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4年05月15日讯】(大纪元记者方晓综合报导)中国经济陷入大萧条。中共推出万亿(人民币,下同)超长期特别国债。A股市场对即将发行新国债反应冷淡。今年中共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跌,加上民众表示已捉襟见肘,民间表态,没钱购买新国债。财经人士认为,中国人要做好迎接通胀的准备。
超长期国债发行倒计时 民众:有人买吗?
5月13日,中共财政部公布了2024年一般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的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期限包括20年期、30年期、50年期,均按半年付息。
国债是中共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根据发行安排,今年将发行7只2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其中首发2只、续发5只,最早于5月24日发行;将发行12只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其中首发3只、续发9只,最早于5月17日发行;拟发行3只5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其中首发1只、续发2只,最早于6月14日发行。
今年中共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称,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今年先发行一万亿元,“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外界认为,中国经济持续萎靡不振,中共企图通过发行特别国债刺激、拉抬一些重点行业及重点建设的复苏和发展。
今年一季度,中共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3%的重要心理关口。今年以来,30年期债券的收益率也已经下跌30个基点。在发行超长期国债的细节公布之后,债券收益率出现了些微下滑。30年期债券的收益率下滑两个基点至2.55%。
长期国债收益率作为金融市场定价基准的国债收益率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颇受市场关注。
因此官方5月13日公布特别国债的发行细节后,很多网民表示,这一轮特殊国债发行正值股市、楼市都处于低迷之时。中国人现在又缺钱又缺信心,加上降到历史最低的国债利率,再发行的长期国债很难发出去,就是说老百姓不会买了。(先前报导:今年悲惨排行榜热传 失业青年:走向深渊)
有网民认为这是“寅吃卯粮,前吃后空”,“现在的经济大环境是市场崩了,全民消费降级。哪有钱买国债?”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为了配合国债发行,中国将长期处于降息通道。
彭博社引述瑞穗证券亚洲有限公司(Mizuho Securities Asia)高级中国经济学家Serena Zhou的话说,虽然并不清楚首批发行的超长期国债的规模,“但我们怀疑这会对在岸债券利率市场造成重大的冲击。”
财经人士:大放水来了 人们要为通胀做准备
近两日,“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首期一万亿”的消息在各大社交平台引起关注。
中共过去数十年来多次在经济的最低谷时期,都通过增发国债来刺激经济。目前中国经济正在经历大衰退。
北京江亿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私募基金经理淘沙表示,今年是中共第六次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先发行一万亿,以后几年还会连续发行。
他说,4月社融罕见为负,政府基本没啥招好使了,试图通过发国债来拉动经济。
淘沙表示,现在政府面对通胀,是既怕它不来,又怕它乱来。他一直预测水电燃气等还会涨价。中国人要做好迎接通胀的准备。
网民“我不是猫星人”表示,物价上涨而工资不涨,这叫滞胀,不是通胀。
滞胀指的是同时面临经济停滞和物价上涨。
超长期国债发行的消息未刺激股市向好
中共官方发行特别国债,有网民认为,虽然国债是专款专用,对股市不会产生直接的刺激、不会直接有资金流入股市,但它会增加整个社会资金的流动性,解放一部分社会资金流入股市。一些股民则认为,发行特别国债变相对A股市场是利好。
不过,财经自媒体人曾大鹏表示,发行特别国债的消息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有限。5月13日的A股表现不积极已经反映了这一点。13日发行特别国债的细节出来以后,市场整个表现是低迷,并没有让指数冲上来,而且四千多只股票仍然飘绿。
5⽉13⽇,A股三⼤股指集体收跌,沪深两市合计成交9097.2亿,较上一交易日减少28.13亿。两市共1124只个股上涨,下跌的个股达4130只。
4月社融数据罕见为负 与预测值相去甚远
5月11日晚,官方公布4月金融数据,社融负增长1987亿元,同比少增1.4万亿。而4月8日金融机构的预测是社融增长1.12万亿。预期值与实际金额相差上万亿的规模。
从增量来看,2024年前4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2.7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04万亿元。4月末,狭义货币(M1)同比增速回落2.5个百分点至-1.4%;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回落1.1个百分点至7.2%。二者分别处于有统计以来的历史次低点和最低点,表明企业和居民的存贷款金额大幅减少。
作为衡量经济中信贷和流动性的一个重要工具,中国未偿社会融资总量(TSF)从3月份的8.7%滑落到4月份8.3%的历史新低。
对此,网民纷纷跟帖评论。
“听海读书”说:存款减少,是因为老百姓挣的越来越少了;贷款减少,是因为老百姓收入降低,更不敢贷款了。
“河摸着石头”说:老百姓都没钱了,还不承认。
“海蛎子沾芥末”说:钱到底在谁手里,老百姓都知道!他们自己装作不知道!
责任编辑:林琮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