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看到一则“戒糖”的故事,主人翁是印度圣雄“甘地”。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却很耐人寻味:
一天,有位妇人带着儿子找到甘地,苦恼地说:“这孩子都要上学了,仍然嗜糖如命,经常上火咳嗽,满口蛀牙也不管。他最崇拜您,肯定听您的话,能帮我劝劝他吗?”甘地有些诧异,但还是谦和地说:“你们下个月再来吧!”说完,便去忙自己的事了。
妇人心中颇有怨言,她家离这里很远,来回一次要好几天,但她还是默默地回去了。一个月后,妇人再次带着孩子来访。甘地正在客厅跟一群人谈论政事,看见母子二人,便立即起身走过来,摸摸孩子的头说:“你就快长成大人了,该好好听妈妈的话,少吃点糖。”孩子用力地点点头。甘地又与他交流几句,这才准备拥抱告别。
妇人忍不住问:“为何您上个月不肯教导他,非要推迟到今天呢?”甘地没作声,直接走进房间取出一包糖,分给大家:“以前我也很爱吃糖,可这位夫人告诉我多吃糖不好,所以我已经戒掉了。这是我之前的糖,现在分给大家,每个人都不要多吃啊!”
甘地回头看着妇人,说:“上个月我都还没有戒掉吃糖的习惯,哪有资格教导你的孩子?”甘地信奉:要教育好他人,先从自身做起,先改变自己才能改变世界。
故事的主旨当然是在谈身教重于言教。“身教”虽是不用言宣的教育,然而“润物细无声”,比说大道理更管用。如同德国妈妈的教育守则:“与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而“样子”,就是身教,也就是“以身作则”。这种教育方式,深具说服力,也最有影响力!
还有,甘地毕生致力于非暴力不合作的民族独立运动,却也不曾失去原本的谦逊与真诚,能做到不时的省思和修正。正如他自己所言:“人是思想的产物。心里想的是什么,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看见自己以及他人的缺乏与需要,进而付诸行动和关怀!
其实,无论是教育孩子,还是为人处事,道理都是一样的。别忘了:一般的做法是用语言去命令别人,更好的方式是用行动去影响别人。@
责任编辑:方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