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啖炸鸡 塑胶袋装热食 小心吃出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逐年攀升,已跃升为女性癌症发生率的前十名,预估全球到2020年,每年会有38万人罹患子宫内膜癌。

在欧美国家,子宫内膜癌长年占据妇癌的首位。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甚至有年轻化的趋势。据台湾国民健康署最新公布的2016年癌症最新统计报告显示,子宫内膜癌高居第6名,已超过子宫颈癌的第8名。

肥胖者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险群

子宫内膜癌好发于50到70岁的女性,多数为停经后妇女,且与遗传和体质有关。以下是可能罹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

1. 肥胖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

2. 初经较早、停经较晚

3. 患有不孕症或未曾生育

4. 有多囊性卵巢囊肿、分泌雌激素的卵巢肿瘤

5. 使用乳癌抗荷尔蒙药

6. 停经后补充雌激素

美国癌症研究所(AICR)报告证实,体重过重或肥胖为罹患子宫内膜癌的主因,因为脂肪会增加血液中的胰岛素及荷尔蒙,而诱发癌症细胞成长。因此女性要减少脂肪与高升糖食物的摄取,选择低或零脂肪、低盐、低糖等清淡食物,同时控制体重、规律运动,帮助调节体内荷尔蒙、加强免疫力,降低罹患癌症的风险。

子宫内膜癌90%以上患者会有不正常的阴道出血症状,另外伴随骨盆腔及背部疼痛,较晚期则会有膀胱及肠道的症状出现。如果女性本身有肥胖问题又合并有异常阴道出血,就要尽速找妇科医师诊治。

美味的油炸食物藏危机

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会攀升,与饮食西化造成肥胖人口增多有关。高雄荣民总医院妇女医学部主治医师廖正义在《那些子宫教我的事》一书中指出,台湾有许多速食店和贩卖盐酥鸡、炸鸡排的摊贩,很多人即使不饿也照吃,肥胖问题就变严重,进而增加各种罹癌概率。

廖正义解释,人体除了卵巢会制造荷尔蒙、肾上腺会分泌雄性荷尔蒙外,脂肪也会把肾上腺分泌的雄性荷尔蒙变成雌激素。

对停经后卵巢失去分泌荷尔蒙作用的女性而言,少量脂肪转化的雌激素对身体有益,但若产生过多,便容易过度刺激乳房、子宫内膜等器官。这就是女性肥胖者容易罹患乳癌、子宫内膜癌的原因之一。

塑化剂吃进肚,变成干扰人体的荷尔蒙

林口长庚医院妇癌医疗团队负责人张廷彰医师在书中提醒,妇女处在天天吸收荷尔蒙的危险下:

1. 常不知不觉从食物吃进环境荷尔蒙,例如受欢迎的炸鸡皮。鸡皮里有很多毒素,日本曾有研究发现,很多的抗生素、荷尔蒙、脂溶性的毒素都在动物皮下。

2. 许多女生爱吃的鸡睾丸或其它动物器官,虽然这些多属于雄性器官,但到了体内便会转化成雌激素,食用过量都会成为刺激器官的外来雌激素来源。

3. 进入更年期的妇女会服用蜂王乳、大豆异黄酮等保健食品,但这些都含有荷尔蒙。

4. 许多摊商会用塑胶袋、塑胶免洗餐具装热食,使塑化剂也跟着一同吃下肚。塑化剂和子宫内膜癌有很大的关系,若要防妇癌,最好停止将塑胶制品用在食物上,并减少使用塑胶袋。

张廷彰指出,塑化剂到人体内,会转化成各种干扰人体的荷尔蒙。2011年台湾国家卫生研究院有研究发现,台湾人尿液中塑化剂DEHP的代谢浓度,较德国人超出2到3倍,较美国人超出1.5到4倍,显见台湾人受塑化剂侵蚀的严重性。

基因突变成第2型子宫内膜癌

受雌激素影响的子宫内膜癌,称为第1型子宫内膜癌,占所有内膜癌的9成。和雌激素较无直接关系的则是第2型(typeII)子宫内膜癌,患者多是70岁以后的女性,主要原因和基因突变有关。

廖正义指出,基因突变可能是与生俱来的,也可能是后天才变化的,患有Lynch氏症(HNPCC遗传性非瘜肉症结直肠癌)的病人较易发生子宫内膜癌。

预防从生活做起:多运动、控制饮食、避免熬夜

为预防子宫内膜癌,女性平时要控制体重,勿让身体质量指数(BMI值)超标。因此,要少吃油炸物,饮食清淡,多运动,并保持生活型态规律。

美国癌症研究所在预防子宫内膜癌的饮食方面有几点建议:

● 蔬菜:选择非淀粉类蔬菜,如番茄、绿色蔬菜、辣椒及胡萝卜。

● 全谷类食物:全谷面包、糙米、藜麦、燕麦均是不错的选择。

● 豆类:制作沙拉、汤品或炖菜时,可适量加入花豆、腰果、鹰嘴豆。

● 水果:摄取各式新鲜水果,果汁限于一天一杯。

● 多选择低或零脂肪等清淡食物,少吃高盐、盐渍食物。

● 避免过量食用红肉(牛、猪、羊肉)及少吃加工肉品(热狗、烟熏肉类、香肠)。

● 不服用市售的抗癌健康食品(保健品)。

在运动方面,每天应至少从事30分钟运动,任何能让心跳加快及呼吸深沉的活动为宜。

最后,肝脏是调节荷尔蒙的重要角色,因此要少喝酒、避免熬夜,维护肝脏的健康。

责任编辑:李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