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冻结中欧投资协议 专家析中欧关系走向

【大纪元2021年05月22日讯】(大纪元记者易如采访报导)欧洲议会日前以压倒性票数通过决议,冻结了中欧投资协定,直到中共解除对欧盟官员等的报复性制裁为止。中共耗时7年才完成中欧投资协定的谈判。那么,中欧投资协定是否将来还会继续?中欧关系又将如何走向呢?

5月20日,欧洲议会以599票赞成、30票反对和58票弃权,通过了冻结《中欧投资协定》审议程序,直到中共取消报复性制裁为止。

决议案认为,中共在3月实施的报复性制裁导致中欧关系倒退,欧盟所有机构必须团结一致,抵制中共对欧洲民主的攻击,捍卫欧洲共同价值观。

3月22日,欧盟宣布对侵犯新疆人权的中共官员和实体加以制裁后,中共随后宣布对多名欧洲议员、外交官、学者和实体实施报复性制裁。

5月19日,对于即将叫停的中欧投资协定,中共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曾蛮横要求欧方“深刻反思”、“停止干涉中国内政”、“妥善管控分歧”。

学者:对中共强硬的一派占上风

对于欧议会决议,德国明斯特大学政治学博士彭涛对大纪元表示,欧中投资协定必须在欧洲议会投票通过,如果议会议员被中共制裁,就很难在议会得到通过,即使要通过也是要提出条件,“在中共没有解除对欧盟官员等报复性制裁前,欧洲议会肯定不讨论这个问题。”

彭涛表示,因中西方各自都有强硬派,中欧投资协定可能将无限期搁置。因为在西方,对中共强硬的一派占上风。目前对欧盟政策有影响力的德国,在9月大选后由绿党执政,德国对中共的政策将改变,这会影响到整个欧盟政策。

“德国民调显示,绿党可能成为第一大党,执政已是板上钉钉。而绿党是非常强调价值观及意识形态的一个党派,对中共在人权问题上一直是争锋相对,绿党里对中共非常强硬、原欧洲议会的发言人比蒂克菲尔也被中共制裁了,这对绿党对中共的态度影响也很大。”

“另一党派自民党,在政治上,在人权、香港等问题上对中共态度都很强硬,他们甚至在竞选纲领中提出要把所谓‘一个中国’政策去掉,认为中共猖獗到对欧洲议员进行制裁,这必须要付出代价,所以,这两个党进入联合政府后,在政策层面会强硬。而德国对华的政策趋强会影响整个欧盟政策,这对中共是非常尴尬和不高兴的事情。”他说。

他认为,中共也很难单方面解除制裁,“从北京对外很强势的趋势来看,单方面妥协可能性不大,因为在对外政策上,现在国内鹰派占上风。”

冻结中欧投资协定四大背景

淡江大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系主任郑钦模也对大纪元说,“中国若不提出相应的制裁,在国内将被视为一种示弱的行为,不利于习近平追在明年举行的第20次全国代表大会求下一个任期的进程。”“中共在战狼思维的主导下,根据习近平‘中国可以平视世界’的原则,当然‘株连’到欧洲议会的官员和学者。”

郑钦模认为,促成欧洲议会决议冻结中欧投资协定有四大背景,“一是中共战狼外交及中国以疫谋霸引发欧洲人民的普遍反感;二是对兄弟之邦澳洲的制裁,让欧洲国家极度不满;三是对特斯拉的抵制,使欧洲企业戒慎恐惧;最后一点,上一届(2019年5月)的欧洲议会选举,社会主义者和民主人士进步联盟(中左派政党党团)席次大减,所以,欧洲议会整体对中国的态度有相当的转向。”

郑钦模说,这次决议后,中共不会改变以往策略,“从习近平的第二任期以来,中国对外策略转趋强硬,甚至出现所谓战狼外交,主要目的是塑造中国‘强国’形象,激发中国的民族主义,来巩固习核心的强势地位。所以,在习近平顺利取得第三任期之前,中国不太可能改变政策。”

分析:中共战狼思维将欧盟推向美国

中共与欧盟经过7年、35轮正式谈判,在去年12月签署了《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而后需要获得欧洲议会的批准,才能成为正式的法律,但最终协定被冻结。

郑钦模认为,中共原本希望透过中欧投资协定绑住欧盟,“就算无法与欧盟结盟对抗美国,至少在美中对抗之际,避免欧盟支持美国。然而在(中共)战狼思维冲击下的中欧关系,恐将使欧盟选择更加亲近美国而远离中共。”

彭涛也表示,德国大选后,不仅欧洲更容易更明显形成统一战线,欧盟跟美国形成统一战线对付中共的想法也会更接近。

“绿党和自民党上台执政,目前默克尔对华的温和中性政策就会被改变,德国会带领欧盟在人权、香港问题上,甚至在南海、台海问题上采取比较强硬的态度,也就是,欧洲和美国将形成比现在更统一的声音和一致的行动。”他说。

彭涛认为,美国仍是西方国家的领头羊,在这个大的趋势下,美国不放弃对中共的遏制,欧洲也不可能不跟着走。

“美国两党对中共的遏制已经形成共识,因为中共的崛起对美国是全面的威胁,不论是政治经济文化,包括外交军事等各个方面,中共是最大的威胁。”他说,“特别在产业链、供应链上,欧洲经美国提醒后,加上这次疫情后,欧洲发现在产业链上对中共的依赖让他们处于被动局面,所以,欧洲也要跟美国一起设法改变产业链的结构,特别是在战略价值和物质产品方面。”

彭涛表示,现在欧盟停止中欧投资协定是一个信号,加上德国对中共政策改变的可能性已经成了定局,“在这种背景下,中欧关系会继续恶化下去。”

责任编辑:李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