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2年08月02日讯】多年前,我坐在飞驰的汽车上,汽车在渡桥过海。窗外是蔚蓝的大海,最上面铺着蓝天,悬着白云。我忍不住对正在开车的石山说道:“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有着自然环境的香港!我每次到香港,都只是看到钢筋水泥的大都市。”当时的我,畅快得就像一只冲破牢笼的小鸟。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石山,觉得他不是大陆人的气质,遂询问他的故乡。他愣了一下说:“我来自哪里?这个问题我一直也不知道。我出生在广州,出生后不久去了北京,后来在四川、西藏等大陆多地都生活过,然后离开大陆去了香港,再后来又在美国、英国等国家生活过很多年。你问我是哪里人,我真的也不知道我是哪里人。”
自称“资深流浪人” 曾在香港感受自由
石山是资深传媒人,他亦生动地自称是“资深流浪人”。他主持的自媒体节目这样介绍自己:他被朋友称作“国际盲流”。从一出生就被注定地四海为家,却在流亡中成家立业,生养四个子女。在中国北方是南方人,在中国南方是北方人,在香港是大陆人,在欧洲是香港人,在外国是中国人,在中国却是外国人。
有趣的是,石山曾分享,他因为香港在海外承传的中国文化而受益。他早年在英国开过的士,伦敦东部比较穷,很多劫案、坐车不给钱等事发生,但他工作两年却从未被抢劫过。原来是李小龙等香港明星拍摄的功夫片在海外广泛流传,外国人觉得香港人每个都会功夫。当时社区里流传石山会中国功夫,所以不敢惹他,也相对比较客气。
1997年7月,一个偶然因素促成,他拖家带口离开香港,开始“国际盲流”的生活。那时他刚刚完成报导香港的主权移交,目睹查理斯王子带着米字旗乘不列颠尼亚号(Britannia)驰离维多利亚港。
1989年“六四”民运后,石山在二十岁初的年纪就离开大陆,刚刚抵达香港时身上只有500港元,一无所有,茫然四顾,不知所措,但却几乎立即喜欢上这座匆忙的城市。那种感觉难以言说,让人发自内心地充满某种喜乐。很久之后他才知道,这种喜乐的名字,叫做“自由”。
我联想到历史学家余英时的经历,他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追述,1950年元旦他赴港探亲,在过深圳和香港之间的罗湖桥时,那一瞬间他发生了一次奇妙的精神体验:“我突然觉得头上一松,整个人好像处于一种逍遥自在的状态之中。这一精神变异极为短促,恐怕还不到一秒钟,但是我的感受之深,则为平生之最,以后再也没有过类似经验。”在那时,余英时就体会到香港那端的自由。
我们谈论最喜欢的海
石山在工作之余,亦很喜欢游山玩水,他曾带领我们一大群人去塔门岛。我们坐在宽阔并倾斜的草地上,眼前是辽阔无尽的大海,背后是惬意的牛群,当凉爽的海风吹来,他心生喜悦,戴起耳机听歌。我问他在香港生活多年,塔门的景色在他心中排名第几,他回答是第二,第一是太平山的夜景。
我们的另一次南丫岛之行聊到大海。我说我觉得大海连接着七大洲,博爱包容,它孕育了自由,孕育了海洋文明。过去的人类都被大海隔离着,交通不便,大航海时代后,人类突破了海洋的限制,才得以交流。
我说我去过的地方不多,要论大海,目前最喜欢的是台湾的海。可能因香港是国际大都市,这里的海我总是感觉离喧嚣与商业太近,岸堤也修得很整齐。台湾毕竟面积更大且地形更复杂,不少岸堤很原始很自然,特别是当我踱步在台东的海岸边上,那种对生命、对天地的感觉会非常深刻。他说,你的生命特质可能偏向道家,喜欢更加自然的事物。
我问他最喜欢哪里的海。他想了一下说,最喜欢美国的海。他在华盛顿生活多年,开车去上班经过的公路能看到海景。而他最喜欢的是美国加州太平洋海岸公路(Pacific Coast Highway)的海,海的性格很粗犷、很野性。
追寻自由的人们
近年,因工作原因,石山在香港与美国之间来回飞很多次。2021年的初夏,他从美国又回到香港,他就积极地去香港的离岛晒太阳。比起美国,他更喜欢香港的气候,喜欢放肆流汗的感觉。他本以为这次能在香港长住一段时间。
2021年6月,《苹果日报》被迫停运,香港传媒环境迅速恶化。时代浪潮下,传媒人在夹缝中生存,说真话竟成为一件十分奢侈的事。工作原因他不得不再次回美国,他不太情愿,我记得他临走前抓了抓自己的头发,有点无奈地说了一句:“我就是一个流浪汉。”不过这一次离开,意义有点不一样,因为没人能知道归期。
其实,他在节目中还讲述,1997年7月前,他在香港一个火车站偶遇一群中共国安人员。他们用冰冷严峻的眼光,扫视整个火车站,盯着匆忙路过的香港市民。石山说,自己有一股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寒气,沿着背脊慢慢上升。对于在大陆生活过二十多年的他,那是一种极为熟悉的感觉,那就是“恐惧”。
后来,他在美国入籍时细读《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突然领悟了自由的一些基本含义。人生来有权拥有“追求幸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有了自由,才能摆脱恐惧,但有了恐惧,就失了自由。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故乡。
然而,追寻自由的人不只是石山。石山今年6月去英国做新闻采访,见到好多位离开香港的精英。他们刚刚抵埗,人人都背负着巨大的责任,石山笑言他们是一群背着整个香港流浪的港人,但他认为港人确实在困境中仍维持着香港的精神和价值。
关于港人的离散,我想到在大陆长大的香港传媒人张洁平,她在2021年移居台湾,并开设Podcast节目《香港来的风》,主要访问移民台湾的香港人。她曾受访表示,不管是台湾、香港还是中国大陆,我们还活在中国20世纪战争之后的阴影里。两岸目前是在一个“停火”的状态,而非“和平”的状态。
其实,战争和乱世,不就是石山的人生吗?不就是2019年香港人的经历吗?不同于二战以及现今俄乌战争下的真枪实弹,现在是一场更加复杂的信息战、舆论战,以及看不见的价值观之战。
在2019年运动的高潮,台湾一家独立书店在Facebook专页上发表了这样的文字,我认为十分动人,在此分享:“香港年轻人的奋斗,在我们看来是勇敢而波澜壮阔的。香港,是带领近代中国人挣脱帝制的地方。当年移居香港的人,就像渡黑水沟的台湾人一样,都是躲避中原专制祸害,追求自由与更好生活的人。两千年的帝制都不怕,再没什么可怕的。航向自由的旅程,充满危险,要付出代价。但是我们相信,总有一些人永远不会为金钱屈服,更不会为安定牺牲基本的自由。”
当年四面环海的孤岛台湾接纳了1949年逃难的国民党政府及其跟随的军民,当年三面环海的自由香港接纳了无数逃离中共暴政的大陆人。而此时此刻,大洋彼岸的自由世界国家,正在接纳这些逃离中共专制的香港人。但我相信,正如1988年在中国大陆播出的《河殇》纪录片所言,“黄河命定要穿过黄土高原,黄河最终要汇入蔚蓝色的大海。”
香港就是我的故乡
另外,我时不时会好奇石山的精神故乡在哪里,太多不同地方经历造就了他丰富的人生背景。我能感受到他的背景是中西合壁的,但更多还是中国文化的。我时不时听到他讲老子的故事,听他生动描述在西藏的高原生活,听他讲香港的历史,能感受到他对中国文化以及香港文化的热情。
我第一次见到石山就问过他的故乡,他当年的回答是一脸疑惑的“我一直也不知道”。然而在现在,也许经历了香港的沉沦,也许其它原因,我发现他找到了答案。
2022年是主权移交25周年,此时的香港已今非昔比。七一前后,石山在自己的节目中对香港直接表明心意,并真诚地总结着自己的人生:“我是一个没有故乡的人,身为北方人出生在南方,成年后四处奔波,居无定所。但香港带给我的喜乐,这种对自由的感受,让我后来执拗地认定香港就是我的故乡。”@
责任编辑:孙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