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新年习俗】春联的由来和奇趣 明太祖妙绝一御联

作者:李翼云编写

春联贺年(法轮功学员提供/大纪元)

 

“春联”这个中华民族过年的特色文化,丰富的内涵和奇趣轶事实在绵绵不绝。可知明太祖和春联的普及有什么关系呢?可听过他在民间流传的一副奇趣御联?盛名的“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堂”一联,是怎样产生的呢?让我们一同赏玩妙趣联和疫情中传福音的春联,迎新接福。

“百节年为首”,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年节期间,人们在丰富多彩的年俗活动中,表达传统文化敬天重神、慎终追远、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的意涵,而其中贴春联的习俗,尤其是过年迎新的头等大事。千家万户都要将春联贴于门的两边,不仅带来了喜庆气氛,也让文化传承的气息更加浓厚。

春联的由来

春联的由来久远,与远古之前的一扇时空门有关。

根据古老的《山海经》描绘:在苍茫无际的大海中有一座度朔山,山上有棵巨大的桃树,硕壮的枝叶十分茂盛,弯曲盘结的枝条高高地伸展向天空,广阔蓊郁的树荫连绵长达三千里。

在枝叶东北方深远的空间中,有一扇鬼门,所有的鬼都是从这里进出鬼域与人间[1]。

山上有两位神人,名为“神荼”(音:神书)与“郁垒”(音:玉律),负责统领看管出入这扇时空门的众鬼。只要发现凶恶为害世间的鬼,他们就用芦苇编织的绳索将其捆绑起来喂老虎吃。

后来,黄帝制定了驱鬼的礼仪与节日,并依照时节举行驱鬼活动。《山海经》记载,黄帝树立桃木作的桃人,在门上面画着神荼、郁垒和老虎的图像,并悬挂芦苇编成的绳子来震慑恶鬼。这种在桃木板上画图的风俗流传下来,称为“桃符”,也就是最早的春联形式。[2]

家家户户挂桃符

随着时间的推移,纸张发明后,人们逐渐用纸张代替了桃木板,发展出写上文字的“桃符”。

五代的后蜀君主孟昶喜爱题词,每逢新年,就会命令学士大臣题词在桃符上,贴在寝宫门口左右两边。在位的末年,他命学士幸寅逊撰词,然而他觉得幸寅逊写得不好,于是亲自题写桃符联语:“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成为历史上最早的一副春联[3]。

书法老师现场挥毫书写春联。(景雅兰/大纪元)

从传统春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和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中,可见当时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

宋代诗人陆游在《除雪夜》一诗中,也描写除夕夜守岁时,在灯下书写桃符的情景:“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细雪纷飞的深夜,作者在灯下一面啜饮应年节而酿成的屠苏酒,一面以顺适的笔势用草书写桃符。皑皑瑞雪,映照屋里温暖的灯火,天地沉静,情韵悠长。

这种写在纸上的桃符,就是后来的春联。

春联的种类与形式

春联的种类多样,依形式大致可分为门心、框对(春联)、横披、春条(四字吉语)、斗方(单字吉语)等。

“门心”贴于门板上方中心部位;“框对(春联)”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如墙上的“大家恭喜”;“斗方”为正方菱形,写着“春”、“福”等字,多贴在家具、墙壁上。

如何贴春联才正确呢?诀窍在于:面对门的右边是上联,左边是下联。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三、四声(上、去、入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一、二声(平声)。弄清楚联语最后一字的音调与门的方向后,新年伊始,就能妥妥地贴好自家的“幸福春联”。

台中刑务所演武场门口春联。(龚安妮提供)

春联的内涵各有奇趣

春联言简意深,对仗工整,音调谐和,寥寥十几字,能状难摹之境,能传难达之情。结合书法艺术,更显其古朴典雅的美感,是中华文化中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

传统春联常以敬天祀神,除旧迎新,展望未来为主要内容,如:“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东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象新”等,著名的横披有“紫气东来”、“吉星高照”、“春意盎然”等。

家家户户所贴的框对春联,也反映出不同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如“爆竹声中辞旧岁,梅花香里报新春”、“春风入喜财入户,岁月更新福满门”、“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明朝才子林大钦撰写的“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堂”一联,长期以来享有盛名。传说,才学敏捷的林大钦早年曾当过私塾先生。有一年正月初一,东家夫人过生日,请来先生撰写春联与寿联。只见林大钦提笔沾墨,不假思索便写出此名联。

过年贴红纸春联的民俗在明朝开始盛行。明太祖朱元璋酷爱春联,不仅亲自挥毫,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他还曾送给他的开国功臣徐达一联:“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4],表扬其非凡的功勋。

建都南京后,太祖遂诏令不论公卿或百姓之家,都要在除夕贴上春联。太祖则在元日微服出行,到民间查看赏玩。[5]

传说,朱元璋有一次在过年时,亲自到民间巡视,发现当地只有一户人家没贴春联。一问,原来这户人家是阉猪的人家,并不识字,还没找人帮忙写春联,于是他亲自动笔为其写了一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直白的文字,也充满传神的趣味。[6]

中药铺春联。(龚安妮提供)

新联广传 疫情中的福音

在这疫情正紧的新年之际,更有劝人敬佛向善的新联流传,如:

“佛恩浩荡乾坤正,遍插新莲天地香”,横披“春满人间”;

“敬天重德吉祥如意,修心向善福寿安康”,横披“华夏古风”;

“冰融千山雪,冬去万木春”,横披“法到人间”。

这些饶有深意的春联,以富涵传统文化的形式,提醒人们珍惜善缘与福音,亦寄寓对美好未来的衷心盼愿。

春联的起始,有着远古神话的渊源,充满奇幻的时空场景,而春联的联语具备诗词的文学性,能抒情,亦能咏志,可以承载的内容丰富,化为字字珠玑,再结合书法之美,是为中华文化之国粹珍宝。

年前除旧布新之际,不妨引导孩子了解春联的历史与文句内涵,或学习古人,也铺设一席文墨,共享亲子挥毫的乐趣。如此一来,谈笑间,孩子不知不觉就上了一堂文化课了!

注释:

[1] 汉王充《论衡》(订鬼篇)引《山海经》(大荒北经)(今本无)云:“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闲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

[2] 《山海经》记载,黄帝“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恶鬼)”。据《风俗通》记:东汉时“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于(“黄帝书”)前事,冀以卫凶也。”南朝ㆍ梁ㆍ宗憬《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门神。”

[3] 《宋史ㆍ西蜀孟氏世家》:初,昶在蜀专务奢靡,为七宝溺器,他物称是。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喜节号长春。”以其年正月十一日降,太祖命吕余庆知成都府,而“长春”乃圣节名也。又昶袭位后,民质钱取息者,将徙居,必署其门曰:“召主收赎。”周世宗平淮甸,克关南,即议讨蜀而未果,至太祖乃平之。

[4] 《金陵琐事》:太祖御书春联,赐中山王徐公达云:“始余起兵于濠上,先崇捧日之心逮兹。定鼎于江南,遂作擎天之柱。”此二十六字,乃初封信国公诰中语也。又一联云:“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5] 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时出现”。

[6] 清代陈尚古《簪云楼杂记》:春联之设,自明孝陵昉也。帝都金陵,于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帝亲微行出观,以为笑乐,偶见一家独无,询知为奄豕苗者,尚未倩人耳,帝为大书曰:“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投笔竟出,校尉等一拥而去。嗣帝复出,不见悬挂,因问故,云:“知是御书,高悬中堂,燃香祝圣为献岁之瑞。”帝大喜,赍银五十两,俾迁业焉。

附录:书法教学参考资料库http://163.20.160.14/~moodle/mod/page/view.php?id=160
@ #

——转自 明慧之窗 原标题:过年话春联

责任编辑:古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