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Seborrheic dermatitis,也叫做Seborrheic eczema),是一种慢性皮肤病,症状包括皮肤红、脱屑、出油、发痒、发炎等等。受波及的皮肤充满产油的皮脂腺,常常影响头皮、脸部、胸部。
脂溢性皮炎在50岁上下、青春期与3个月以下小孩这三类人群中最常见。成人有2%的人口有脂溢性皮炎,男性比女性多一些。40%以上的婴幼儿有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会影响社交与自我形象。在婴儿,常表现在头皮,称为乳痂(Cradle cap),也称头皮乳痂、摇篮帽、新生儿脂溢性皮炎。头皮屑是比较轻微的脂溢性皮炎的表现形式,但没有皮肤发炎。
脂溢性皮炎的发病原因不明,但与基因及环境有些关系。危险因子包括免疫低下、帕金森氏症、癫痫、唐氏症等等。脂溢性皮炎在压力大与冬季比较严重,但这病不是卫生问题,主要是靠症状诊断。
中西医如何治疗脂溢性皮炎?
治疗脂溢性皮炎,主要用抗霉菌软膏与抗发炎药物,抗霉菌软膏有如ketoconazole与ciclopirox,是临床上最常使用的。其它有如抗男性荷尔蒙制剂、抗组织胺、光治疗等等。
在中医看来,脂溢性皮炎类似于面游风、白屑风。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面游风》说: “此证生于面上,初发面目浮肿,痒若虫行,肌肤干燥,时起白屑,次后极痒,抓破,热湿盛者津黄水,风燥盛者津血水,痛楚难堪。由平素血燥,过食辛辣厚味,以致阳明胃经湿热受风而成。”说明湿热内蕴、外感风邪、湿热上蒸是重要病机之一。
《外科正宗‧白屑风第八十四》说:“白屑风多生于头、面、耳、项、发中,初起微痒,久则渐生白屑,叠叠飞起,脱之又生,此皆起于热体当风,风热所化。”
中医治疗脂溢性皮炎,常见情形如下:
若热重于湿,以清热为主,用药有如龙胆草、黄芩、白茅根、生地、大青叶、车前草、石膏、滑石等等;
若湿重于热,以利湿为主,常用药有如茯苓、白术、黄芩、栀子、泽泻、茵陈、枳壳、生地、淡竹叶、灯心草等;
若有风燥的情况,还可养血润燥,常用药有如当归、生地、何首乌、川芎、赤芍、白芍、牡丹皮等等。
责任编辑:李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