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賀錦麗都支持對華關稅 兩者有何不同

【大紀元2024年09月10日訊】(英文大紀元記者Terri Wu報導/曾子衡編譯)多位經濟學家分析,下一屆美國政府很可能會提高對華關稅。兩位總統候選人川普和賀錦麗,對此議題的關注點已經從是否應該實施對華關稅,升級到如何讓這些關稅達到最佳的效果。

無論11月誰贏得白宮,美國對中國的關稅將繼續存在,這是華盛頓的共識。預計民主黨和共和黨將以不同的方式實施關稅。與此同時,誰將承擔這些關稅的成本仍然是各方討論的焦點。

川普政府曾對價值超過3,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高額關稅,以回應中國一系列不公平的貿易活動,包括中國企業和個人竊取美國知識產權等問題。

拜登上台後維持了川普的關稅政策,並在今年5月提高了對180億美元中國商品的關稅,包括電動車、太陽能板、醫療設備、鋰電池、鋼鐵和鋁材。

由此可見,兩屆政府都使用關稅為美國國内的製造商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避免中國以低於市場的價格在美國市場傾銷過剩產品。他們相信,如果沒有這些關稅,美國製造商將繼續失去市場份額,並面臨裁員和削減就業機會的風險。

華府智庫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8月的一項調查顯示,大多數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都支持本黨提出的關稅政策,但對其它黨派的關稅規則持反對意見。

川普在競選集會上多次表示,他將把對中國的關稅提高到60%,並對其它國家的商品徵收至少10%的關稅。9月5日他在紐約經濟俱樂部(The Economic Club of New York)發表演講說,他認為保護性關稅政策能夠給美國人帶來長期的好處和經濟改善,如果他勝選,他預告未來的關稅率將比以前更高,他將採取更嚴格的關稅措施保護國內市場。

「為美國人開闢更高、更美好的未來。」川普說,「我們必須先照顧好自己的國家和產業。」川普還暗示未來的關稅率將「比人們過去聽到的更高」。

至於賀錦麗,她的關稅立場尚不明確。如果她延續現任政府的政策,關稅會繼續保留。拜登政府將在近期宣布最終的關稅決定。該決定原定在8月底公布。

美國製造商倡導組織「美國繁榮聯盟」(Coalition for a Prosperous America)的高級副總裁尼克‧伊亞科維拉(Nick Iacovella)表示,關稅是政府「解決問題的核心辦法」,如果把關稅和其它貿易和產業政策結合使用,可以促進美國關鍵產業的投資。

「世界各國已經意識到中國產能過剩將對他們的工業能力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他們也效仿美國對中國商品徵收關稅。」伊亞科維拉告訴《大紀元時報》,「無論是川普政府,還是賀錦麗政府,這種情況都會繼續下去。」

誰承擔關稅成本?

川普在2018年對中國商品徵收關稅時,引起了許多經濟學家的反對。傳統的自由貿易理論認為,關稅會扭曲市場,降低競爭和市場效率,同時減緩經濟增長。此外,關稅還會提高零售價格,減少消費者的實際收入。

美國稅收政策監察機構「稅收基金會」(Tax Foundation)的高級經濟學家艾瑞卡‧約克(Erica York)告訴《大紀元時報》,即使讓多個群體(如出口商、進口商和消費者等)共同承擔關稅成本,仍無法改變關稅會降低整體收入和產出的事實。

她的分析估計,從川普到拜登實施的關稅將使長期國內生產總值(GDP)減少0.2%,並減少14.2萬個全職工作機會。

由於無法全面評估關稅帶來的影響,(代表美國製造商和農民的遊說團體)美國繁榮聯盟(Coalition for a Prosperous America, CPA)選擇研究單一產品——洗衣機,在2018年到2023年2月期間受到的關稅影響。

該組織發現,韓國公司因為這項關稅在美國開設工廠後,新增了超過2000個工作崗位。研究還指出,在美國,洗衣機的價格在最初六個月內因關稅上漲了12%,但在接下來的14個月中,價格又恢復到關稅前水平。

專門研究太陽能產業的SPV市場研究公司( SPV Market Research)的首席分析師保拉‧明茨(Paula Mints)表示,關稅對不同領域的影響各不相同。在太陽能產業中,由於中國掌控了全球超過90%的供應鏈,因此如果政府沒有對中國產品徵收關稅,美國就無法建立自己的太陽能製造業。

明茨告訴《大紀元時報》,自從川普對太陽能電池徵收25%的關稅,拜登總統將其提高一倍後,「我們才開始建立國内(太陽能)產業,剛開始擁有它。這一切都是因為關稅、製造業激勵措施,以及與需求相關的激勵措施。」

明茨表示,這些關稅正在與激勵措施配合,鼓勵製造商在美國設廠,她指出,「拜登政府利用這些關稅來創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

位於加州的經濟智庫米爾肯研究所(Milken Institute)的首席經濟學家威廉‧李(William Lee)自許是「少數真正認為關稅還不錯的經濟學家」。

李告訴《大紀元時報》,現實世界的市場和理想中的自由貿易最佳解決辦法存在差異,因為現實世界中存在政府補貼等扭曲市場的情況。因此,如果運用得當,關稅可以成為另一種平衡市場的扭曲措施,使情況變得更合理。儘管關稅會帶來成本,提高美國進口商和消費者的消費價格。

然而,「目前的戰略需求超過了關稅成本。」他說,「在某些行業,特別是高科技行業中,推動產業多元化的戰略需求在COVID疫情後變得極為重要。」

李表示,既然民主黨和共和黨在建立安全可靠的供應鏈的政策目標上已經達成一致,他認為未來的美國政府會以「更具戰略性的方式使用」關稅,這包括:制定一系列激勵政策來支持和保護美國關鍵產業,而不是只依賴關稅來挽救衰退行業的工作崗位,以及利用關稅收入來補償因價格上漲而受到影響的群體。

川普和賀錦麗之間的差異

儘管兩黨都同意使用關稅來抑制中國的傾銷行為,但他們的政策和方法可能會有所不同。

明茨表示,川普將關稅視為「報復性和攻擊性」的手段,這個立場可能會延續到他的第二任期。她還認為,川普不認為關稅會影響消費者,而拜登政府則認為關稅會提高買家的成本。

李認為,民主黨傾向於公布更多關稅的配套措施、國內激勵政策、資金去向和使用方式的政府指示,而共和黨則會給企業更多的自由裁量權。他表示,人們需要了解關稅及相關保護是暫時的,如果下一屆政府發現關稅對特定消費群體或企業造成了傷害,應該利用部分關稅收入來補貼受影響的群體。

美國獨立研究機構中國褐皮書(China Beige Book)首席經濟學家、華府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AEI)高級研究員史劍道(Derek Scissors)也觀察到了兩黨在關稅政策上的不同做法。

史劍道告訴《大紀元時報》:「(拜登)政府的立場似乎是鑒於中國(中共)的行為,認為需要關稅,而川普則將其用作談判工具。」

他表示,他更喜歡使用限額(quotas)而不是關稅,因為限額能更直接地針對中共的掠奪性行為和美國對中國依賴的擔憂。史劍道說:「在供應鏈中,限額是採取含量限制,專門針對中國業者,而不是所有生產商。」

伊亞科維拉表示,他相信川普在關稅和產業政策上會比賀錦麗更強硬,因為川普「對中國(中共)的威脅有更深刻的理解」。伊亞科維拉說:「我認為非常重要的一點是,無論誰成為總統,政府都會支持關稅。」

(John Haughey對本文有貢獻)

原文:Trump, Harris Endorse Tariffs on China, With Differing Approaches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責任編輯:葉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