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黃越橘越營養?營養師揭雞蛋6大迷思

(大紀元記者曾子衡綜合報導)一般人認為「雞蛋」是人攝取蛋白質氨基酸非常好的營養來源,也是許多家庭的必備食品。許多人都聽過「紅殼雞蛋比白殼雞蛋營養」、「蛋黃越橘,營養價值越高」,或是「吃生雞蛋更健康」等說法,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台北市營養師公會居家照護營養師程涵宇表示,雞蛋外殼的顏色雖然不同,有些是全白,有些則顏色較深,但基本上與營養沒有太大關係,蛋殼顏色主要跟生蛋雞的品種有關,挑選時不用太在意。

程涵宇提到,如果農家在飼料中,加入玉米、苜蓿芽、辣椒物粹取物等原料,能夠提高雞隻的類胡蘿蔔素攝取量,讓蛋黃看起來更橘紅色。簡單來說,如果農家用了比較好的飼料,蛋黃的顏色就可能較深,如果採用一般飼料,蛋黃顏色就會較淺。

她表示,農家用類胡蔔素飼料,會提高雞蛋中維生素A的含量,可能是一般雞蛋10倍,不過蛋白質含量則沒有明顯差異;而台灣農委會的公開資訊中也有提到,蛋黃顏色除受遺傳(品種)影響外,主要受飼料中所含色素成分多寡所致。

雞蛋是營養相當豐富的食物,含有能預防貧血、生成血紅素和紅血球的所需營養素,即是蛋白質、維生素B6、維生素B12、葉酸、銅、鐵、維生素D等。(Shutterstock)

營養師李宜樺也在臉書粉專「好食課」上發文解說,雞蛋的6大迷思,讓大家可以吃得安心又健康。

Q1:紅殼蛋比白殼蛋營養嗎?

李宜樺指出,蛋殼的顏色主要與雞的品種有關,白殼雞蛋是最常見的,白殼雞蛋主要以「來亨雞」(Foghorn Leghorn)生產,數量較多;而紅殼雞蛋則是由其它雞種,例如:伊莎(ISA)、洛島紅(Rhode Island Red)等雞隻生下來的蛋,因為數量較少,市售價格較高。因此,蛋殼顏色與雞蛋的營養成分多少並無關。(延伸閱讀:為什麼棕色雞蛋比白蛋貴?答案不是你想像的

Q2:蛋黃顏色越橘,雞蛋營養價值更高?

李宜樺表示,蛋黃的顏色與雞隻的飼料成分有關,如果飼料中有胡蘿蔔素、玉米黃素等色素,蛋黃顏色就會更深。至於蛋黃顏色越橘是否更營養?李宜樺表示,主要的蛋白質等營養成分不會差太多。

Q3:生吃雞蛋比較營養?

李宜樺提醒說,雖然生蛋拌飯、或在吃火鍋時用生蛋液沾肉都很美味,但吃生蛋並沒有比較營養。事實上,生蛋白中含有白素(Avidin),這會影響生物素(維生素B7)的吸收,可能帶來掉髮的風險。此外,比起生蛋,煮熟的蛋白質更易於人體消化吸收,所以還是建議將蛋煮熟後食用。(延伸閱讀:吃生蛋、生菜等食物藏風險 致命病菌恐下肚

Q4:大顆的雞蛋蛋白質更多?

李宜樺表示,蛋的大小與雞隻的年齡有關,初卵蛋最小,隨著雞隻的年齡越來越大,產道變寬,雞蛋也會變大顆,但殼薄品質也受影響,建議民眾買蛋時,挑選大小適中的雞蛋即可。

Q5:蛋殼粗糙較新鮮?

李宜樺表示,雞蛋可能因為放置時間長,角質層脫落而變光滑。但蛋殼粗糙的問題也可能是因為母雞生病或年齡較大,導致蛋殼鈣質分佈不均。此外,現在的雞蛋多數會在市售前進行清洗,因此蛋殼的粗糙度已不再是新鮮度的準確標準。

李宜樺建議大家在購買雞蛋時,查看產銷履歷和包裝上的生產日期更好。(延伸閱讀:雞蛋可以保存多久?一杯水測雞蛋新不新鮮

Q6:蛋要先洗再冰?

李宜樺提到,如果是洗選過的雞蛋,可以直接放入冰箱保存。如果是未經清洗的雞蛋,除非立即要食用,否則不應用清水沖洗。可以稍微用擦手紙擦拭一下,然後放入冰箱或在室溫下儘快食用。這是為了避免清洗後破壞雞蛋表層的保護層,從而增加雞蛋在儲存期間受微生物污染的風險。

責任編輯:茉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