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近年来,更开始盯上年轻人。针对这种好发率较高的文明病,古人是否有独到养生方法值得现代人取经?本文将从“五行学说”解析骨质疏松的祸首,并探讨古人“补骨”的智慧,以供读者借鉴。
“五行学说”解析骨质疏松祸首
骨质疏松的祸首,是肾精不足。中医认为,与骨质疏松关系最密切的脏器是肾,而肾精是生命的原动力,主掌整个生命的全过程,包括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这个人是否会骨质疏松,肾精充足与否是关键因素。
古人提到“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说明了肾脏、骨、髓和脑是肾的统一体。肾精不仅储存在肾脏中,也储存在骨髓和大脑中。
骨骼从骨髓中吸取足够的肾精才会健康强壮;如果骨髓中的肾精不充足,骨骼容易变得疏松、干枯并折断。
肝和脾胃虚弱也会引发骨质疏松。肾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得自于父母;后天之精是从饮食中的营养物质转化而得,与饮食、生活、习惯、情志以及锻炼都有关系。
根据五脏的五行属性,以及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肝和脾胃虚弱也会造成骨质疏松。
肾在五行中属水,五行相生关系是“水生木”,属木的脏器是肝,换言之,就是“肾水生肝木”。肾是母脏,肝是子脏;我们讲“子夺母气”,也就是说,肝虚弱的时候,会夺肾气,而气又为精所化,因此导致肾精亏虚,进而引起骨质疏松。
造成“子夺母气”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1. 肝脏营养不良和肝脏疾病导致肝脏虚弱,需要大量肾精来支持肝脏。
2. 情绪过度变化、熬夜、酗酒和吸毒等等,都会损害肝脏,进而伤及肾脏,造成肾精亏虚。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后天的肾精是脾胃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并由脾胃输送而来。如果脾胃功能出问题,后天之精就会亏虚,也会引发骨质疏松。
取象比类 古人“补骨”的一大智慧
古代百姓遵循中医传授的“补骨”养生方法,只有患病严重时,才会向医生问诊。最常见的方法是炖骨头汤,这种汤对小孩,老人和孕妇都很受用。
小孩骨骼发育非常快,需要大量的肾精供应。喝下动物骨头熬炖的汤,其中大量的动物肾精很容易为人体所吸收,并转化成为人体的肾精,促进骨骼发育。
老人的肾精已经亏损,一旦骨质疏松,很容易发生骨折。藉由喝骨头汤吸收动物肾精,然后转化成人体肾精,促使骨骼健壮,骨折发生率因而降低,即使不幸骨折,也较容易愈合。
孕妇和产妇会消耗大量肾精。孕妇必须提供肾精给母体和胎儿;而产妇在分娩时会大出血,肾精自然不足,加上还要哺育婴儿,因此需要吸收很多肾精。因此,他们都懂得喝骨头汤。
民间还常给儿童和青少年吃软骨、油炸的小鱼和小虾等,这也是补肾精和促进骨骼发育的好方法。现代人认为构成骨头的主要成分是钙,补钙就能促进骨骼发育,这些食品的含钙量大,是补钙佳品。
古人强调“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医具有“取象比类”的思维,认为同类事物有着相同的属性,因此可以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相互为用,因此会选择用自然界中的同类物质来补充人体内部的不足。动物骨头和人体骨头是同一类物质,因此它对人体骨骼发育大有助益。
另外,古人相信构成天地万物的基本物质是“五行”,也就是“金、木、水、火、土”。肾属水,五行属水的食材能补肾精,如豆类;而“黑入肾”,肾和黑色食物最为相宜,所以黑色种子类食物,如黑芝麻和黑豆等,是促进骨骼发育的极佳食材。
与植物性补肾食物相比,古人认为动物食品的补益作用更强,因为肉类是属于“血肉有情之品”,其物质成分和情感都较接近于人,因此营养成分更容易为人体吸收利用。
喝骨头汤补骨 大骨熬汤学问大
熬炖大骨汤,要达到补骨的最大效益,必须考虑下列因素:
1. 大骨的来源:这头猪吃什么长大的?如果吃的都是人工饲料,并添加了很多激素和抗生素,它的骨头并不值得吃。
2. 熬汤的方法:必须使用瓦罐以细火慢炖。千万不要用高压锅或金属锅,因为在熬汤过程中,金属锅会释出破坏营养成分的微量元素,甚至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毒素。
细火慢炖的要诀,就是先用温火将汤烧开,以后转小火慢慢炖,约炖3~8小时。
3. 加盐的时机:熬汤的时候不要放入盐巴,等到汤炖好后,喝汤时才加盐,否则骨头中的精华会遭到盐封存,不能渗入汤里面。
责任编辑: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