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某次去朋友家拜访。那时,我已在亲职教育杂志社上班。朋友见到我,便向我说起对孩子的烦恼:“孩子已经快两岁了,怎么还不会说话?”
我一面安慰她说,小男孩有时候开口会比较晚,一面仔细观察这个孩子。正巧,孩子手里的饼干掉在地上。他看着我,指了指桌子,含着饼干发出一连串含糊的声音。我顺着他的眼神一瞧,原来他想拿卫生纸呢!那串声音,正是带着童音的“卫生纸”。
我跟朋友说:“他刚刚在说‘卫生纸’呢!”朋友大吃一惊,抽了一张卫生纸递给孩子,孩子接过后蹲下擦了擦地板,再把卫生纸丢进垃圾桶。孩子跑去玩之前,又看了我们一眼,眼神里蕴藏着满满的自信。
这时,朋友一家人才恍然大悟,这孩子原来已经“会说话”了。
根据我的观察,在大人认为孩子“会说话”之前,大多数孩子早就开始说话了。只要愿意努力利用他们的神情、手势去猜测,并尝试跟他们沟通,他们多半会越来越喜欢“说话”,渐渐也会越说越好。
女儿出生后,我跟太太也天天跟她说话。帮她放音乐的时候、轻抚她脸庞的时候、帮她更换尿布的时候,都尽量缓慢、温柔的跟她说话。
神奇的是,四个月大的时候,女儿只要肚子饿,就会一边哭闹,一边发出类似“饿饿”或“我饿”的声音。经过几次的尝试,果真只要吃饱就不再烦躁、哭闹了。
后来,女儿的语言发展果然很快速。两岁时,不仅可以用语言沟通,还可以辨认出许多文字,在大人的协助下,可以读一些诗歌。四岁的时候,就可以自己阅读图画书了。
更重要的是,沟通可以带来强烈的信任感。会让孩子们相信,父母是他与世界的桥梁,可以理解他,也让他理解这个多采多姿的世界。@*
点阅【眯眼爸的育儿笔记】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王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