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4年09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夏雨綜合報導)近年來,中國大陸奶牛場不斷擴張,但由於出生率下降、經濟放緩消費者捂緊荷包,導致需求減少,中國充斥著賣不掉的牛奶,迫使規模較小的牛奶廠停業,也擠壓了世界各國對中國牛奶市場的出貨量。
路透社9月20日報導,中國牛奶過剩現象表明,北京以食安為驅動力,通過鼓勵消費和擴張來提振乳製品行業受創。高成本以及2008年毒牛奶醜聞也使得中國牛奶出口難以提振。
供過於求導致奶價持續下跌
2018年,作為更廣泛推動糧食自給自足的一部分,北京政府呼籲建立更多牛奶農場並提高產量,中國乳製品行業迅速發展,農場激增,還進口數十萬頭荷斯坦牛(Holstein cattle)。
但疫情以來,中國經濟低迷,削弱對奶酪、奶油和黃油等高價食品的需求,再加上人口老齡化影響,中國牛奶消費量從2021年的人均14.4公斤下降到2022年的12.4公斤,這是中共統計局提供人均牛奶消費量數據的最近一年。
與此同時,作為全球第三大生產國,中國牛奶產量從2017年的3,039萬噸激增至去年的近4,200萬噸,超過北京2025年4,100萬噸目標。
自2022年以來,中國牛奶價格已跌至每公斤約3.8元(0.5352美元)的平均生產成本以下。根據中共農業農村部公布的2024年5月的鮮活農產品供需月報,國內原奶供過於求形勢仍在持續,牛奶原奶收購價格已連續27個月同比下降,下降持續時間為2010年以來最長的一次。
大陸虎嗅網報導,一位河南地區的牧場主張明(化名)對鯨商表示:「這些年我們牧場一直在給大型乳企供奶,最新的供奶到手價格只有3元/公斤,今年年初供奶到手價還有3.4元/公斤。」
賣牛奶和賣牛肉都虧損
價格下跌導致許多虧損牛奶農場關閉,其它農場通過賣牛換取牛肉(牛肉也是中國另一個供應過剩市場)來減少牛群。
中國主要生產商之一現代牧業報告稱,今年上半年其奶牛存欄量減少一半,淨虧損達2.07億元人民幣(合2,907萬美元)。
大宗商品金融服務公司StoneX乳製品(亞洲)主管李一凡(Li Yifan,音譯)表示:「奶牛養殖公司在賣牛奶和賣肉時都在虧損。」
虎嗅網報導,張明坦言:「我擴建牧場的時候,在廠房和奶牛上投資金額較大,當前牛價也在下滑,我現在退出行業,虧損會很大。所以現在不得不繼續堅持,等待行業渡過難關。」溫州奶農李賀(化名)也表示因價格已跌至數年前水平,整個牧場都處於虧損狀態。
中國乳製品進口量下降
中共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中國乳製品進口量(主要來自新西蘭、荷蘭和德國)同比下降13%至175萬噸;其中奶粉進口量下降21%至62萬噸。
荷蘭合作銀行研究部上個月在一份報告中表示,2024年,乳製品淨進口量可能比上年同期下降12%,「乳製品下行周期的延長,可能會繼續影響2025年進口量」。
根據中共政府數據,除了經濟放緩之外,出生率下降意味著需要配方奶粉的嬰兒數量減少,2023年中國出生率創歷史新低。
新西蘭A2牛奶公司在中國銷售嬰兒配方奶粉,該公司8月份表示,在截至6月的2024財年中,中國嬰兒配方奶粉市場的數量和價值分別下降8.6%和10.7%,在2025年可能會進一步下降。
液態奶占中國乳製品消費的80%。2018年,北京提出要教育消費者從喝牛奶轉向「吃牛奶」,以此增加乳製品消費,意味著開發奶酪、奶油和黃油市場,將牛奶變成保質期更長價值更高產品,但因消費者勒緊褲腰帶,這項努力受阻。
中國奶業協會表示,為了控制過剩產量,中國生產商正在將原奶轉為奶粉,截至6月底,過剩量已超過30萬噸,大約是去年水平的兩倍。
成本高且毒奶粉醜聞未消 奶粉出口受限
StoneX的李表示,中國也在嘗試出口全脂奶粉,但由於摻假醜聞陰雲未散,出口受限;此外,許多中國消費者更喜歡外國品牌。
2024年上半年,中國乳製品出口量為5.51萬噸,同比增長8.9%,但僅占順差的一小部分。
根據StoneX的計算,中國奶農對昂貴動物飼料很依賴,意味著生產成本幾乎是最大出口國新西蘭的兩倍,新西蘭的奶牛在牧場上吃草。
國內供應過剩,使得中歐貿易爭端中,中共企圖打擊歐盟奶酪、牛奶和奶油進口中國,但對緩解國內供應過剩的情況作用不大。
經濟學人智庫消費品研究分析師坦尼婭‧巴蒂亞(Tanya Bhatia)表示:「雖然限制歐盟乳製品進口可能會給中國牧民帶來短期緩解,但無法解決生產過剩和需求停滯等更深層次問題。」
責任編輯:葉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