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中共一手制造的能源危机

【大纪元2021年10月07日讯】(英文大纪元专栏作家Antonio Graceffo撰文/原泉编译)在一场能源危机中,中国超过一半的省份实施了限电措施,工厂被迫关闭。强制减排甚至波及到江苏、浙江和广东省,这些省的GDP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地方政府正在执行关停规定,试图达到北京设定的能耗和减排目标。结果,一些企业减产高达50%,加剧了现有的供应链中断。由于出口商忙于完成即将到来的圣诞季的商品订单,这种情况尤其具有破坏性。

此前因COVID-19封锁,采取了关闭工厂、阻止农民工进城工作、关闭港口等措施。在经历了一年半的中断之后,许多公司原本希望圣诞节订单能让他们走出经济低迷,结果却遭到了最新限制措施的打击。

经过了一年多的出口减少和失业增加之后,中国的整体经济前景已经相当严峻。

受潜在信贷危机的困扰,中国银行业和房地产业都面临着恒大违约可能带来的影响。恒大地产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有可能无法偿还相当于中国GDP 2%的贷款。习近平采取的其它措施也给经济带来了压力,比如禁止营利性校外教育培训,这一举措立即导致1,100万个就业岗位的流失。

习近平对科技公司的新限制,以及暂停(互联网金融巨头)蚂蚁金服集团的上市,在股市中激起涟漪,因为投资者对他们过去认为稳健的各种投资的风险、潜在回报或没有回报感到不确定。回报减少,再加上政府监管的专横,导致风险增加,可能意味着投资减少,最终导致失业率上升和经济放缓。

停电正在干扰制造业,以及铝冶炼厂和纺织品生产商,甚至大豆加工厂也在关闭,威胁着中国的粮食安全。大约160家能源密集型企业已经关闭。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规模较小的公司已通知监管机构,它们已被告知将减产多达一半。

预计全球玩具、纺织品和机器零件将出现短缺,而即使是iPhone制造商也将减少产量。重工业如钢铁生产,以及下游行业,预计都将感受到紧缩,推动价格上涨。苹果公司和特斯拉公司在中国的一些工厂已经停止生产。中国的分析师们表示,他们无法预测供应链瓶颈将何时结束。

中共发表声明说,尽力避免停电中影响民生。与承诺相反,停电已经影响到了普通公民的生活。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已经连续数周停电。广东已经要求居民在室内使用自然光,避免使用空调。在江苏,钢铁厂关闭,路灯也停了。一些企业被告知只能隔天营业。

地方政府预计,这些问题将持续到明年,他们还警告居民要定期停水。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污染国,制定了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在即将召开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共似乎想向世界表明,它正在认真对待气候变化。

此外,习近平专注在2022年冬奥会上,北京能有蓝天。因此,中央政府制定了严格的污染减排目标,但中国一半以上的地区都没有实现。现在,中共正在加大执法力度。

造成停电的另一个原因是煤炭和天然气价格飙升。

煤炭发电占中国发电总量的70%。多年来,中国的电力需求的增长率几乎与GDP增长率相当。作为气候议程的一部分,习近平限制了煤矿开采。大流行的封锁提振了被压抑的需求,而对采矿业投资的减少则减少了煤炭的供应。因此,在冬季来临之前,随着煤炭生产的放缓,中国的动力煤期货价格大幅上涨。

2021年2月1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卧龙岗(Wollongong)的邓卓比恩(Dendrobium)煤矿。(Brook Mitchell/Getty Images)

除了减少当地煤炭的产量,中共还因为政治纠纷,禁止从澳大利亚进口煤炭。北京可以通过增加从蒙古的煤炭进口来弥补缺口,但由于中国加强边境限制,蒙古对中国的煤炭出口实际上有所下降。

全球煤炭价格不断上涨,导致电力短缺,而中国公用事业企业向客户收取的电价由中央政府决定,如果允许电价根据市场水平进行调整,中国政府担心,不断上涨的电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将推高中国商品的批发价格,降低它们的竞争力。此外,这将降低去中国加工制造对外国公司的吸引力。

在中国,电力短缺以及由此导致的供应链中断,并非完全是市场力量不可避免的后果。许多问题都是由中共糟糕的政策决定造成的,而且在加剧。现在,中国、美国和世界各地的人们,将看到失业率上升、供应链中断、产品短缺、经济放缓和价格上涨。

作者简介:

安东尼奥‧格雷斯福(Antonio Graceffo)博士,在亚洲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他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安东尼奥是一名经济学教授和中国经济分析师,为各种国际媒体撰稿。他的一些关于中国的著作包括《超越一带一路:中国的全球经济扩张》(Beyond the Belt and Road: China’s Global Economic Expansion)和《中国经济简明教程》(A Short Course on the Chinese Economy)。

原文:China’s Energy Crisis: A CCP-Made Emergency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本文仅代表作者的观点,并不一定反映《大纪元时报》立场。

责任编辑: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