婴儿喂母奶,只要宝宝发出声音,母亲就马上回应:“It’s OK.”宝宝偷偷睁开眼睛瞄一下,妈妈总是微笑的看着他,这些回应都令宝宝安心,很快就睡着了。
另一个成功的案例,是当孩子对床边故事失去兴趣时,妈妈立刻感受到孩子的不耐烦,用翻页、换一本书或停止说故事等方式回应。这些都可以让睡前仪式事半功倍。
有位睡前仪式失败的母亲,努力读着床边故事,小孩不耐烦的跑下床,她还硬把孩子拽上床,坚持把故事讲完,整个睡前气氛糟糕透顶,最后孩子当然不肯睡觉。其他失败的原因还有:自己滑手机,眼神与孩子没有接触;放孩子不喜欢听的音乐、故事;甚至有妈妈放语言教学音档。这些都不是睡前仪式的好主意。
婴幼儿睡眠训练:给父母一些喘息时光
我必须强调,并不是所有家长都需要执行睡眠训练。如果父母和宝宝的睡眠之间,没什么严重的相互干扰,妈妈半夜亲喂母乳一点也不困扰,翻个身可以继续睡觉,这种情形下,根本就不需要刻意训练。
对于不同时期的婴幼儿,睡眠训练的重点也不一样。
小于三个月
千万不要宝宝一出生,就想训练他自行入睡。根据罗马大学教授奥利维耶罗.布鲁尼(Oliviero Bruni)的研究,想要建立宝宝自行入睡模式,在三至六个月之间训练,似乎是比较好的时机。他发现三个月前就开始训练自己睡过夜的宝宝,到一岁时半夜醒来的频率反而较高,睡眠品质没有比较好。如果三个月之后才开始训练,效果就好得多。
提供一些让父母们轻松点的方法:
1.躺着亲喂母奶,不要坐着喂。
2.边喂边休息,睡着也没关系。
3.母婴肌肤贴肌肤,最多穿一件衣服,要是天冷就开暖气。
4.宝宝的胃大小不同,两至四个小时吃一次都有可能,不要强求,顺其自然。
5.瓶喂的宝宝,可以使用奶嘴当作安抚。
三至六个月
三至六个月,是可以开始试着做婴儿睡眠训练的时机。如果妈妈已经被折磨三个月,觉得很痛苦,可以试试这些方法:
1.不要让宝宝边喝边睡。在宝宝想睡但仍醒着的时候,就把他放在婴儿床里。如果宝宝睡着的时候在吃奶,醒来就期望自己在吃奶;如果宝宝睡前最后的记忆是在妈妈怀里,醒来会期望自己在妈妈怀里。所以,趁宝宝还醒着的时候,就要将他放在该睡觉的地方。
2.刚放下的时候,宝宝可能会哭,可以抱他,摇他,让他情绪稳定,但仍要在宝宝还没睡着之前,就将他放进婴儿床。
3.试着半夜不要喂奶。如果宝宝哭,可以拍拍他,但暂时不喂奶,看看他的反应。若宝宝撑不了饥饿,夜奶还是可以喂,但是逐次减少三十至五十毫升的奶。或者可以在爸妈快就寝前加喂一餐,但不要刻意增加太多,以免胃食道逆流。
4.宝宝半夜哭闹,可以先试着让他安抚自己。若宝宝半夜会怕,请平静的安抚他,小声哼歌或说话。切忌心浮气躁、摇晃太剧烈、拍打太大力……这都会让他更紧张。
5.可以使用奶嘴。
六个月至三岁
六个月之后,有些宝宝会进入“分离焦虑”时期,当初可以自我安抚入睡的宝宝,突然间变得非常黏人,不肯自己睡,睁开眼就一定要找妈妈。这时父母可以试试这些方法:
1.每天就寝的时间固定。
2.建立良好的睡前仪式。
3.可以使用玩偶、安抚巾或安抚被。
4.半夜的分离焦虑如果哭得太严重,可以握着他的手,同样保持平静,不要讲太多话或开灯,握到你觉得宝宝平静下来为止。
5.对于严重分离焦虑的孩子,若训练两周依然成效不彰,或许放弃训练,回到亲子共眠较好。毕竟让宝宝得到足够的安全感,直到他可接受的年龄,总比每晚拼老命,亲子一起流泪来得轻松。
睡眠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只有适合你家的答案
数据归数据,科学归科学,当我在诊间解决宝宝睡眠问题时,仍会先把重点放在父母身上。我会观察今天这位母亲本身个性是焦虑的,还是冷静的?父亲在宝宝睡眠的问题上,又抱持着什么态度?这家庭对睡过夜的标准是什么?宝宝是否有亲喂母乳?这些问题都是我给予睡眠建议之前,所需的重要资讯。
在训练过程中,我们也必须尊重宝宝的先天气质,以及他的依附感需求程度,来决定最终的目标。比如说,有些宝宝只要睡在自己的小床上就感到安全,这样当然是随便训练一下就搞定了;但其他宝宝可能要看到妈妈才能入睡,有些则要摸到妈妈才能入睡,有些得要抱到妈妈,甚至吸到乳房才感到安心。
所以父母要根据自己宝宝的需求,设定彼此都能接受的界线,看宝宝是否能接受这样的安抚而自行入睡,这些都是要尝试过才知道。
(网站专文,禁止转载)
责任编辑:王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