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永福(顶尖职业讲师、简报技巧及讲师教练)
我是如何转化“教学的技术”到“线上教学的技术”,操作原则是什么?有哪些相同?又有哪些不同?
再次强调,因为我的策略是“最小化资讯技术,最大化教学效果”,所以接下来的线上教学技巧,与使用什么软体无关,不管是Webex、Team,还是Meet、Zoom……,通通都可以用。真正的重点,是在老师对教学的思考及设计。方法都很简单(但很简单的方法却让我想了好久),相信老师们一看就会!
讲述法当然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实体课是这样,线上课也一样。但是,实体课的现场肢体语言及声音变化等,经过线上的小萤幕效果会大打折扣,所以如果想做好线上讲述法,投影片会是一个很重要的辅助工具。
线上投影片与实体投影片的原则都差不多,就是运用三大技巧─大字流、半图文、全图像─来呈现(操作参考:投影片发展)。条列一大堆文字,然后要让大家逐字看或念下去的投影片,实体课程已经效果很差,拿来线上教学效果只会更差!要记得你的学生都在线上,也许上课时还另开了一个FB或浏览器视窗。如果你的投影片还是那种文字轰炸,也怪不得学生会分心了。
最重要的技巧是:讲到才出现!因为线上已经不太能够利用投影笔或指标来指示,所以投影片“讲到才出现”便成了线上教学投影片的重要技巧。
请记得,只要掌握“讲到才出现”就好,不要太花俏炫目!不需要用复杂的移动动画,连淡出、淡入都不用。我自己,甚至更常用逐格投影片来做出动画效果,目的只是透过逐段出现来吸引学生的目光,并强调出重点。
小秘诀:如果有双萤幕,对于同时播放投影片和看到学生画面,教学操作或感受性都会更好。我是用Mac笔电当主萤幕,同时外接一个Dell的Full HD萤幕当成第二萤幕(用Full HD解析度就行,价格适宜也够用)。主萤幕放的是投影片,第二萤幕放Zoom软体画面,学生的视讯方格就在上面。
在线上课程进行问答法,其实是很简单的─只要老师出一个问题,点名学生开麦克风回答。但是,如果不希望只是单向的一问一答,甚至想让问答法变成聚焦和思考的方法,让学生愿意主动“抢答”,分组与游戏化规则的导入就非常重要了。
例如我在线上教学时,就可以问大家:“请问福哥有哪些专长或兴趣?”然后请大家抢答。我会再次提一下,抢答的方法是请大家在萤幕前“实际举手”,被我点到的人开Mic回答。有回答的,不管对不对都会加分。答得越好加分越多……,然后,加分时大家直接记录在手边的个人记分板即可。
看到这里,老师们可能已经发现:我刻意请参与的同学在镜头前举起“真正的手”,而不用软体的举手功能。除了塑造真实的参与感之外,也让大家减少分心,不必额外操作软体。主流线上教学软体一次可以看到25~45个人,一个萤幕就能看到所有人举手的状况,同学在镜头前举手也可以活动一下,增添参与感!
但是,如果是大型演讲,就不能这么做了。一旦参与人数过多,画面无法同时看到所有的人(353人的场次,要切割15个画面)。这时就可以开放软体举手的功能─只要学员一“举手”,他的画面会跑到前面来,老师也就可以点名他回答。点名时也可以直接按键请他开声音,他就知道要回答了。
两个小提醒:人数太多时,软体举手常常会刷屏,也就是画面会一直有人举手,反而造成干扰,所以上课前要先规定一下;另外,最好可以在课前提醒,请大家熟悉一下软体的举手功能,才不会造成有人因为找不到这个功能,反而无法参与。
其实,不管是问答法或接下来的其他互动教学技巧,真正的难处不是技巧本身,而是塑造“参与动机”。也就是说,你必须好好思考:在你提问或互动时,大家真的会踊跃举手、热情参与吗?
推动热情的核心,就在游戏化及分组机制。在有效设计的激励之下(也就是一开始上课请大家准备的空白记分板,还有强化分组机制,以及即时给分奖励),大家的参与度才会变得超高,甚至仿佛我在上的是实体课,要请大家把手放下来才能继续讲课。这个核心秘诀及操作,老师们务必多花一些心思!
从我个人的经验来推想,我一点都不担心老师们“不会”问答法,反而比较担心大家“只用”问答法,或“乱用”问答法─也就是想到就问,甚至把问答当成抽点的工具。
问答法虽然简单,但也要经过设计才能发挥效用。让我们还是回到和教学目标及成效的连结,先问问自己:“我问这个问题,是期望学生有什么收获?或是得到什么效果?”更好的方法,是混和使用除了问答法之外的不同做法,这样才会让教学节奏更有变化,也更能够抓住萤幕前学生的注意力。
<本文摘自《线上教学的技术:快速上手的12堂必修课》,商周出版提供>
责任编辑: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