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大多从儿童或青少年时就发病,也有少数人是成年时才出现症状。主要原因是自体免疫问题,与遗传和基因有关。美国责任医师协会(PCRM)营养学专家徐嘉指出,婴幼儿时期喝牛奶是原因之一。
如果我们把胰岛素比作钥匙,胰岛素在全身细胞上的受体比作锁,一型糖尿病是钥匙太少,二型糖尿病是锁坏掉了。因为两种情况都导致葡萄糖进入细胞的门打不开,所以都叫糖尿病。
中国每年新发一型糖尿病13000例,其中4000例发生在15岁以下的儿童中。
在成人发生的一型糖尿病中,有一部分是因为不可逆的脂毒性伤害,从二型糖尿病转过去的。这种情况不属于今天讨论的范畴。
很早以前,人们就注意到了一型糖尿病与牛奶之间的关系。一个国家牛奶消费量越高,一型糖尿病发病率越高。
婴儿期间喝牛奶会显着提高一型糖尿病的风险。一型糖尿病属于自体免疫疾病,与肠漏有密切关系。肠漏的主要原因是肠道内非益生菌增生。非益生菌增生的根源是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婴儿期,儿童的肠壁屏障还没有完全成熟,这给外源性致病物质的入侵带来了更方便的机会。
没有被完全消化的蛋白质或致病抗原透过肠漏进入血液后,激发了免疫反应。在特定的情况下,当这些抗原的三维结构接近于人体自身的抗原时,引发交叉反应,致使我们的免疫系统攻击自己的组织(自体免疫)。
对于一型糖尿病,受攻击的组织是我们胰腺负责生产胰岛素的胰岛细胞。当一定比例的胰岛细胞被免疫系统杀死之后,我们失去了合成足够胰岛素的能力,无法应对日常的血糖变化,就表现为一型糖尿病。
深度水解奶粉可预防一型糖尿病?
牛奶的蛋白质中,80%是酪蛋白。酪蛋白分为几种亚型,其中一种为β酪蛋白。科学家在研究4月龄婴儿的血清时,发现牛奶喂养婴儿的血清含有抗β酪蛋白的抗体!这说明牛奶的β酪蛋白透过肠漏进入了婴儿的血液,并激发了免疫反应,产生了对抗β酪蛋白的抗体。相比之下,母乳喂养婴儿的血清没有这种抗体。
后来的研究发现,牛的β酪蛋白还可细分出A1、A2等变异。这两种变异诱发免疫反应的能力有很大差异。A1可以诱发对抗胰岛的抗体,与一型糖尿病相关;而A2与一型糖尿病无关。
北欧是一型糖尿病的高发区。有趣的是冰岛的发病率显着低于其他北欧国家。研究发现:A1在北欧更普遍;A2在中欧和南欧更普遍。
可是冰岛奶牛的β酪蛋白以A2为主。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冰岛的一型糖尿病发病率较低。
A1β酪蛋白在消化的过程中,会释放出一种7个氨基酸的短肽BCM7,而A2则不会。有趣的是,BCM7的序列和胰岛细胞表面 GLUT2 蛋白质的序列只差1个氨基酸,所以BCM7很可能是导致自体免疫的抗原。
如果这个理论成立的话,当我们把酪蛋白深度水解,尽量破坏掉所有的BCM7,这种奶粉导致一型糖尿病的风险应该降低。科学家把230名遗传易感儿童分成两组,分别进行深度水解奶粉和普通奶粉的喂养。结果深度水解奶粉喂养的婴儿在10岁以内患一型糖尿病的概率果然大幅下降。
这项研究是对BCM7理论的有力佐证。
不仅牛奶 5因素与一型糖尿病有关
然而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地处南欧的意大利萨丁尼亚地区是另一个一型糖尿病高发区,可是当地牛奶的β酪蛋白以A2变异为主。
另一项涉及2000名易感儿童的多国研究发现,停止母乳喂养后用深度水解的奶粉继续喂养,比起普通奶粉并不会降低一型糖尿病的发生率。
由此看来,除了BCM7,还可能有其他自体免疫抗原。对于萨丁尼亚地区一型糖尿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些线索:在当地牛群和羊群中普遍存在一种叫“约尼氏病(Johne’s disease)”的副结核菌感染。63%的当地一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样检查出这种副结核菌,而健康儿童血样的副结核菌检出率只有16%!
研究者进一步从一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提出了抗牛副结核菌的血清。他们发现这些血清能够和胰岛细胞抗原发生很强的结合反应。
这说明在萨丁尼亚的患者中,牛副结核菌的某些成分是导致交叉反应的自体免疫抗原。
后来对欧美多国的乳牛和肉牛的筛查结果显示,副结核菌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因此导致牛羊约尼氏病的副结合菌被证实是诱发一型糖尿病的另一个抗原。
你可能会问,同样喝了含有A1β酪蛋白或者副结核菌抗原的牛奶,为什么有些儿童发生了自体免疫,得了一型糖尿病,而另一些儿童却没有得病?
研究发现,除了外来的自体免疫抗原外,患病的儿童还需要有遗传易感基因。当这两个必要条件被同时满足,患一型糖尿病的风险就大大升高。
这同时也说明,即使携带遗传易感基因,如果避免自体免疫抗原(如牛奶),也不会得一型糖尿病。除了以上讨论的因素,一些研究还发现婴儿时期肉类、油脂的摄入,以及过早开始食用副食品,也可能提高一型糖尿病的风险。婴儿的肠道至少在前5 至6个月都尚未发育成熟,为避免肠漏造成的过敏和自体免疫等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婴儿出生后前6个月以纯母乳喂养。肉类的影响不限于6个月以前。研究发现,2岁以前和2岁以后肉类的摄入都可以显着增加一型糖尿病的风险,并且有很强的剂量效应(肉吃得越多,风险越高)。
维生素D缺乏与很多自体免疫性疾病有关。国内外研究都发现,随纬度的提高,日晒减少,一型糖尿病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综上所述,与一型糖尿病相关性最大的因素包括:
● 牛奶和乳制品;
● 肉类;
● 遗传易感性;
● 维生素D缺乏;
● 过早开始食用副食品。
因为胰岛细胞已经被杀死,一般情况下一型糖尿病是难以逆转的。为避免这样的悲剧,在婴儿期,坚持母乳喂养,或用植物配方替代动物配方奶粉。在儿童期用植物奶替代牛奶喂养孩子,不失为一个简单有效的预防一型糖尿病的方法。(网站专文)
摘自《非药而愈:一场席卷全球的餐桌革命》原水出版
身处纷乱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责任编辑:刘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