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一则著名传奇,名为“南柯太守传”。故事讲到,唐朝贞元七年九月,南平侠士淳于棼于生日之际,与一群豪客开怀畅饮。酣醉的他被人扶回到家,随即倒在东边的廊屋下睡着了。
梦入蚁穴 悟人世短暂 栖心道门
梦中,淳于棼来到了大槐安国,并有幸娶公主为妻,做了国中驸马。在公主的推荐下,国王委派淳于棼作南柯太守,镇守外藩二十年。
在大槐安国,淳于棼享尽了荣华富贵。但因其功高震主,也引起了国王的猜忌。后来,国人上疏声言,国家将会发生大难。时人认为灾难由淳于棼所招致,于是国王抽调了他的侍卫,禁止他出游。不久后,勒令他返回人间。
淳于棼醒来后,发现大槐安国是槐树下的蚁穴。这一典故演变为成语“南柯一梦”,用来比喻人生如梦,得失无常。
人生如梦,转眼即逝。但并非所有的人都甘愿庸碌,度过余生。宋朝刘斧著作的《青琐高议》记载了另一则故事,与唐传奇《南柯太守传》异曲同工。
迷途寻友 巧遇奇僧
宋朝时期,益州人袁道进京赶考之际,得了一场大病,几乎毙命。当他痊愈后,早已错过了考试日期。为此,他伤叹不已。不久之后,友人强烈邀请他一起游览西池。士子们兴致勃勃地欣赏着春景。彼此唱酬吟咏,好不快乐。在欣赏春景的途中,袁道和友人走散了,他只好独自游览。
袁道在西池游览时遇见一位和尚,邀请他一起去寺院看一看。从西池到寺院,不到百步就到了。僧人请袁道在院中歇脚休息。说罢,他就先躺下睡觉了。
袁道看着寺院中共有三间屋舍,屋内什么也没有,也没有烧火煮饭的烟气味。惟独中室有一个巨瓮,由一顶破斗笠遮盖着。袁道心想:瓮里一定储存着粮谷吧。然而打开一看,却发现瓮内是一派明朗的世界,里面有楼台亭阁,人马往来,恍如人世。这时,从瓮内传来呼喊声,有人呼叫袁道的名字。袁道刚一答应,就发现自己已经身处于瓮中。
梦入瓮中 遍历一生
在瓮中的世界,宰相李文国见袁道很有才学,不仅招揽他为座上宾,还把女儿嫁给了他。在当年的秋试中,袁道大魁天下,被朝廷授予高官厚爵。
天子准备征伐北狄,袁道上奏劝谏天子罢征,并献言以忠信结之为上策,派将守护边关为次策,派兵埋伏督察为中策,派公主和亲为下策,以钱财玉帛与其交结是为无策。天子看罢他的奏章很高兴,下诏授予他为中丞。
袁道在朝为臣,刚直敢言,震动朝野,令奸邪之人丧气胆寒。袁道拜为宰相后,尽心辅佐天子,天下人都称他为贤相。天子想要废了皇后,立马得的女儿为皇后。因为此事,袁道在朝堂上逆揭龙鳞,极言劝谏,并夺下立马女为后的诏书,将其扔在殿下的台阶下。天子大怒,即日将袁道贬到琼州。
他对妻子说:“我以一介布衣,荣升为卿相,已经足矣。今日能幸免不死,他日回到故乡后,休官高卧,安度余年。”不过,他的妻子出了一策,让他给天子宠臣进献千金,定能回到京师。袁道献出千金后,果然如愿以偿,回到了京都。时逢,朝堂上有谏臣言官向天子禀奏,说袁道为臣忠实,于是朝廷再次拜他为相。
当天子准备兴师动众,征讨辽国时,袁道再次上奏,言语仍是刚直忤逆。他的妻子劝他吸取先前的教训,不要再触怒圣颜,自取其祸。但是袁道心意已决。结果,天子震怒,再次罢免了他的相位。
袁道罢相后,天子的叔父魏王时常与他交往。后来魏王生叛,袁道受到牵连。有人趁机落井下石,诬陷袁道,说他因为罢相,心生怨恨,所以教魏王叛变。天子大怒,下令斩杀袁道。袁道和妻子哀恸道别。当斩刀架在他的脖子上时,袁道豁然醒来,发现自己身在巨瓮旁。回头看看僧人,他正在揉着眼睛,也恍然醒来。
梦醒悟道 身在红尘念在方外
袁道对僧人说:“贤者以此幻境,警醒我的人心,意在窒息我的欲望,唤我早点回归。”说着,向僧人行礼再拜:“富贵穷寒,命也;心气,由这个肉身所拥有。我将听命于天,而存养心气于内。”僧人说:“正是。”于是送袁道出门。袁道刚走了几步,回首一看,僧人和寺院都消失不见了。
第二天,袁道与友人道别后,回到益州,从此削发为僧,专心修行。他修行淳洁,受到众人的尊重和拥戴。升堂讲论七十年,学者云集向他问道。
一天,袁道沐浴更衣后,忽然敲鼓召集众人说:“我将要去世了,与你们道别。”他又给当时的尚书张咏写了一首诀别诗:“来自无中来,去自无中去。总是恁地去,莫要错却路。爱民民皆慕,慎则增福佑。若能行此路,共君一处住。”写罢,掷笔于地,盘腿趺坐,奄然而逝。张尚书听到他圆寂的消息,亲自前去吊唁,对着他五体投地礼拜,心中不胜悲叹。
袁道在奇僧的引导下,到瓮中的世界游览了一遭,醒来后了然悟道。袁道也像淳于棼一样,感叹人生短暂,转眼即逝,于是萌生修炼之念,做了一个抛却红尘的方外之人。@*
出自《青琐高议前集》卷二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