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八月二十三日前后的处暑, 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十四个节气。
立秋过后, 来到了处暑, 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是这么形容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也。”处,有躲藏、终止的意思,表示暑气将在这一天散去,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就快要结束了。
尽管如此,白天的气温依旧很高,掌权已久的“暑气”仍不肯让出主导权,努力拉住夏天的最后尾巴,正是应了“处暑天在暑,好似秋老虎”。虽然白天的感受不太明显,但清晨、夜晚的空气中已经带着一丝丝凉意,下班回家的路上,秋风徐徐吹过发梢,似乎也吹走了一整天的疲惫,连带脚步也轻盈了许多。
秋意一天天浓,秋食一日日熟,正是农人们即将收成之际,台风像是个恶作剧的孩子,想要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时正值台风频繁的季节,农谚有一句话是:“处暑若逢天下雨,纵然结实亦难留。”台风会伴随着豪雨,就会影响到农作物的收成,造成严重的灾情,农民们一年的辛劳将会付诸流水,因此才会有“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的说法,表示秋季的雨对农民来说,是一种噩梦的存在。
中元节,祭祖求平安
处暑期间正值农历七月,与中元节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又有多少人知道,中元节最初是要表达后辈对祖先的孝道与感恩之情?
根据《佛祖统记》记载,中元节始于梁武帝时,到了唐宋,香火兴盛。《乾淳岁时记》称:“七月十五日,道教谓之中元节,各有斋蘸等会;僧寺则以此日作盂兰盆斋,而人家亦以此日祭祖先。”
处暑是小秋,正是秋收的季节,鲜果香、新米甜,有了农作物收成,民间按照惯例要向祖先报秋成。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向先祖会报秋成不必面面俱到,鸡鸭鱼肉、时蔬鲜果,外加一壶米酒即可,还要手持麻谷至田埂,以此“荐新”,请先祖尝新品鲜,所以中元节也叫“孝亲节”。
只是后来逐渐演变成现代人熟知的“鬼节”,家家户户在农历七月十五时,会准备一桌供品,来祭拜祖先和“好兄弟”,以祈求平安。“燃一盏青焰的长明灯/中元夜,鬼也醒着,人也醒着/人在桥上怔怔地出神”(余光中〈中元夜〉),中元节,亡灵回家探望,那孤魂呢?只好在江河湖海之上,放一盏“荷花灯”,任其飘游,目的是为了普渡水中的孤魂野鬼,也有消灾解厄的寓意。
处暑润肺养阴 多吃水分高、天然润燥食物
不少人一到了秋天的季节,经常会出现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恼人的症状,这都是“秋燥”在作怪。
秋天的饮食结构应以滋阴润肺、生津解渴为原则。
1. 多摄取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水分的食物,补充身体的水分。
2. 多吃天然润燥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豆类等。
但切记要少吃辛辣油炸等热性食物,以免影响到脾胃功能。
有些人也会有“上火”的情形,可以尝试早上喝一杯水,夜晚睡前两小时再喝一杯温蜂蜜水,以减缓体内水分的流失。
我们一定听过长辈经常叮嘱要“朝朝盐水,晚晚蜂蜜”,但值得注意的是,淡盐水可能比较不适合现代人。人在睡眠时,基本生理活动仍在默默运行,还是会消耗掉体内的水分,所以在起床后喝一杯水是很好的习惯,有助补充身体的水分,但换成淡盐水的话,就会变成不利的因素了。
早晨是人体的血压的第一个高峰,若是饮用淡盐水的话,将导致血压上升,再加上现代人平时已经摄取过多的盐分,此时再补充盐分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早上起床,只要准备一杯温开水就好了!
在干燥的秋天时,尤其需要注意呼吸道的保养。若一疏忽,就会出现咳嗽少痰、咽干不适、鼻燥口干等病征。某些疾病在秋燥的作用下,也易复发或加重,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因此,在此节气中,自我保健防秋燥就显得十分重要。
【循令食.家の味】适合处暑的2道料理
● 凉拌芝麻菠菜
食材:鲜菠菜500克、熟芝麻15克、盐、香油、味精各适量。
作法:
1. 将菠菜去根洗净,在开水锅中滚烫一下,再浸入凉水中,接着捞出沥干水分,切段放入盘内。
2. 加入盐、味精、香油,搅拌均匀。
3. 再将芝麻撒在菠菜上即可。
● 鱼腥草烧猪肺
食材:猪肺250克、鲜鱼腥草100克、料酒5克、精盐2克、酱油3克、白砂糖3克、葱段、姜片、猪油适量。
作法:
1. 猪肺用清水洗净,放入煮沸的开水滚烫一下,捞出后切成小块,再用清水洗去血水。
2. 鱼腥草用清水洗净,再切成段备用。
3. 在锅内倒入猪油加热,再倒入猪肺煸炒至干。
4. 加入白糖、料酒、姜、葱、酱油、盐、鱼腥草与味精,烹煮十到十五分钟,入味后即可出锅。
摘编自《循令食 家の味:24节气岁时纪》 博思智库出版
身处纷乱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责任编辑:李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