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只要补铁、补维生素、叶酸等营养就可以吗?当然不是,如果肠胃等功能不佳,即便暂时补血成功,以后吃进去的食物或药物还是难以转化成身体所需的营养和血份。现代研究也已经证实,血液的生成、代谢与人体五脏六腑有关,而中医将肠胃视为造血中枢,那么贫血者究竟该如何补血呢?
小心这些贫血症状
人体血液中的红血球负责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如果红血球的数量或者红血球中的血红素过少,就可能会造成人体氧气不足,也就是所谓的贫血。成年男性血红素含量低于13.0 g/dL(克每公合)、非怀孕女性低于12.0 g/dL就算是贫血。
贫血一般常见的症状包括:虚弱、呼吸短促、晕眩、心跳加快或心跳不规则、耳朵有跳动或呼啸声、头痛、手脚冰冷、胸痛、皮肤苍白或发黄。
另外,还可能有肌肉消瘦、皮肤干燥、毛发不荣、肢体麻木、运动不灵活、健忘、失眠、多梦、烦躁、惊悸,甚至精神恍惚、谵妄(急性精神混乱)、昏迷等症状。
贫血的原因有很多,除了骨髓疾病之外,可能是因为胃肠、肾脏或肝脏疾病。中医将肠胃视为造血中枢,通过调整饮食习惯,配合中药食疗,有助于改善贫血。
肠道会造血 人体血液这样生成
现代医学认为,血液中的红血球、白血球都来自于骨髓,而血小板是由骨髓中的聚合细胞破裂而成的。不过最近研究又发现,肠道在血液生成上作用很大。
日本医师森下敬一提出了肠道造血理论,认为食物在酵素的分解下变成小分子,再经由肠胃蠕动搅拌及肠内细菌的分解后,才以食糜状态到达小肠绒毛。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了食物中的细微物质后,经过一系列变化产生红血球母细胞。红血球母细胞会黏附在毛细血管壁上,释放红血球。
2019年刊登在《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期刊上的一项研究通过追踪接受肠道移植的患者发现,肠道中含有造血干细胞及各种祖细胞。他们的肠黏膜、淋巴结、肝脏等组织器官中在移植后五年仍存在来自肠道捐献者的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来自肠道捐献者的血细胞与患者原本的血细胞可以和平共处。这一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肠道的造血功能。
此外,肠道菌群也对血液生成发挥重要作用。2017年刊登在《血液(Blood)》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无菌条件下饲养的小鼠与服用抗生素的小鼠没有正常的肠道微生物,它们都出现了类似的贫血、血小板增多和白细胞减少等症状。
中医血液理论:五脏六腑都参与造血
中医的血液理论既关注肾与骨髓生血的作用,同时也认为肠胃是造血中枢。生成血液的主要物质是“水谷之精”和“肾精”。
水谷之精
水谷之精是肠胃消化吸收饮食生成的精微物质,而肾精则是储存在肾脏中的精华物质与能量。这些物质在肝心脾肺肾和胃的共同作用下而化生为血液。脾与胃在中医中是一个系统,共同负责食物的消化吸收。
我们吃进去的食物首先进入胃部,在脾、胃、肝、胆等器官的功能作用下进行消化,这一部位在中医也称为“中焦”。中医典籍《黄帝内经》指出:“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这是说中焦接受食物的精气、汁液后,经过变化而生成红色的液体,这就叫作血。这一转化过程是在脾胃和心肺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的。
肾精化血
中医对生血的另一重要理论是“肾精化血”。精包括来自父母的先天之精,以及后天从饮食、呼吸中得到的后天之精,这些精大部分都储存在肾脏当中。
现代医学发现,肾脏会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当肾脏受损时,就不能分泌足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也就不能生成足够的红细胞。因此,慢性肾脏病患者容易有贫血问题。一项美国调查显示,15.4%的慢性肾脏病患者有贫血问题,53.4%的第5期慢性肾脏病患者有贫血。
中医认为,肾藏精而肝藏血,肝脏疾病也会导致贫血。研究发现,75%的慢性肝病患者出现了贫血,病因包括胃肠道出血、溶血等。要想养护肝脏,最重要的是多休息,中医认为人在睡觉的时候血液就会养护肝脏。
综上所述,中医理论中对造血功能最重要的器官是脾胃和肾,此外肝、心、肺也在血液生成过程中同样不可或缺。
4个饮食秘诀 预防改善贫血
那么,我们怎样能够能避免贫血呢?首先要从饮食入手,维护肠道健康:
1. 营养均衡
《黄帝内经》中提到“五谷为养”,意思是吃不同种类的粮食可以充实不同脏腑的能量。因此,应该多吃五谷杂粮,即没有精致加工的粮食,配合食用新鲜、当令的蔬菜水果及肉类、海鲜,达到营养均衡。
2. 每餐七分饱
吃饭过饱,反而会伤害肠胃,耗损身体的能量。每餐吃七分、八分饱,经常保持微饿的状态,肠胃的吸收最好。
3. 充分咀嚼
吃饭的时候应该充分咀嚼,让唾液和食物充分混合成食糜再吞下,这样身体最能吸收食物的营养。唾液中含有酵素,对消化食物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充分咀嚼,食物的营养难以被吸收,会在肠道内腐败,产生毒素。
咀嚼食物看似简单,其实是养生最重要的基本步骤。道家养生尤其重视口水,称之为“金津玉液”。从中医理论来看,唾液属于肾脏系统,吞咽唾液等于是涵养肾脏的能量。
4. 食补养肠胃
临床发现,很多贫血患者有腹胀、消化不良等的症状,可以食用一些助消化的草药:例如山楂、神麹、麦芽。不过,要注意孕妇不适合吃山楂。陈皮、佛手、香附、枳壳、厚朴有助解决腹胀。
对于习惯性便秘的患者,要多吃蔬菜水果以及多喝水,肉类可以适当食用,但不宜过多。此外,多运动也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避免毒素积聚在肠道中。
两道补血汤
中医将人体内运行不息的能量称为“气”,认为补气即能生血,其实就是服用补气药(如人参、黄耆)以增强身体细胞、组织、器官的活力,强化造血的机能。
至于补血的食物,基本上红色的食物都对补血有帮助,譬如苹果、红萝卜、枸杞子、牛肉等,其中补血效果最好的是牛肉,而牛尾巴是牛最常活动的部位,因此补血动力最强。
推荐2道补血的药膳汤食谱:
1.【牛尾补血汤】
做法:1250cc水,加入黄耆30g、当归6g、姜10g(可不加),煮沸后再煎煮30分钟,去药渣,再加入汆烫过的牛尾(约6-8块),一起煮烂即可。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吃红肉有致癌风险,容易让癌症复发,可以吃以下的补血素汤:
2.【人参补血汤】
人参(高丽参、石柱参、花旗参、党参均可)10g、桂圆3-5枚、枸杞子10g,煮沸或冲水饮用。如果服用后感到口感舌燥,可加入10克麦门冬或玉竹。
不同的人参适合不同体质的人。对于体质虚寒的人,即容易感到疲惫、气喘、怕冷的人来说,适合高丽参或石柱参。对于火气比较大,即容易自律神经失调、容易烦躁、睡不好的人,可以用花旗参,有稳定自律神经的作用。◇
身处纷乱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责任编辑:李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