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峰会凸显分歧 专家:关系会越来越僵

【大纪元2023年12月09日讯】(大纪元记者易如、李圆明采访报导)周四(12月7日),第二十四次中欧峰会在北京落幕,会议没有联合声明。双方在记者会上的不同表述显示,中欧在一系列双边和国际问题上仍然存在严重分歧。

这是中欧领导人四年多来首次举行正式的面对面高峰会。会议由中共国务院总理李强、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Charles Michel)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共同主持。双方讨论了贸易失衡、俄乌战争、人权以及台海等议题。

外界关注,虽然欧盟不想与中国脱钩,想要的是“去风险”,但是欧盟的态度变得强硬。而中方则敦促欧盟确保其贸易和投资市场开放,强调合作,反对“脱钩”等。

对于中方表态,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研究员兼所长沈明室在接受大纪元采访时表示,中共从去年开始采取对外求和的政策,尤其是在APEC高峰会之后,对美国的态度已经示软,寻求不要冲突。主要因为过去一年它已经陷入外交孤立,现在要全面出击缓和对外的关系,除了美国、日本、韩国外,欧盟是最重要的。

沈明室认为,习近平面对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内部的经济发展,政府已经没钱了,现在最主要就是寻求外资不要逃离中国,所以他的目的是希望利用这个机会跟欧洲能够恢复过往的正常关系,甚至寻求全面投资协定的恢复。

他说,“促成这些外资撤离的主要原因,不只是因为俄乌战争或国际环境的因素,而是中国境内的投资环境越来越差。目前看起来不管是在政治跟经济上中国基本上没有什么吸引力,对外又有一些战争跟冲突的风险情况之下,我觉得中欧的关系短期之内不会恢复。”

“而欧盟其实不是要跟中共恢复贸易,而是要透过这样的会谈去警告中共不要片面改变台海现状或者不要协助俄罗斯进行乌克兰的战争,因为这样可能会让战争难以停止。双方的目的是不一样的。”

加上窃听门事件,米歇尔在北京与欧盟各国领导人通话时,无法使用不受中共监听的安全线路,因此米歇尔提早结束北京之行。

“因为谈判的时候他要知道你的底线,所以他一定会想尽办法来监听。如果谈得愉快,你不需要防范你的底线让对手知道;如果已经谈不下去了,提早离开是一个很好的借口。”沈明室说,“会谈气氛不好,当然就不会有联合声明。

中欧分歧增多 分析:冲突大于合作

冯德莱恩在会议开幕致词中直接表达欧盟的不满,即去年欧盟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接近4,000亿欧元,欧盟认为中欧贸易“明显失衡”的问题需要解决。

她发言说:“政治上,欧洲领导人无法容忍我们的工业基础受到不公平竞争的破坏。我们喜欢竞争,它让我们做到价廉物美。这对消费者有利,但竞争需要公平。”

米歇尔发言说,“欧盟和中国的贸易逆差接近4,000亿欧元。我们希望能够讨论具体措施,及时重新平衡这样的关系。”

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国际事务学院荣誉教授丁树范在接受大纪元采访时表示,欧盟对于中国的不满其实是反映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不满。中美关系现在很僵,中欧关系将来可能也会蛮僵,冲突的层面大于合作的层面。

“中国跟西方国家的分歧越来越多,但不代表欧盟跟中国没有共同利益,比如在气候变迁的合作上等。欧盟急切地想要在俄罗斯侵略乌克兰问题或是有关贸易自治上能够尽快解决,这部分因为中国(中共)始终没有答应,所以当然会使欧盟对中国(中共)的不满程度会越来越高。”

欧盟不满的地方在于,欧洲企业缺少在中国市场的准入权,中共优待本土企业,却在欧洲倾销本国商品。今年10月,欧盟宣布对中国进口的电动车展开反补贴调查。

丁树范说,“因为中国现在经济状况不好,需要靠大量出口一些产品,包括电动汽车等。电动车现在是中国基础最强的一个制造业,他们可以大量用低成本来制造电动车,不可能轻易地承诺减少出口。

“在这种情形下,中国(中共)跟欧盟能够共同解决彼此歧见的层面会越来越少。欧盟可能会采取一些其它的措施,限制中国的产品进口。如果真的想要切断也需要时间。”

在俄乌战争问题上,米歇尔重申,中国(中共)不应向俄罗斯提供军事用途的装备。

针对台海和南海议题,米歇尔表示,希望北京意识到,如果升级台湾海峡或南海局势,将带来“严重后果”。他们“反对任何试图透过武力或胁迫,单方面改变现状的行径”。

丁树范表示,欧盟关心台海、南海形势不是第一次。在欧盟公报里面、美国跟欧盟开会都有提到有关台海、南海安全稳定,基本上反映欧盟主要国家对这个至关重要议题的高度关注;从欧洲的角度来看,俄国侵略乌克兰,改变了欧洲的政治版图,所以欧洲国家对于北京买大量俄罗斯石油、让俄罗斯有钱来维持战争表达不满。

沈明室也认为,中共对外的态度,尤其是不谴责俄罗斯或者支援俄罗斯的态度不变,当然欧盟的态度不会改变;中共在台海或者是在中国周边地区扩张的态度不变,中欧的关系应该不会和缓。

责任编辑:孙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