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炉子

作者 :太行山

取暖的工具越来越好了,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省事了,但幸福的感觉好像并没有增加多少。(fotolia)

冬天到了,把空调由冷风调到热风就可以了,三层楼都热,真好,真方便。

关于冬天的取暖,有不同的方法。

最早的记忆是童年,1950年代中期。一年,过了春节去了岢岚的老娘(就是姥姥)家。那时候老娘舅舅他们住在南至砀的林地庄子上,房子是一间大茅庵。在林地的山坡上挖出一个空间,上边人字形搭屋顶,外边铺上茅草,抹上厚厚的一层泥。前边安上门和窗,这样的房子就叫茅庵,感觉就像我们小时候玩过家家盖的“房子”一样。

老娘家的茅庵里边还是比较宽敞,也有一盘炕,有锅灶,烧柴草。从窗户望出去,山野莽莽,谷深坡长,野果牛羊;天高云淡,雀鸟翺翔,云卷云舒,心情开阔,挺好的。虽然是寒冬,茅庵内很暖和,这暖和不仅因为有暖炕,还因为有一个火盆。

火盆是泥土做成的,类似一只巨人使用的平底巨碗,不过里边盛的不是美味,而是烧的红红的木炭。这火盆暖和了茅庵,也暖和了家人。

这是很早很早以前的事了。记得那一天天黑了,我闹着要回家。回家,哪有那麽容易,几十里山路呢。足见小孩子的天真幼稚。

在我的记忆里,我们家冬天取暖除了一盘大火炕,炕上也有一个取暖的好东西,不过不是火盆,是火炉子。

火炉子是生铁铸成的,由三部分组成,炉身、炉盘、炉腿子。炉身的样子像个老虎头,也可以说是猫咪头,圆筒形的。大大的张开的嘴是炉坑,有个象征性的鼻子,两只眼睛,有象征性的眉毛,还有两个耳朵眼。炉盘像一个很大的铁盘子,盘子下边八叉着长着三条约几寸长的铁腿。

炉身、炉盘、炉腿是浇铸在一起的。火炉子要在里边套上一层泥土,加上炉支,头顶上周边要用泥土做三个小山峰。这三个小山峰一是可以加高炉身的高度,二是可以支锅煮饭。火炉子要放在火炉盘子里,这个火炉盘子是泥土做的。用胶泥掺黄土,和猪毛或者头发合成泥做成的。

火炉盘子的底面是一个厚约半寸的圆盘。周边有约半尺高,约大半寸厚的堰,很结实的。火炉子放在里面,是为了安全,也是为了干净。

火炉子烧料碳,是煤碳烧透后的一种高能燃料,我们叫它料碳,书本上叫煤渣。火炉子也烧焦炭,炼钢靠的就是焦炭。我们村里的煤窑上就有焦炭窑烧焦炭,因为它是蓝色的,所以我们叫它蓝碳。烧蓝碳也是村子里的一个重要财源。我们也常去煤窑上捡蓝炭。

这火炉子除了供暖,也是熬粥煮汤的好帮手。放上炽床床(炽床床,一种烤食物的铁架子)就可烤食物,烤出来的食物更好吃。烤蓧面窝窝,中山药瓣瓣,蘸腌菜汤汤,很好吃的。炉坑坑里可以烤山药(就是土豆),烤豆豆。把山药片片贴在炉身上一会儿就中了。

一直难以忘怀的是,寒冬里母亲早早就起来烧着灶火。母亲一手拉风吸,一手拿煤铲子往灶膛里加煤,灶火的光亮照亮了母亲在薄暗中的脸庞。风吸声有节奏的“咯…嗒…咯…嗒…”的响着,我睡在被窝里像听着催眠的歌谣。

灶膛里的煤烧成了料碳,母亲就用火剪夹出红红的料碳放到火炉子里,很快火炉子的嘴、眼就亮了起来,屋子里就弥漫着料碳的气味。

太阳升起来了,金色的阳光照在东边的窗户上,屋子里顿时一片光明。我要起床了,母亲拿我的棉腰子,呈桶状在火炉子上烤热,给我套着穿上,把肩膀上的扣子系好。

如今每当我给被窝里的小孙子穿衣服,就会想起当年母亲给我烤棉腰子的事来。一股暖流就径流全身,幸福的感觉就溢满生活。那是人世间最为宝贵的财富。

我如今把这幸福的感觉传送给后代,将来他们长大了,也许会想起这一幕,也会得到幸福,也会有暖流流经全身,去滋润他们美好的生活,丰富他们的人生旅途。

1960年代初,姐姐给家里买回来铁炉子,我们叫它洋炉子,可以直接烧煤碳,有铁皮做的吸桶排烟,可以把炉子里的煤烟直接送到室外。这洋炉子更暖和,更有用。

读初中时,我们的宿舍里有个泥炉子。上高中时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每天早早到学校生洋炉子,生好就围着炉子烤火说闲话,烧山药吃。

1980年代家里用上了烤箱。2001年代用上了分体空调。如今用的是中央空调。

我越来越老了,取暖的工具越来越好了,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省事了,但幸福的感觉好像并没有增加多少,有时候还会觉得减少了。@

责任编辑:方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