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年年 岁岁年年 相似亦不同
唐代诗人刘希夷有一首相和歌《白头吟》,歌吟:“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千古常叹,千古长颂。早在春秋时代,阳货就规劝孔子要及时出仕施展抱负,道:“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宋代王安石面对新岁就显然有乐观的一面,他在正月一日的《元旦》诗中吟颂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中国上古计算新年新岁更替有学问
年年岁岁,送旧年去又迎新岁来,人们称“年”也称“岁”。中国古来怎样看“岁”与“年”? 今人精密的计算太阳的周天运行来计年,其实,中国上古时代的天文学早就很发达。
公元前西汉时代的字书《尔雅.释天》记载:
载,岁也,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
《尔雅疏》解释各朝代不同对“年”不同说法的具体涵义:
夏曰岁,取岁星行一次……商曰祀,取四时一终则以祀者,嗣也取其兴来继往之义……周曰年者,取禾一熟也……年者禾熟之名,每岁一熟故以为岁名;唐虞曰载,载始也,取物终更始。
原来中国上古历代“载、岁、祀、年”等计量单位,各有对应的物象,呈现当时人的思维关注与价值观。
载、祀、岁、年 用以纪年学问大
唐虞时代的“载”表示物终更始,有天地一元复始之意,尧舜时代对宇宙天象已经观察入里了。《尚书.卷一》记曰:“(尧)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商朝对天地万物尊崇的文化也表现在纪年上,商朝以“祀”表年。年中有“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四时必祀,祀也通嗣,商代非常重视以祀典兴来继往。
“岁”.中国天象学的成就古来高
现今的人熟悉的“岁”与“年”的说法,也是中国上古时代就有的。夏朝称“岁”是据天象观察而立下的。中国古代天文学精准度如何呢?先看《白虎通德论.卷八》“四时”的两则记述:
所以名为岁何?岁者,遂也。三百六十六日一周天,万物毕死,故为一岁也。《尚书》曰:“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四时:春夏秋冬。时者,期也,阴阳消息之期也。
东汉到三国时代的《独断.卷上》解释“闰月”:闰月者,所以补小月之减日,以正岁数,故三年一闰,五年再闰。
《尔雅.释天》说“夏曰岁”、《尔雅.疏》说“夏曰岁,取岁星行一次”,依照那西汉时代的记载,中国上古夏代的中国人就已经知道以“岁星”准确计年。再说《尚书》是春秋时代的著作(约公元前772年至公元前476年),那时就明确记载“一岁”有三百六十六天、有“四时”春夏秋冬的循环,一个循环既遂就是一岁。
更进一步地,那时代的中国已经发展出“闰月”补阴历年中小月之不足日的作法,所以能准确的定下春夏秋冬等四时节气的立点。这四时节气也就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时点的确立,又能准确反应岁星周天运行一年所衍生的天地阴阳节气的变化。这说明了中国上古已经有很进步的天象学了。
在西汉刘向的著作《说苑》中记“岁星”曰:“所谓五星者,一曰岁星……”并且说出岁星的所在位域,所以中国古代对天文学的观察,日、月、星辰都在天象学问中。汉字对于“岁”的定义反应了中国的天文科学的成就。
人间有“年”谷熟民丰
“岁”反应天文现象,“年”则反应人间物象。周代计“年”的方法沿用至今。“年”这个汉字其实是个形象结合声音的形声字,《说文》解说以稻谷熟表示年:
“年”:“本作年,谷熟也,从禾千声。”
北宋邢昺《尔雅疏》说:“年者,禾熟之名。每岁一熟,故以为岁名。”《穀梁传》中说:“五谷皆熟为有年。”周朝人的生活领域,每岁谷物一熟,就以年为岁名,五谷丰登有“年”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从“年”、“岁”的字义与应用就可以看到中国古人仰天俯地,致力穷究天地与人事和合的道理,成就斐然。《周礼.春官》说:“正岁年以序事。”可以见得,中国文化中早已经认识了天人合一的生命之道,人体、生命、宇宙一体相贯。浮生一生命仰俯天地之间,顺应天时天象而谋动,身心依照自然生态而处事,福祐也就不远。@*#
责任编辑:方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