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阿瑟的韩战及台湾预言

【守护台湾】

何众力、仰岳

麦克阿瑟造访台湾。1950年(民国39年)7月31日,远东盟军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自东京飞抵台北,蒋介石总统前往迎接。(公有领域)

【大纪元2022年01月10日讯】在习近平不断强调要完成统一大业、中共上百架军机同时扰台的今天,台湾对全球局势的重要性这个问题,讲述得最透彻的,可能还是70年前麦克阿瑟将军对美国国会说的那句有名的证词:“失去台湾,就失去太平洋”。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是美国唯一经历过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和韩战三场战争的将军,也是美国陆军仅有的五位“五星上将”受衔者之一。怀抱爱国情操的他,不仅是军事实战家,也是政治战略家。他在七十多年前就超前预测了亚太局势,正确分析了中国、台湾、日本、韩国的局势与战略地位,在当今美中关系紧张、美国重建亚太联盟应对中共的大背景下,麦克阿瑟将军的故事更彰显其意义。

麦克阿瑟从小就受军人父亲培养,教授他军事知识,锻炼军事素养。(公有领域)

错判中共

1950年6月25日,北韩军队入侵韩国,韩战爆发。起初,70岁的麦克阿瑟对此反应冷漠,他认为这只是北韩的一次“威力侦查”。几小时后,他根据杜鲁门(Harry S. Truman)总统的授权,将武器装备拨交给韩国军队,并深信一定会反击成功,然而第二天北韩军队随即攻陷汉城,麦克阿瑟极为震惊,消沉地宣布“韩国已全线失守”。

当天,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2号决议,授权由美国指挥的联合国军援助韩国。7月8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一致推荐麦克阿瑟就任联合国军总司令与美国远东司令部总司令,连同所有韩国部队皆由他指挥。

台湾搬兵

然而投入韩战的麦克阿瑟,却于1950年7月31日,率领主要将领访问台湾,此刻距离北韩南侵仅月余。

因为当时华府拒绝了麦克阿瑟前线增兵的请求。之后麦克阿瑟要求和台湾谈判,促使台湾派兵(3万3000人)来韩支援联军,也遭美国参联会否决。眼看台湾的生力军被阻止反攻大陆和支援韩战,而中共福建两兵团却得以调来北韩,美军压力加剧。于是,麦克阿瑟决定访问台湾,身为远东盟军总司令将军的他,主张联合中华民国国军的力量,共同对抗共产主义的侵略。

蒋介石与麦帅商讨军事合作计划。民国39年7月31日,麦克阿瑟与蒋介石在会议上对中美军事合作事宜进行交流,蒋介石致词时,由身旁的外交部长叶公超进行翻译。(公有领域)

他说,“二战中美国和国民政府结盟抗日,今天为何不能合作遏制共产主义?”

他还针对当时美国政府“某些人一贯鼓吹绥靖主义和失败主义”,麦帅强调台湾是不沉的航空母舰,“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不能落入共党之手,否则,其战略后果将直接影响美国的安全。”

杜鲁门和国务卿艾奇逊对于麦克阿瑟公开支持蒋介石感到愤怒,要求麦帅收回他的言论,“因为与美国既定政策发生冲突”。杜鲁门的代表哈里曼(W. Averell Harriman)称,我们对共产主义只能阻止其行动,不能发起任何反击。

麦克阿瑟知道“杜鲁门总统对蒋介石怀有强烈的敌意,听不进任何人为蒋说话。”

杜鲁门还告诉国防部长路易士.詹森(Louis A. Johnson),麦克阿瑟应收回其声明。詹森尊崇麦克阿瑟,表示反对,杜鲁门命令他一定要让麦克阿瑟这么做。几天之后,杜鲁门要求詹森辞职,以马歇尔(George Catlett Marshall)取而代之。

美国绥靖

麦克阿瑟在7月底闪电访问台湾。有关此,美国国务卿艾奇逊(Dean Acheson)回忆录说,这一访问完全是麦克阿瑟的自作主张:

8月1日华盛顿官方惊异地在报上看到,麦克阿瑟将军到达了,吻了蒋夫人的手,并同她的丈夫进入了会谈。为查明是怎么回事,我打了个电报给威廉.西博尔德(William J. Sebald),他是国务院派任的驻东京政治顾问。

麦克阿瑟的说法是,“使我惊奇的是,对福尔摩沙的访问以及我同蒋介石的会见受到热烈的赞扬。”蒋委员长在福尔摩沙高兴地欢呼说,“现在我们又可以同我们的老战友亲密地一同工作”,胜利是肯定的了。麦克阿瑟也对蒋报以赞颂和保证“中美两国部队间的有效军事协作”。

他未告知五角大楼就调派了三个喷气战斗机中队去福尔摩沙。随即有明确的命令传给了他,强调了美方关于福尔摩沙政策的限度,接着,哈里曼又去对这些原则作了补充说明。

一个星期以后,8月10日,麦克阿瑟将军发表了一个声明,表示他的福尔摩沙之行曾经“事前与美中两国政府的各部门进行了正式的安排和协作”。他作出结论说,“对于这次访问,那些过去一向宣传太平洋绥靖政策和失败主义的人们向公众作了恶意的歪曲报导。”

虚假情报

然而回到了战场,麦克阿瑟遭遇了困境。据中共的“三观重新整理事务所”2021年3月披露,当入朝的中共军队达到了38万时,麦克阿瑟手下的美军远东情报部门负责人威洛比(Charles Willoughby)给出的情报却是:“在北韩的中国军队兵力4万4851人到7万51人之间,已经伤亡5500人。”后来,威洛比被嘲讽为韩战中“出类拔萃的乐观者”。

虚假情报导致了联合国军队的大败退,他们不得不退到韩国南部靠近海边的釜山附近。

仁川登陆

这时麦克阿瑟提出,在北韩军后方的仁川实施一次两栖登陆,借此截断北韩军主要补给线、收复韩国首都汉城、形成对北韩军南北夹击的态势,一举扭转战局。

但是,仁川作为登陆目标有许多不利之处,如潮汐涨落过大、水流流速过快、航道狭窄弯曲、达到目标潮高的天数有限、市区地形有利于守军、对当地敌军情报不足等等,因此这个建议被美军联参会的绝大多数高级将领反对。

不过麦克阿瑟坚持认为,正因仁川有种种缺点才能出其不意,他举了七年战争亚伯拉罕平原战役为例,并坚称,仁川登陆虽是“五千对一的赌博”,但他愿意赌。

最后他成功说服了反对者,8月29日,联参会同意仁川登陆行动。

9月15日,美军陆战第一师成功登陆仁川。

1950年9月15日,麦克阿瑟正自“麦肯尼峰号”上观测海军支援仁川登陆的沿海炮击。(公有领域)
1950年9月15日,美军7万余人在仁川港登陆成功。(公有领域)

登陆后半个月内联合国军共造成北韩军近4万人的伤亡,失去三分之一的兵力、三分之二的战车、火炮和车辆。登陆一个月后,北韩军高达13.5万人被俘。

外界认为,仁川登陆是麦克阿瑟军旅生涯的顶峰。

将帅会面

仁川登陆成功后,华盛顿方面也把战争目的从“阻止北韩军队”升级为“摧毁北韩军队”;联参会不等联合国决议就于9月底发布指示,授权麦克阿瑟北上进攻北韩本土。

时任国防部长的马歇尔也曾向麦克阿瑟发布一封秘电:“我们要你放心越过38度线,不论是在战略或战术方面,都能放手一搏。”麦克阿瑟则回复道:“我视整个朝鲜半岛为我们军事活动的地区。”

就在这时,杜鲁门总统为11月、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助阵考量,提议与麦克阿瑟会面,并提出麦克阿瑟若不愿意回国,可安排在美国本土以外的地方会面。

比麦克阿瑟小4岁的杜鲁门总统,原想定在夏威夷,但70岁的麦克阿瑟不愿意,称不喜欢在夜间飞行,也不想去很远的地方,于是杜鲁门同意将会议地点设于韩国附近的威克岛。该岛距离华盛顿7600公里,距离东京3100公里。

1950年10月15日,麦克阿瑟在机场迎接总统后,他没有按规定给总统敬军礼,只是握了握手,据说他认为这次会面是浪费时间。

1950年10月15日,麦克阿瑟与杜鲁门总统于威克岛会议握手致意。这是杜鲁门上任五年半以来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与麦克阿瑟的会面。(AFP)

这是杜鲁门上任五年半以来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与麦克阿瑟会面。会晤时,当杜鲁门问及中国会不会出兵时,麦克阿瑟说:“国务院通过他在国外的外交收听站,或中央情报局,都未曾报告北京政府以主力部队介入韩战的任何证据。根据我个人的军事评估,由于我们拥有所向无敌的空军武力,可以摧毁鸭绿江两岸敌人的基地和补给线,任何中共的指挥官,都不敢冒险向战场疮痍的朝鲜半岛投入大量军队。”

不过,以己身政权利益为唯一考量的中共,却出乎意料的大举出兵了。

中招埋伏

就在杜鲁门与麦克阿瑟会面的第二天,1950年10月16日,志愿军先头部队已经由集安秘密进入北韩。19日晚,中共大部队通过鸭绿江入朝,不宣而战,其规模压倒联合国军:双方人数之比为三比一甚至五比一。

杜鲁门很快退却了,华盛顿不允许麦克阿瑟炸毁鸭绿江桥梁的北韩一侧。麦克阿瑟非常愤怒,又向华府发送资讯:“中共军队正在跨过鸭绿江涌入北韩”,他再一次寻求获得授权以炸毁这些桥梁。华盛顿再次拒绝了他。

面对如潮水般涌入的中共军队,麦克阿瑟向华府发电,要求立刻增援,并请求允许将国民党军队投放入朝鲜战场。他坚持认为,这场战争不能再局限于一个地方了。

他计划轰炸地处中国东北的基地,并让美国空军跨过朝中边境去追击敌机。华盛顿拒绝了他的建议,并对其“画地为牢”。

在第一次战役,志愿军击败韩军与联军,推至清川江一线。联合国军从俘虏中看到中国人,但以为只有5万志愿者。

11月,麦克阿瑟在元山登陆后,命令陆战一师为主的第十军向北推进。毛泽东急令第九兵团15万人秘密入朝,进入长津湖水库准备围歼美联军。此为中共的第二次战役。

彭德怀提出了第二次战役的总方针:“示敌以弱、增敌之骄、战而胜之”,他不断让部队后撤几十公里,还故意释放战俘,并告诉战俘:“我们没有多少人,和你们打仗只为了保护鸭绿江边的水电站。”“我们把你们放了,你们也别用凝固汽油弹轰炸我们了!”“我们粮食吃完了,要回国了。”

美国的F4U战斗机向中国志愿军阵地投掷凝固汽油弹。(资料图片)

战俘口中的“情报”,再次令麦克阿瑟被骗,联合国军继续向北推进,中了中共九个军的埋伏。美军第八军团被占绝对优势的彭德怀军队击败,美陆战一师在长津湖面对十倍于己的中共士兵展开鏖战,减员1.1万。而据1988年出版、中共军方总后勤部卫生部撰写的《抗美援朝战争卫生工作总结》中提到,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190万,仅两年零九个月的时间,就减员97万8千122人,占比51.5%,代价惨重。

长津湖战役中撤退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公有领域)

美国确定知道中共已经以主力部队参战,于是决定退出北韩。

处处受限

1950年12月23日,正指挥部队撤退的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Walton Walker)车祸身亡,麦克阿瑟闻讯后立即依照先前的决定,推荐陆军副参谋长李奇威(Matthew Ridgway)接替沃克职务。12月26日,李奇威自美国飞至东京同麦克阿瑟会面,麦克阿瑟随后将韩战战术指挥权和行动自由交付给他。

长津湖的美军第十军与第八军团会合后,全部十万人加上武器装备、九万多北韩民众等以军舰撤到朝鲜半岛南部的釜山。中共志愿军趁机跨过38线,进行了第三次战役,于1951年1月4日攻占汉城。

麦克阿瑟向五角大厦发出电报“本司令部已做了力所能及的一切。但目前的局势已超越其职权和兵力所能承担的限度”、“我们正面临一场全新的战争”。

麦克阿瑟认为中共已全面参战,主张为防止联合国军防线遭到突破,应封锁中国沿海、用炮火甚至核武与空袭摧毁中共的战争工业,还要将已退守至台湾的国军投入北韩战场。

然而杜鲁门采取的政策是只有当中共攻击北韩以外的美军才会将战争升级,而一旦苏联干预朝鲜战场,美军势必将轰炸海参崴,战争将因此扩大,日本也会受到苏联的报复性攻击。至于使用核武器的主张则因为朝鲜半岛的地理环境、缺乏重要目标而被认为不切实际。

麦克阿瑟对反对意见不以为然,他曾在接受《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的采访时表示,自己应付中共军队时遭遇的所有困难,都起于华盛顿施加的限制,这些限制是“军事史上没有前例的巨大障碍”。

杜鲁门大发雷霆,当下就有解除麦克阿瑟职务的念头,但他又不希望让事情显得像是麦克阿瑟是因为进攻失败而被撤职,因此改于12月6日以联参会名义发布指示,禁止军事指挥官或高阶官员未经上级许可随意发表言论。

然而麦克阿瑟并未放弃其主张,在1951年2月11日发布电报提出一项“计划”:一、大规模空袭北韩最北部,肃清敌人后方;二、如果依然不准攻击鸭绿江对面的敌军增援兵力,将铺设一条放射性核废料地带,将朝鲜半岛与中国东北分隔;三、将从北韩最北处的两面海岸同时发动两栖与空降作战,合围成一个大口袋,中共部队很快就会饿死或者投降,那将会像是仁川战役般的一次成就。

1951年2月21日,美国将军兼驻韩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左)抵达韩国金浦机场前线,视察第24步兵团。(National Archives / AFP)

联参会对此计划的回复是“着毋庸议”,就是根本不考虑。

突被撤职

1951年4月25日,白宫在凌晨一点召开记者招待会,麦克阿瑟被免职的消息通过新闻广播传到东京。当时麦克阿瑟正在午餐上款待客人。当副官在他耳边转达此一消息后,他沉默了片刻,然后望着妻子,温柔地说:“珍妮,我们终于要回家了。”

1951年4月25日,日本《世界通信》发表头条新闻〈麦元帅解任 远东形势新局面 中共动向值得关注〉,报导杜鲁门解除麦克阿瑟职务。(公有领域)

麦克阿瑟的副官惠特尼(Courtney Whitney)少将曾告诉记者:麦克阿瑟尊重美国宪制,尊重杜鲁门的最高统帅权——通过选举产生的民事权力,高于功勋卓著的战争英雄,“他庄严地接受了总统的解职令,声色不为稍动。他的军人品质这次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是他最光荣的时刻。”

各国对此消息反应不一。欧洲人将麦克阿瑟被免职视为好消息,西欧在二战前对纳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在二战后又对苏联采取同样的绥靖政策,被左派意识形态锁定,他们将麦克阿瑟视为“战争贩子”,更痛恨麦克阿瑟主张的“亚洲优先”政策,有可能瓜分美国分配给欧洲的资源。

在日本,美国驻日大使西博尔德(William Sebald)专程去拜会日本首相吉田茂,劝说后者不要为抗议罢免麦克阿瑟而辞职。过去六年间,麦克阿瑟成功地将日本打造成亚洲的反共堡垒和经济强国,日本人对他非常爱戴。吉田茂特意身穿和服接见对方,以示庄重,沉思良久之后接受了这一劝告,但他告诉大使,他认为罢免麦克阿瑟的决定是错的。

日本媒体评论说:“我们感到好像失去了一位慈祥的、受人爱戴的父亲。”唯有日本共产党公开叫好:“斯大林伟大的预言——一切干涉者无疑将遇到肯定的挫折——已成为现实。”

老兵不死

麦克阿瑟离开日本时,数十万日本人在机场的路上欢送他,人们高高举起“我们爱您,麦克阿瑟!”、“我们非常感激将军”的横幅,一座高楼顶层的标语希望麦克阿瑟成为下届美国总统——“祝您在未来的大选中走运”。

麦克阿瑟回国的场面同样隆重,在旧金山,由于沿路欢迎的人多达50万,从机场到麦克阿瑟下榻的酒店走了两个小时;在纽约,麦克阿瑟驱车穿过市区长达十九英里的欢迎队伍,据纽约警察局估计,欢迎的群众是有史以来最多的——多达750万人。

1951年4月26日,麦克阿瑟抵达芝加哥,受到盛大欢迎。(伊利诺州史志数位图书馆)

盖洛普民调显示,69%的投票人支持麦克阿瑟,支持杜鲁门的只有29%。

1951年4月19日,麦克阿瑟在雷鸣般的掌声中踏入国会殿堂。在为时37分钟、由电视直播的演讲中,他讲了自己的生平和理念。他的举止、雄辩的口才和情绪使两千万电视观众为之倾倒。即便是亲杜鲁门的民主党议员们也都数次起立为之鼓掌。

1951年4月19日,麦克阿瑟在美国国会进行告别演说。(historyonthenet)

麦克阿瑟指出,美国人是被迫参加韩战的,除了迅速结束这场战争,别无其他选择:“在战争中,没有胜利的代名词。某些人,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对赤色中国绥靖。他们对历史上的教训视而不见。绥靖永远只能导致假和平。”

杜鲁门和艾奇逊显然就属于“某些人”。同时,麦克阿瑟热情赞扬那些勇敢作战的韩国人:“他们做出了选择,宁肯去死,也不做奴隶。他们对我讲的最后一句话是‘不要匆忙地放弃太平洋’。”

他还说,“有人竭力扭曲我的立场,有人说我是战争贩子,这和真相完全背道而驰。我比绝大多数在世的人更了解战争,没有任何说法——绝对没有任何污名会比战争贩子的指控更令我反感。我长期主张彻底废除战争,无论是对朋友还是敌人它都伤害极大,根本无助于解决国际争端……但战争一旦强加到我们身上,那就别无选择,必须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迅速结束战争。战争的目的就是胜利,而非旷日持久优柔寡断。面对战争,胜利无可替代。”

演讲的最后,71岁的麦克阿瑟说了那句载入史册的话:“老兵不死,只会凋零。我,一个在上帝的指引下,力图尽职尽责的老兵,现在结束了自己的军人生涯。”

1971年美国发行的麦克阿瑟六分钱纪念邮票。(公有领域)

全球眼光

杜鲁门与麦克阿瑟的分歧,不单单是因为两人性格和气质的差异,更是因为两人国际战略和观念秩序的不同。美国自建国以来,外交重点即是大西洋主义或欧洲中心主义——十九世纪之前,欧洲确实是现代世界的中心,但是二战开启了美国的太平洋时代,美国是太平洋战争的卓越力量。

二战之后,美国西岸的人口和生产力超过了东岸,与此同时,战后亚太地区的重要性也超过欧洲,一个日本的能量就足以相当于大半个欧洲,还有另一头亚洲巨象在慢慢爬升——实行民主制度的、人口众多的印度。

专家评论说,麦克阿瑟不仅是一位将军,更是一位具有全球视野的政治家,他对美国的全球战略看得比杜鲁门更深刻和准确。他反对欧洲中心主义,提出欧亚并重乃至“亚洲优先”、“亚洲第一”政策。

早在1948年,麦克阿瑟发电报给魏德迈将军说:“在与共产主义的军事竞争中,将远东当作一个静态的、安全的侧翼,似乎已不再切合实际。”到了1949年,他指责华盛顿“欧洲第一”的思维及相应的“压制太平洋”倾向。

他说:“如果我们着手一项修筑抵抗政治专制主义入侵的自由防线的总体政策,那么一条主要战线与另一条主要战线将是同等重要的,而对任一战线的决定性突破都会不可避免地造成使整个防线趋于崩溃的危险。”

1949年9月,参议员亚历山大.史密斯(H. Alexander Smith)在与麦克阿瑟会晤后指出,“他强烈反对任何形式的共产主义,不管它在哪里出现。他会支持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反共产主义力量。”

杜鲁门和艾奇逊对韩战是一场“有限战争”的设定,对麦克阿瑟来说宛如一道紧箍咒。很多人相信,如果麦克阿瑟拥有最终决策权,韩战会是另外一种结局。

麦克阿瑟在国会作证说,如果他获准对中国沿海地区实施海上封锁,使用蒋介石的军队,并利用空中力量打击中国境内的目标,那么他本可以迫使中共坐到谈判桌旁。他认为这些行动不会诱使苏联人进行干预,除非他们早已决定这么做。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公布了苏联的若干文件,这些文件表明麦克阿瑟的预测是准确的。二战摧毁了苏联在欧洲部分最精华的城市和工业,苏联的重建和恢复缓慢而艰巨。当时斯大林没有胆量和准备与美国在朝鲜战场上打一场大战。

另外,如果美国全力帮助蒋介石稳定局势、避免中国走向赤化,日本、印度和中国这三个亚洲大国就会成为美国在亚太的忠实盟友,美国也就不必担忧苏联的挑战了。

就在习近平不断强调要完成统一大业、派出上百架军机扰台的今天,台湾对全球局势的重要性这个问题,讲述得最透彻的,应是70年前麦克阿瑟将军对美国国会说的那句有名的证词:“失去台湾,就失去太平洋”。

这句话是麦克阿瑟在1951年被杜鲁门总统撤职后,在美国参院听证会中对于东亚局势的观察与评估。麦克阿瑟与杜鲁门两人在台湾问题上的分歧,可以概括为陆权与海权之分。

1952年美国总统大选时杜鲁门想连任,他不想让美国卷入另一场大战,所以希望韩战速战速决。

表面上看,韩战似乎也能速战速决。因为双方很快展开展开秘密协商,谈和。五个国家,美国、中共、英国、苏联和法国,其中有三个赞成中共提出的和解方案:一、双方停战,以北纬38度为界。二、中共取代中国国民党在联合国中的地位。三、台湾主权归中共。

消息传来,麦克阿瑟极力反对,尤其是第三项台湾主权归中共,美国的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也认为停战停火的条件,尤其不应包括承认中共在联合国的席次或考虑移交台湾。

1950年8月29日,《纽约时报》刊载了麦克阿瑟的见解:“台湾是美国太平洋战略,让其成为美国平静湖泊中(the Pacific a peaceful American lake)不可或缺的一环。假使失去台湾,让它成为敌人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或潜水艇基地的话,那么夏威夷、中途岛和从关岛到菲律宾都将不保。”

杜鲁门却在炉边夜话重申,“我们自己不会要台湾或亚洲任何其他地方。我们相信福尔摩沙(台湾)的命运,将在国际协同合作中,和平的解决争端。”

换言之,这场韩战不只是军事上的,还有政治上的考量。所以无论如何,要将其限制在有限的战争。可是对麦克阿瑟而言,当中共介入韩战时,杜鲁门眼中的警察行动(police action),其实已经过去了,取而代之的是,有关太平洋海权争逐的战斗。

在海权韩战中,台湾万万不可落入中共之手。就算在美国海空军力量优势下,中共有了台湾,可以把那里的基地供给苏联的潜水艇与空军使用。他们在那里大量集中潜水艇与空军力量后,就可以使美军在菲律宾与在日本的机场归于无用。苏联潜水艇以台湾为基地后,就可以截击美国在西太平洋上的所有补给线,使得我们这一方面的海陆空军得不到补给。

麦克阿瑟在文章中说:“台湾一失,我们的防线就会完全被共党突破。台湾刚好位于菲律宾与日本之间。敌人占据了台湾,就可以向两翼进击,而且利用台湾的潜水艇基地切断我们自珍珠港或自关岛外伸的供应线以后,就可以把上述两翼个别击破。”

“台湾一失,太平洋的战略形势必将全部改观。这种事实在短期内就会改变的。我确信他们已经这样做了。苏联已经取得中国大陆上原有的空军基地了。”

“台湾现在有十九个机场。日本过去就利用这些机场来攻占菲律宾及西南太平洋上的其他基地。台湾一失,我们整个防线就难以保守。这条防线可以从台湾突破,而不能从中国突破。”

“他们已经采取了水路作战行动,并在彼处突破了连锁性的防线。他们可以在台湾一个极有保障的形势下集结二、三千架飞机,还可以在此处几个海港设立潜艇基地,使他们刚好位于我们的防线的中间。……这里是潜水艇、海军与机队的天然藏匿所。他们距离我们这么近以后,我们会自卫起见,必须有目前三倍甚至四倍的军力方能应付。”

麦克阿瑟在太平洋海域打滚了24年。他目睹了日本如何以台湾为中心,建构大东亚共荣圈,进而发动太平洋战争,席卷整个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让美国几乎缩回太平洋西岸。甚至说,失去台湾就会失去太平洋。不仅如此,假设敌人获得台湾,并且因此获得太平洋,这无疑将增加阿拉斯加、加利福尼亚、华盛顿州,以及中美和南美的危险。所以,麦克阿瑟坚决主张,“台湾绝不可落入敌手”。

“没有一件事比台湾的战略地位重要性更能获得举世的公认。”

简言之,失去台湾,失去太平洋。

只可惜后来杜鲁门听从马歇尔的计划,只想采取姑息主义。他限制美国空军与海军的力量,不许其发挥切断北韩与红色中国的补给,更不想让军事行动扩展到朝鲜半岛以外的地方。也就是说,美军的制空与制海权,几乎只是用于自己军队的补给或撤退。

麦克阿瑟的战后岁月

1952年12月,解职后的麦克阿瑟将军对当时的总统艾森豪(Dwight D. Eisenhower)提出了结束韩战的备忘录,他建议除了要抵抗共党在全球的渗透外,也要制订完善的对华政策。

他说:“美国现在对华战略的失策,会引起一连串灾难,这将是美国百年来政治的最大败笔。姑息赤祸,我们未来几代人要为此付出沉重代价,或许要一百年之久。”

在对当局提出了最后的建言之后,他就逐渐地退出了政坛,这时的他已年过七十,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他接受好友的邀请,担任雷明顿兰德公司的董事的闲职,他与家人住在华尔道夫饭店顶楼的房间,开始了退休生活。

1954年在美国出差的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吉田茂,访问住在纽约华尔道夫酒店的麦克阿瑟。(公有领域)

他每天除了到公司上几小时的班之外,就是去观看拳击、棒球赛和橄榄球比赛以及参与教会活动。在退休的最初几年,他过的是一种内在放逐的生活,几乎已不参与公众活动。有许多出版社找上了他,希望帮他撰写回忆录,也有好莱坞的电影公司提出以一百万美元的报酬想要以他的一生来拍一部史诗电影,片名为“我一定会再回来”,但是都一一地遭到婉拒。

神的启示

1960年1月,刚过完80岁生日的麦克阿瑟因为身体不适而住进了医院,之后欧美各国的政要陆续来医院探访。住院期间,他反思自己过去一生的经历,感觉自己对这世界还有未完的使命。

麦克阿瑟祈祷,恳请神的启示,不久后,他身体奇迹似的快速痊愈了,大病初愈后他对身边的牧师说道:在过去36小时中,我吟唱了《圣经》中的约翰福音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圣句,之后我感到我的生命又获得了恩赐,从死亡中产生了新的生命。他又对在旁守候的妻子说道:珍!我一定会再回来。

康复后的麦克阿瑟回到家后,便开始着手写他的回忆录,他在前言写道:

这个回忆录对今后的历史家或许可以提供参考,探讨在这几个伟大战争中所表现出的行动与动机的理由,同时也是对美国下一代的青年,让他们对自己的国家以及政府,在必要时为理想、为理念而牺牲生命,进而了解生命真正的价值,这才是我所期待的……

当执笔之初,这使我感到困惑的是:在过去的历史我有何贡献?我做的一切角色是否都尽善尽美?本书是叙述美国在过去为了捍卫国家、维护自由、追求政治平等所引起的伟大战争中,我个人扮演的角色以及我个人的过去,仅将此回忆敬献于身经百战的美军将士,还有对国家有贡献的同志,并留下作为我妻子儿女的遗产。

1961年7月,麦克阿瑟受邀前往菲律宾出席独立15周年庆祝活动,同时了解共党在亚洲扩张的情势,回国后又向甘迺迪总统提出国事建言。当时在麦卡锡参议员离世后,共党对美国的渗透更肆无忌惮了。他对甘迺迪总统说道:“美国所面对的真正危机并不在海外,而是在国内,并不在东南亚的绿色丛林中,而是在美国都市的水泥丛林里。”

然而他的苦劝未受到当局的重视,1962年高龄82岁的麦克阿瑟回到西点军校做了《责任、荣誉、国家》的经典演说,在这长达一小时的公众演说中,不断重复西点军校的校训即(责任、荣誉、国家),他提及美军的将士是最高尚的人物,在与敌人作战的过程就是生命的历史,未来不论世局如何的变化,但是争取胜利的意志是无可取代……

1919年6月12日,39岁的麦克阿瑟就任西点军校校长,对西点军校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图为西点军校校长时期的麦克阿瑟。(公有领域)

讲完之后整个会场一片寂静,许多人频频拭泪,麦克阿瑟留下的精神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临终预言

1963年底,麦克阿瑟在纽约的寓所接见了以行政院政务委员身份访美的蒋经国,这是他们第三次见面。两人第一次会面是麦克阿瑟在韩战期间,当时他率团访问台湾,与蒋介石总统共商反共大计,对随侍在侧的蒋经国有着良好的印象。第二次则是在蒋经国担任国防部政治主任访问美国期间,他在寓所中与蒋经国谈到美苏问题、中国问题、以及世界的局势,蒋经国曾在传记中赞扬麦克阿瑟的见解极为正确,有远大的眼光。

第三次会谈则是在蒋经国访美期间,当时中共势力逐渐强大将有取代苏俄之势,之后陆续发生越南战争、古巴飞弹危机、伊塔事件,中共与苏联关系不断交恶,美国政府内部不断出现要拉拢中共的声音,双方接触不断,而台湾与美国的外交关系也逐渐出现危机。

为此蒋经国以行政院政务委员的身份前往美国访问10天,他会见美国总统甘迺迪及国务卿鲁斯克,寻求美国继续支持台湾,别忽视台湾在亚洲的重要性。在公务之余他又到纽约拜访麦克阿瑟,当天是星期天,麦克阿瑟得知蒋经国来访的讯息后放弃出游的计划,在寓所中接见了蒋经国,他们各自坐在10年前两人谈话的椅子上。

麦克阿瑟离开军职后,一直不断地利用过去的影响力请求美国政府支持台湾,会谈中,他鼓励蒋经国要坚守台湾这块反共复国的基地,他对蒋经国说道:

“今天台湾的存在,不仅是中国反攻复国复兴的根据地,而其最大的意义在使世界各国了解中国问题并没有解决,台湾只要在一天,共匪就不能安宁。”

“我坚信中华民国有一天能够收复大陆,成为亚洲的安定力量。”

1964年初,麦克阿瑟的健康状况急转直下,3月初,詹森总统派出医疗小组将他送至华盛顿华尔托里特医院救治,在经过几次大型手术后仍未见好转。此时政要们纷纷来探访,詹森总统也亲自来探病。临终前,麦克阿瑟握着詹森总统的手,恳请他在越南战场外,也别忘了支持在台湾的中华民国,他一直深信中华民国将在反共战争中获得胜利。

4月5日下午,麦克阿瑟病逝,享年84岁。詹森总统下令全球美军基地鸣炮十九响致哀,之后在纽约为其举行国丧,全国降半旗哀悼直至下葬当日,依遗愿,麦克阿瑟下葬于母亲的出生地弗吉尼亚州诺福克市。

麦克阿瑟过世后,西点军校为他立起了铜像,他留下的军事思想影响了无数美军的官、士、兵。图为2020年6月13日,美国总统川普在纽约西点军校麦克阿瑟将军的雕像前。(Nicholas Kamm / AFP)

麦克阿瑟过世后,西点军校也为他立起了铜像,他留下的军事思想影响了无数美军的官、士、兵,他在亚洲战场的功勋卓著,后世战史家普遍地将他与欧洲战场的巴顿将军并列为美军近代最伟大的将领。麦克阿瑟过世的消息传出后,全球政要无不为他致词哀悼,蒋介石亲自为他写了《哀悼美国已故麦克阿瑟元帅词》,内容如此说道:

麦帅是太平洋对抗暴力“以胜利保障和平”的勇者,是提供解决共产灾祸、拔本塞源主张的智者,也是使人类免于纳粹极权暴力、免于奴役、饥饿、恐怖的仁者。这一个巨大的光辉,是美国的光辉,也是所有捍卫自由正义的世人的光辉。

中正感念故交,感念知己,对其与我们安危相仗、患难相依的真挚友情和伟大道义,永志不忘;对其于病榻弥留时,犹拳拳以“目睹中华民国再度获得胜利”为言,深为感动;对其夙夜在念,消灭共产的素志,及其身经百战,维护太平洋安全的事功,更表示崇高的景仰!

现在麦帅与世长辞了,我们怀着无限的哀思,表示由衷的悼唁,麦帅虽溘然而逝,但麦帅的功业,将在人们的敬慕中长存不坠,麦帅的精神亦将在全世界反共斗争的胜利中永垂不朽!

(参考资料:《老兵不死:麦克阿瑟新传》高佛瑞.皮特着、《麦帅回忆录》麦克阿瑟原著、《经国先生的故事》唐兴汉编著、《哀悼美国已故麦克阿瑟元帅词》中正文教基金会)

——转载自《新纪元》

责任编辑:连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