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良心——隆美尔元帅

作者:仰岳

1942年的隆美尔。(德国联邦档案馆/公有领域)

隆美尔元帅,是二战时期德军最著名的将领之一,也是极少数受到同盟国阵营尊敬的将领。他虽然效忠希特勒,但却从未加入纳粹党,并且多次抗命,拒绝执行希特勒的屠杀令。

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评价隆美尔:“尽管我们在战争浩劫中相互厮杀,请准许我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

一次大战 大展军事长才

艾尔温‧隆美尔(Erwin Rommel)于1891年11月15日出生在德国南部,父亲是一名中学老师,他自幼在简朴、务实的教育环境中成长。年轻时的隆美尔原想当一名工程师,但在父亲的鼓励下,他选择了从军之途。1910年7月,隆美尔加入符腾堡(Württemberg)步兵第124团,在基层任职。

1915年9月,阿贡涅森林内准备向法军壕沟突击而压低身体前进的德军步兵。(德国联邦档案馆/公有领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隆美尔担任连长职位,随部队开赴法国及东线作战,因其英勇的表现,获颁铁十字勋章。之后调任符腾堡山地营任职,于马塔杰尔山(Matajur)战役中,仅以极小的伤亡代价就将近万名意大利士兵俘虏,他因功获得德意志帝国军队最高荣誉的大蓝徽十字勋章。

1934年9月30日,在访问戈斯拉尔的收获季期间,希特勒对隆美尔麾下的营进行阅兵,照片中间左边戴头盔者即隆美尔,此时是两人首次的见面。(德国联邦档案馆/公有领域)

战后他在国防军担任警卫连长、陆军学院教官及步兵营长。1937年,隆美尔以自己在一次大战的陆军战术经验完成著作《步兵攻击》一书,以此声名大噪,并高升为元首警卫营司令。

横扫法国 扬威北非沙漠

1940年,隆美尔升任德国第7装甲师师长,同年5月10日,德国发动对西欧国家的军事突袭,在法国战役中,他率领第7装甲师横扫法国,攻占法国最重要的深水港——瑟堡(Cherbourg),其攻击速度之快,挺进距离之远,无人能出其右。

此次闪电战役中,第7装甲师共损失42辆战车,阵亡682人,而俘虏盟军人数超过德军战亡人数一百多倍,达9万7千余人,获得战车及装甲车485辆,火炮数百门。辉煌的战绩,使隆美尔在战斗结束后被纳粹德国政府誉为“战神”。

1940年5月,与部下共同研究地图的第7装甲师师长隆美尔少将。(德国联邦档案馆/公有领域)

1941年2月,希特勒任命隆美尔为“德国非洲军”军长,统率德、意联军。隆美尔到达北非后,采取了大胆的进攻行动痛击英军,不到两个月时间就扭转了北非战局,在北非沙漠刮起一阵“隆美尔旋风”,他率领德军占领了托卜鲁克(Tobruk)、昔兰尼加(Cyrenaica)。英军对其极为敬畏,称他为“沙漠之狐”。

人道性格 背向纳粹屠夫

1942年6月,51岁的隆美尔被擢升为德国陆军元帅。然而就在这位“纳粹战神”达到了一生中最辉煌顶点的同时,他的内心却开始发生变化。

在这期间德军俘获了许多德国逃出去的政治犯,希特勒命令隆美尔将这些人就地枪决,但是隆美尔却拒绝执行希特勒下达的处决令。

1942年春季,于北非的隆美尔大将。(德国联邦档案馆/公有领域)

此外,作为一名将领,即使在困顿时期,隆美尔仍坚守着人道主义精神和骑士风范,在北非战场,他配给盟军俘虏的食品、水、医疗待遇和德国士兵是一样的,甚至对希特勒大屠杀的对象——犹太俘虏,也是同样平等的对待。

战局逐渐演变,在美军加入战局后,盟军实力大为增强,隆美尔很清楚自己所面临的不利形势,因此他主张要将非洲军团撤回德国,以保存实力。然而希特勒却下令坚决抵抗,要德军“不是胜利,就是死亡”,隆美尔只得继续奋战,结果伤亡惨重。

直到1942年11月,希特勒才在咒骂中答应了他的要求,开始撤退德军,但为时已晚。隔年3月,隆美尔奉召返国,同时被希特勒解除职务。不久后,在北非的德军全数遭盟军歼灭。

主张休战 应对共产苏联

1944年初,德军战事吃紧,希特勒再次命令隆美尔出任陆军“B”集团军司令,在法国组织防御。这时隆美尔已预料在当前的情势发展下德军必将战败,因此多次上书希特勒建议与盟军谈判妥协,以应对即将来犯的苏俄红军,但这些建议最后都石沉大海。

期间隆美尔秘密加入了反抗组织,但他反对刺杀希特勒,而建议将其逮捕审判。1944年6月6日,盟军成功在诺曼地登陆,几天的作战后,双方都损失惨重。在此情势下,隆美尔下令让军医可救治无作战能力的盟军伤员,展现其人道精神。同时准备开放西线与盟军谈判,藉英美联军之力抵抗共产苏联的入侵。

6月17日,隆美尔在作战会议上向希特勒建议与盟军谈判,但随即遭赶出门。会后隆美尔向反抗组织告知要尽快采取行动。到了7月20日,史陶芬柏格(Stauffenberg)上校发动720密谋案企图刺杀希特勒,但遭遇失败。事变前三天,隆美尔的座车因遭到盟军飞机攻击而身受重伤,于是趁着密谋案发起和谈的机会就这样失去了。

德国良心 形象熠熠发光

在720密谋案结束不久后,隆美尔加入反抗组织一事遭希特勒得知。考量若将隆美尔反叛一事公开,势必对德军士气带来毁灭式的打击,因此希特勒密令隆美尔服毒自杀,事后仍替他举行国葬。

1944年10月18日,隆美尔的国葬仪式。(德国联邦档案馆/公有领域)

在隆美尔死后半年,盟军攻入柏林,纳粹德国以败亡告终,不久后日本也接着投降,二次大战结束。紧接而来的是纽伦堡大审,当年跟随希特勒及所属纳粹党的“功臣”们纷纷沦为阶下囚,当年的战功反而成了直接的罪证,背负着纳粹党在战争中所造下的一切血债,数百万党员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至数年不等的徒刑。

隆美尔虽然在军队任职,官居元帅高位,却未加入纳粹党,也未参与希特勒的种族灭绝计划及对平民的屠杀,并尽可能地和党卫军拉开距离。他忠心爱国,服从领导,但在人性与良知的关键问题上,他与纳粹划清了界限,作出正确的选择,因而被称为“德国的良心”。如前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所言:“尽管我们在战争浩劫中相互厮杀,请准许我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

记述隆美尔自杀真相的纪念碑(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隆美尔去世后不久,纳粹倒台,其妻儿失去抚恤金,生活颇为困难,但因隆美尔生前优异的名声而受到尊敬。多年后,其子曼弗雷德‧隆美尔完成政治学博士学位,在斯图加特当了22年市长,亦任《德国城市报》总裁多年,是一名优秀的政治家、外交官及作家。@*

参考资料:

1. 《帝国骑士:27位骑士十字勋章得主》作者:(德国)君特‧弗拉施卡;译者:程嘉文、施孝玮等。麦田出版社,1997年5月出版。
2. 《隆美尔》作者:(英国)戴维‧欧文;译者:卜珍伟等。解放军出版社,1982年出版。
3. 《西洋全史(六)第二次世界大战》钮先钟著,黎东方校订。燕京文化,1977年出版。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