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近五千年前的黄帝时期,中国人就有了早期的商业行为,即进行商品交换。《淮南子‧览冥训》中说黄帝时“市不豫贾(价)”,意思是说没有乱喊价钱的商业欺诈行为。上古百姓天性淳朴,乐天知命,自然在商品交换中也保持了一种美好的状态。
其后,周代史官编撰的《世本》中有颛顼时“祝融作市”之说。唐代颜师古注释说:“古未有市,若朝聚井汲,便将货物于井边货卖,曰市井。”大意是古代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市场之说,人们在打水时把货物置于井边售卖,所以称为“市井”。
到了商朝王亥的时候,才有了真正的商业实践。《墨子‧贵义》中说,“商人之四方,市贾倍徙,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也就是说,商朝人已开始游走四方进行商品交换了。
王亥“服牛” 推进商业发展
据考证,商人的“商”原是一个部落的名称,位于今河南商丘的南部地区。部落始祖名叫契,因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虞舜任命为司徒,负责掌管教育人民的权力,同时封于商地。
契的八世孙叫相土,相土之子叫冥,担任夏朝少康帝时的司空。少康十一年,冥接受朝廷的命令去治理黄河,冥的儿子王亥协助他。后来,冥在黄河身亡,王亥正式成为商族的新任首领。
据《世本‧作篇》记载:“相土作乘马,亥作服牛。”意思是相土驯养了马匹,并制作了“乘马”(最原始的马车);而王亥驯服了牛,用牛拉车以“引重”。还有《管子‧轻重戊》记载说,商的祖先“立皂牢,服牛马,以为民利”。“皂”是喂牛马的槽,“牢”是养牛羊用的圈,这说明牛马都实现了圈养,方便了百姓。
那时,“服牛”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在众多的部落中,只有王亥想到了牵牛要牵牛鼻子的诀窍。而牛的被驯服,使得农业快速发展和长途运输进行大批量的部落交易成为可能。事实也是如此。在王亥的带领下,商部落的农业和畜牧业快速地发展起来,整个部落亦随之强大。夏芒三十三年,王亥带领族人迁居于殷。
后来,商部落的物品有了富余。于是王亥便带领族人驾着牛车,载着货物,游走在各个部落之间。这在当时也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他用帛和牛作为货币,与各个部落进行交易。《周书‧酒诰》记载,他们“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这些从事货物交易的商族人,被外部落的人称为“商族人”或“商人”。
“商人”很快富裕起来,其房屋成片、人口众多,《诗经‧商颂‧玄鸟》如此描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
夏帝泄十二年,大约是公元前1810年,王亥和弟弟王恒赶着牛车、载着货物,长途跋涉到了有易氏(今河北易水一带)。有易氏首领绵臣见财起歹意,杀害了王亥,赶走了王亥的随行人员,并夺走了财货。王亥的弟弟王恒则幸免于难。
在其后人汤建立了商朝后,商王追封王亥为高祖。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很多条关于王亥的记载。他的子孙写了很多优美的辞令来赞美他,并用祭天的礼节来祭祀他。据说,祭祀他的牲畜最高达五十头牛,连他的配偶也极为罕见地一起被祭祀,远远超过了对一个诸侯王的爱戴。清末国学大师王国维说:“然则王亥祀典之隆,亦以其为制作之圣人,非徒以其为先祖。”
大概是因为王亥使商业成为一个部族的生活方式,并让商族走上了富强之路,所以王亥被后世称为中国商人的始祖,或许他也是世界上的第一位大商人。商丘也成为了中国“商人”和“商业”的发源地。“商人”一词一直沿袭至今。
以儒家思想指导经商的子贡
在商人兴起的河南,一千多年后,又出了一名大商人,名叫子贡(前520年—前446年),是春秋时卫国的贵族,而他的先祖乃是商朝的后裔。
《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家累千金。”这里说的“赐”就是子贡,“赐”是他的名,其复姓端木。子贡性格豁达、直率,乐善好施。25岁那年,子贡在孔子出仕卫国时与其结识,从此追随孔子,并成为孔子最为著名的七十二弟子之一,也是儒家学说的有力支持者。
在追随孔子期间,子贡在精神上不断得到提升,对孔子的“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一次子贡向孔子问政。孔子说:“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国防稳固、老百姓诚信,这才是理想的社会状态。”子贡便问道:“逼不得已,如果这三者都要舍弃,哪方面应先舍弃?”孔子说,先舍弃国防。子贡追问,如果迫不得已剩下的二者再舍弃一个,应舍弃哪个方面?孔子说舍弃发展经济。因为“信”是不能舍弃的,“信”是立国之本、立身之本,至死都不能丢的。子贡对此亦谨记在心,并成为了一个非常讲信义的人。
从记载孔子言行和与弟子答问的《论语》中,可以看到经过儒家思想熏陶的子贡高尚谦逊的品格,比如“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贡学成后,曾出仕做官,但后来转而经商。孔子认为“利者,义之合也”,即要获取利益,必须要符合道义,也就是不能损人利己,要讲诚信,不能为了利益失去“义”。子贡也是严格遵循。因为在经商中以儒家思想指导自己从事商业活动,子贡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而在具体经营方面,子贡也懂得随时令变化和市场供需状况的不同来获取利润,因此孔子评价他擅长揣度行情,而且预测准确。他的经商论点是:有美玉在柜子里,就该等待善价出售,而非永远贮藏。他还认为商品价格的高低取决于供求关系,并提出了“物以稀为贵”的理论。
在获取了巨额利润后,子贡还广泛帮助民众,实现了儒家“兼济天下”的理想。《吕氏春秋‧察微篇》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彼时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就可以从国家获得补偿和奖励。一次,四处经商的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了回来,但却没有向国家领取金钱,或许他觉得自己不差钱。
但孔子告诉他这么做是不对的,因为这样一来,鲁国人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落难的同胞了。换言之,本来能够行善的人就有了道德负担:如果做了反而要被别人质疑,那还不如不做。可见,孔子更看重一个人德行的影响。子贡谨记在心。
孔子去世后,子贡为其守孝6年。古代子女为父母守孝通常只有3年,但子贡却超过了这一时间,不仅见其师徒情深,更彰显其商人的信和义的本质。
此后,子贡继续经商,同时四处宣扬孔子的思想,并成为孔子衣钵的继承人。由于其在商业中的特殊才能,所以后来被称为中国“儒商”的鼻祖。@*#
参考资料:
1. 《史记》
2. 《论语》
责任编辑:李婧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