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是常见眼病,也是致盲的三大病症之一,被医学界称为“沉默的视力杀手”。而美国近期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天饮用一杯热茶,可将罹患青光眼的风险降低74%。
在《英国眼科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2017年发表的研究中,美国布朗大学的康妮吴(Connie M. Wu)及其合作者评估了1,678位参与2005—2006年全美健康和营养调查的人士,以分析饮用咖啡、茶饮或软饮料与罹患青光眼之间的关联。
研究者发现,参与调查者的青光眼总发生率为5.1%。罹青光眼与饮用含咖啡因或无咖啡因咖啡、冰茶及软饮料之间没有显着关联;而每天饮用至少一杯热茶者,与不喝热茶的人相比,患青光眼概率降低了74%。饮用不含咖啡因的热茶,对于预防青光眼则无显著作用。
饮茶有助于预防青光眼,可能和茶中的“儿茶素”有关,这种多酚可预防癌症、高血压和心脏病,抗发炎、抗氧化,全面降低疾病死亡风险。
喝热茶预防青光眼的功效应和茶中的多酚“儿茶素”有关。(shutterstock)
研究者也补充,要作出进一步结论,还有待前瞻性的追踪研究。
美国另一项研究则显示,多做有氧运动也可以将罹患青光眼的概率降低40%至50%。
爱荷华州立大学为期6年的追踪研究发现,适量的有氧运动、保持心血管健康,有助于降低眼压。据美国“国家体能指导”建议,每周最好进行2个半小时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比如慢跑)。
青光眼小常识
青光眼是一种进行性的视神经病变,常见有“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两种类型。
当前房角阻塞,使得眼内的房水排不出去,就会造成眼压升高,这种类型的青光眼叫做“闭角型青光眼”,在亚洲人中比较常见。而“开角型青光眼”眼压增高不多,部分患者眼压甚至低于正常人平均值。
• 青光眼的风险因素
一位76岁青光眼女患者的左眼视网膜。 (Shutterstock)
罹患青光眼的风险会随年龄增加,40歳以上是高危人群。其它高风险人群包括:600度以上高度近视者,有青光眼家族史者,长期使用类固醇药物者,还包括远视眼、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特别是血压超低的患者,因其血压不足以将房水流通,也容易罹患青光眼。
“眼内压”升高是青光眼的重要风险因素。不过高眼压并非诊断青光眼的要素,九成以上高眼压者并不会罹患青光眼,且早期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单次测量眼压并不高。
台湾青光眼学会会长吕大文指出,过去十年间,台湾青光眼患者增加了67%,而这与过度使用电脑等3C产品引起高度近视有关。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兴院区眼科曾对1万多位30岁左右的“电子新贵”进行视力检查,发现高度近视者占4成以上;他们当中,出现高眼压或青光眼者更逾4成。
• 青光眼的症状与检查方法
亚洲人容易罹患的是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可能突发视力模糊、眼睛红痛、头痛,甚至恶心呕吐;慢性发作时,晚上看灯光可见到虹彩似的光圈,并且灯光黯淡的时候,视力容易减退。如果有这些症状,应该尽早就医,以降低失明风险。
而“开角型青光眼”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一般均在眼科检查时才被发现。一直到末期时,视神经受慢性压迫使中心视野逐渐缺损,患者才会发现看东西变模糊。
台湾高雄荣民总医院网站表明,青光眼检查包括如下几项:
眼压测定:包括气压式、平压式眼压计等。
眼底检查:以了解视神经构造是否异常。
隅角镜检查:观察虹膜和角膜之间的夹角,以判别是属于开角或闭角的青光眼。
视野检查:视野变化通常比视力异常还早发生。
光学同调断层扫描(OCT):藉由光学扫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以评估疾病严重性。
光学同调断层扫描(OCT)检查青光眼。(monkeybusinessimages/iStock/Thinkstock)
• 青光眼的治疗与手术
由于受损的视神经纤维无法再生,青光眼迄今还没有治愈方法;不过,降低眼压多半可以减缓病程恶化。
轻度青光眼,可以采用药物治疗。滴眼药水可减少房水分泌、促进流通,口服药物则可保护视神经免受损伤。一旦治疗开始,患者就不宜擅自停药;如出现眼睛发红、干涩或剧痛等副作用,应及时告知医生。
在药物之外,控制病程的常用方法还包括激光虹膜造孔手术、小梁切除手术等。
• 青光眼患者的日常保养
中医典籍中并没有“青光眼”之名,多根据瞳孔的变色描述为“绿风障”“青风障”,或根据头痛症状描述为“雷头风”“偏头风”等。多数中医认为青光眼与“风、火、痰、湿”等因素有关,因此,患者需注意保持心情放松,避免生气、焦虑和熬夜;此外,也要避免辛辣、酒、浓茶、咖啡等可能升高眼压的饮食。
责任编辑:李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