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彦玲博士 / 整理:曹景哲・大纪元
孩子长大后出现的一些问题,其实很多都是在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小朋友在不想睡觉的时候,如果家长吓唬他,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容易变得没有自信,并导致很多问题,包括身体的过敏症状。那么如何哄孩子睡觉呢?正确的方法是什么呢?
吓唬孩子在什么时候有用呢?其实要在他听得懂的时候,才有用。
在孩子还听不懂家长的话的时候,家长会更有耐心地对待孩子,说话比较柔顺。但是,那个“蜜月期”一过,当父母发现孩子好像能听得懂你说的事情的时候,吓唬就很容易出现了。
因为家长发现吓唬有效。而且,当大人发现这个方法的“甜头”的时候,就不容易放弃这个方法了。但是,这个方法会有很多副作用,甚至会导致孩子的器官疼痛。
孩子入睡慢,孩子不愿意睡觉,可能有几种情况,家长要区分对待。
第一种情况是孩子晚饭吃得比较晚,都还没太消化,就要他睡觉。孩子不得不硬躺着,这是很痛苦的事情,会导致脾胃不和,食物堵在那里。健康的孩子会觉得不舒服,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等到食物消化得差不多的时候,才会想去睡觉。
还有,晚餐时给孩子吃的东西是否容易消化。我建议,高蛋白质的食物最好放在白天吃,如肉类、蛋类等等。不是说,晚上不能吃肉,而要注意不能吃太多的肉。因为晚餐吃太多的肉,会影响孩子晚上的消化,更会影响到第二天孩子起床的时间,孩子会不愿意起床。这是很普遍的现象,有太多的例子可以来证明。
不过,现在育儿时期的家长们普遍都有工作,早上匆匆忙忙,自己都没有时间准备早餐,只能下班后准备丰盛的晚餐。结果导致孩子们也跟着父母,习惯了晚餐丰富,吃得多。
针对这个问题,建议大家在进门的地方,摆一个中国的算盘。为什么要摆算盘呢?就是人都要有一个算盘的概念,即“有失必有得”——今天这么匆匆忙忙地养小孩,以后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人如果能看到将来的后果,可能就会改变现在的心态和行为。我想人一定会选择宁可每天早起半小时做早餐,也不想以后多费3小时,甚至3天的时间去改变一个孩子错误的行为。那是划不来的事情。
第二个是大人要了解孩子在白天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它是一种能量的累积,有几种形态。这些能量有两种,一种是兴奋得很高的能量,另一种是焦虑得很高的能量。孩子不容易入睡,可能是因为他还在害怕当中,或者还在兴奋当中。
亲子关系要在平时就处理好,孩子从学校回来后,家长要真正关心他。所以,一般我们都建议晚饭早一点吃。如果家长下班晚的话,可以吃得轻松、简单一些,不需要花那么多时间去做准备。这样就可以在晚饭后拿出时间来,与孩子一起回顾这一整天的情况。比如:你今天在学校有没有交到什么朋友啦,有没有让你很开心的事情啊,或者有没有发现新奇好玩的事情啊!和孩子谈一谈这些东西。
引导孩子发现新奇事
我记得有一个研究,虽然不是太严谨,但结果还是很有趣的。就是说,孩子放学回家后,华人家长往往第一句话基本上就是,“今天考试怎么样啦”、“作业写完没有啊”、“老师有没有骂你啊”等等。这些话语会让孩子的压力很大,会变得不愿意和父母沟通。
孩子的大脑发育还是挺快的,大人的指导语言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如果大人引导孩子谈论有没有发现新奇好玩的事情,那孩子就会专注在发现以前没有的东西,他就会发现生活其实是挺有趣的。如果他发现生活有趣,早上就会愿意早起床,因为他会感觉新的一天有希望,有那么多吸引他的新奇事物。
而且这些东西是被家庭重视的,在一家人吃晚餐的难得时光里,大家会去讨论这些东西。家长要做一个身教,要谈自己在工作中发现了什么,又学会了什么东西。
这样的身教,会带领孩子向一个正确的轨道上走。因此孩子会保存在一种安全和信任的感觉里面,这样的孩子容易上轨道。他虽然很高兴、很兴奋,但他会知道晚上的程序是什么,一到时间,就会自己上床睡觉了。而且,家长要教会孩子的生活步骤,孩子就会知道在睡觉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这就是儿童的自觉性学习,家长可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带着他们自觉地学习,孩子会知道什么时候要做什么事情。当孩子需要什么的时候,家长要教会他用理性的、别人听得懂的、有效的沟通语言去表达自己的需要,而不是用打人、甩鞋子等方式。
孩子的存在价值
家长在与孩子回忆一天最幸福的事情时,有一个重要的就是让他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也就是问他今天帮助了别人什么。因为他的存在,让这个环境变得更好。家长可以用身教的方式教育孩子要帮助别人,比如带着孩子一起捡垃圾,捡完了之后,回头一看,那个地方干净了,心里也舒服了。但不需要给捡垃圾的孩子奖赏,我是告诉他,回头看一看。让他感受那个差异,这个差异性对应到自己的身体的时候,自己是什么感受。
当孩子习惯了这些东西之后,他不会跑来向家长要奖励。否则,他会与大人讨价还价,我做完了什么,你要给我什么样的奖励。要不给我这个东西,我就不干了。
我就碰到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在他要进幼儿园时,他就落在后面不走了。我问他为什么不走了,他回答说你们没有给我(奖励的)东西,我为什么要走呢?我不建议家长一直用奖赏、处罚,或者威胁的方式对待孩子。这样的话,家长以后会非常辛苦。
入睡前给孩子安心的感觉
对于孩子睡觉前的正确顺序,我建议,上床前半个小时,孩子要做完洗脸、刷牙、洗脚等事情。孩子最好8点半到9点就上床准备睡觉了,而且家长最好要读书给孩子听,并抱着他,让安全的感觉持续到孩子睡着那一刻。以前就有“床边故事”的说法,就是在床边给小孩讲故事,哪怕大人讲着讲着自己都睡着了也没关系。
更重要的是,家长要了解孩子在白天发生了什么焦虑的事情,他的害怕还没有解除,就很难入睡。比如说,孩子白天在学校有一些不规矩的行为,老师有时会说,你给我记住,我会告诉你爸爸,我会告诉你妈妈。
等小孩回家后,就会猜测爸爸、妈妈是不是知道了,害怕爸爸妈妈处罚他,他就会一直在揣测。这个揣测让小孩忐忑不安,即使家长让他上床盖好被子,他也不会睡着,他一直在害怕,他不知道家长会把他怎么样。
关于抱抱孩子的问题,有些华人家长在孩子稍微大些,特别是男孩,就不太会去拥抱孩子了。例如,当男孩到了4、5岁以后,家长可能就不抱他了。我建议,这里是西方社会,在学校里面老师还是会和孩子拥抱的,华人家长大可不必这么拘谨,可以在拥抱他之前,告诉他“你是个好孩子!”就可以了。
家长在孩子洗漱完上床之后,要一起和他读书,还要抱抱他、抚摸他。不要吓唬他,不要再说:“再不睡觉大灰狼就来了”、“再不睡觉警察就会来了”之类的话了。从小吓唬孩子,可能会给他的未来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到底这些麻烦是什么呢?且听下期分解。#(待续)
陈彦玲博士【爸妈必修课】(7)视频:孩子睡觉前的正确顺序是什么?解决孩子入睡慢
本文刊载于旧金山11月30日教育版
每周为您献上旧金山最新消息
责任编辑:李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