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家做过一个调查,研究寻找人生意义的积极程度与人的健康的关系。结果发现,越是积极寻找人生目标,拥有人生目标的人,免疫系统就越强。
寻找人生意义可增强免疫力
这是2003年发表在《行为医学年鉴》(Annals of Behavioral Medicine)的一份研究。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精神神经免疫学家Bower博士带领团队对43名经历丧亲之痛的妇女进行了为期4周的随访。这些女性平均年龄42岁,她们的近亲(主要是母亲)都因乳腺癌而去世。
大家知道,丧亲是一起典型的生活负面事件,会导致身体释放压力激素,抑制免疫细胞功能,降低人体抗病毒、抗肿瘤的免疫力。而且,因为体内有一些乳腺癌易感基因,乳腺癌患者的亲属也具有乳腺癌的高发风险。
调查结果显示,思考的问题不同会导致她们罹患乳腺癌的概率也发生变化。这是为什么呢?它为我们思考生命的奥秘,又带来怎样的提示呢?
研究发现,重视寻求“有意义的生命目标”的女性体内的自然杀伤细胞(一种免疫细胞)功能会更为强大。
对生活有强烈的目标感,指的是拥有人生的意义、目标,并且对自我行为进行管理。心身医学的专家们建议将其作为促进心理健康和增进自身修复力的重要因素。
而自然杀手细胞属于先天免疫系统,约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5~10%。自然杀手细胞表面有两种受体:抑制性受体识别健康细胞;激活受体识别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使自然杀手细胞活化。活化的自然杀手细胞会直接和病变细胞接触,释放穿孔素,在病变细胞上面打孔;而颗粒酶可以分解细胞成分,可分泌肿瘤坏死因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可以消灭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及肿瘤细胞。
所以,思考人生意义会使免疫细胞的功能变得更加强大,从而使发生乳腺癌的概率也有所下降。也就是说,生命的意义这个看来很哲学的话题其实跟我们人体的细胞健康有直接关联。
另外,树立人生目标还与其它健康状态有关系。
2015年,美国《心身医学》(Psychosomatic Medicine)杂志发表了一篇荟萃分析,对10项前瞻性研究进行了分析,共包括136,265名参与者,平均年龄大约67岁,平均随访时间为7.3年,此期间有14,518名参与者死亡,还发生了4316起心血管事件。
分析结果表明:生活具有更高目标感的人出现心血管事件和各种死亡的相对风险比率降低了17%。
对此,主要研究作者,西奈山圣卢克医院和罗斯福医院的预防心脏病专家兰迪·科恩(Randy Cohen)对公众表示:“在生活中有目标感与防止死亡或发生心血管事件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培养和完善人们的使命感可以保护我们的心脏健康,并可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问自己一个关键问题:我们有没有生活中的目标?如果没有,可能需要努力为整体健康寻找一个重要目标和人生存在的意义。
寻找人生目标对老年人同样有益
2019年,《普通精神病学档案》(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前瞻性随访了951名老年人:老人平均年龄80岁,随访时间长达7年,期间155 人(16.3%)开始患阿兹海默症(AD)。
比例风险模型显示,更大的生活目标可以显着降低患AD的风险(52%)。但这种独立风险因素不受其他混杂因素的影响,如抑郁、神经质、社交规模和慢性疾病等。当然,根据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风险降低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同时,生活目标得分高的人患轻度认知障碍 (MCI)的风险也会降低,而MCI是AD的前兆。
不仅如此,树立生活目标,除了预防老年痴呆之外,对老年人健康的其它方面也有好处。2009年发表在《心身医学》(Psychosomatic Medicine)杂志的一篇论文使用两项纵向随访研究的数据,对1238名未患痴呆症的老年人进行了长达5年的随访评估。
分析表明,在生活目的评估中得分高的人的死亡危险率比得分低的人下降了43%。这个结果不包括年龄、性别、教育或种族的影响。
积极的人生目的为什么有利于健康?
为什么具有积极的人生目的有利于健康呢?
首先,上文提到重视寻求有意义的生命目标的女性体内的自然杀伤细胞的功能更为强大。而自然杀伤细胞分布于外周血、脾脏、淋巴系统,可在肺部、皮肤、皮下脂肪组织、肾脏、肝脏等各个脏器中起到监视、清除病变细胞的作用,是身体健康的卫士,全身的特种巡逻兵。
其次,免疫力的整体上调对预防慢性炎症状态、癌症、自身免疫疾病等问题都有积极的正面促进作用。我们曾经介绍过,自我实现型的幸福观心态有助于保持人体的一个良好的抗病毒状态。自我实现的心态,包括追求人生目标、自主生活和正念(活在当下)、仁慈和利他——其中包含一个重要的要素,就是建立一个正确的人生目标。
此外, 2009年的一份研究发现,有明确的人生目标的人出现抑郁症状的概率比较少。具有人生目的感的人,在日常活动中容易具有目标导向性,这种心态有助于长寿。
而且,有更高的人生目的的人会更多地使用预防性保健服务,住院次数更少。重视生命存在的价值会使人平时比较注重预防疾病的诱发因素,更加关心养生保健,不会去做那些伤害健康的事情或者行为,当然就容易健康了。
比如吸烟容易得肺癌,为什么有人还在吸烟呢?可能是因为比较缺乏人生的目标感,管不住自己的欲望。
人生意义疗法
奥地利神经学家、精神病学家维克多·弗兰克(Viktor Emil Frankl)是人生意义治疗(Existential Psychoanalysis)的倡导者。他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一个贫穷的犹太家庭,是犹太人大屠杀幸存者。弗兰克医生获得世界 29 所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出版了 39 本书,他的著作《活出意义来》(Man Searching for Meaning)被售出900万册。
弗兰克医生曾4次被关进纳粹集中营,但最终幸存了下来。他在这段经历中发现,难友中有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活下来。他认为“感觉人生没意思、生活没有目标的人,通常会悲观失望。没有人生目标的信念支持他坚持下去,很快就会丧失活下去的信心。”
他靠自身体验创办了意义治疗(logotherapy)——“logos”是希腊字,它表示“意义”(meaning)。
“意义治疗法”的重点就在“人存在的意义”以及“人对此存在意义的追寻上”,协助患者从生活中领悟生命的意义,改变人生观,面对现实,积极乐观的活下去。
意义治疗在治疗策略上着重于引导人们寻找和发现生命的意义,树立明确的生活目标,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来面对或驾驭生活的心理治疗方法。它与精神分析不同,站在一种更广阔的视野,深入探讨人生,通过对人生问题的诊断,使治疗对象获得人生的意义。
意义疗法认为,人是三个向度存在的整体,由肉体、心理、灵性所组成。而意义疗法实际上是整体疗法,它有三个互相关联的基本信念:
● 意志的自由(the freedom of will): 这是一个精神层面的概念。意义疗法认为有些人的意志是不自由的,比如精神病人。
● 追求意义的意志(the will to meaning):这是一种主动的、原发的意志,是实现人生责任的基础。
● 生命的意义(the meaning of life):生命的意义因人而异、因时而异。需要人们去思考才能真正找到。
当我们经历困难的时候,支持我们活下去的动力往往来源于求生的意志力。我自己曾经一次遭受重病,被下了病危通知,但我当时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一定要活下去,我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去做。就靠着这么简单的一个信念,我居然就活下来了。
弗兰克讲述过他在集中营里的亲身经历,在悲惨的生活中,他强迫自己转向另一个主题。突然间,他看到自己在演讲,题目是关于集中营的心理学。就用这种办法,他让自己超越困境。把所有的痛苦与煎熬当成前尘往事,并加以观察。这样一来,所受的苦难就都变成了手上的一项有趣的心理学研究题目。
所以,有时候我们需要的只是“转个念头”。如果能够树立更宏伟的目标,吃的苦、经受的魔难可能都会成为独特的人生经历,从而成就更大的辉煌。
在疫情当中也出现了一些反面的例子。比如,人们被迫打疫苗时其实就是被剥夺了自由意志。从意义治疗的角度来看,这是伤害人健康的,比如抑制免疫力、自然杀伤细胞功能。这些强制打疫苗的措施其实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另外,生活在一些政府比较专制、剥夺人们思想自由,禁锢人们自由思考;人们的意志自由度也比较低,比较缺乏追求人生意义的自由意志,生命的存在感也较低——在这样的国家生活可能会对身体健康不利。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弗兰克医生最喜欢引用尼釆的一句话是:“懂得‘为何’而活的人,差不多‘任何’痛苦都忍受得住。”
让我们也用心寻找生命的意义,早日获得生命健康的真意。◇
责任编辑:李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