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视野:力气用尽了?再用一些力 海豹队员的启示

美国海军(U.S. Navy)官兵能够成为海军三栖特战队(U.S. Navy Sea, Air, and Land,简称Navy SEAL,另译“海豹”)队员,靠的不是彩券中奖的运气。他们得通过全世界最严厉的考验,挣得这项殊荣。只有强中之强、顶尖中顶尖的官兵才够格申请加入“海豹”。整个甄选过程毫无情面,全凭靠硬本事、真功夫。

想进入最后甄选阶段,首先得完成许多步骤,许多资格认证,还必须通过许多关卡。在称为“海豹基本水底爆破”(Basic Underwater Demolition SEAL,BUDS)的训练过程尾声,学员必须通过“地狱周”(hell week)测试,才能如愿成为“海豹”。地狱周前后七天,除非身心素质极度强大,否则无法承受这场可怕的折磨,迫使那些已经是顶尖高手的学员必须将体能耐力和心理韧性发挥到极限。

navy seal
图为2003年4月15日在加州科罗纳多,“地狱周”是连续五个半天的密集身体和心理训练,学员几乎没有睡眠时间地达到身心的极限。(Eric S. Logsdon/U.S. Navy via Getty Images)

除了浸泡冷水中忍受将近失温的痛苦,学员还得在缺乏睡眠的情况下长途游泳,超过三分之二学员就在这“地狱周”体能极限的挑战下,功亏一篑。但别忘了,这些学员可都是顶尖中的顶尖。他们大多数虽说都在最后终于“拉响铃铛”,表示放弃,但他们并没有真正放弃,因为成为“海豹”仍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目标。但就算能将身体与心理潜能发挥到极限仍然不够。想进一步发挥,已经力不从心;想做得更好,已经有所不能。无论是皮肉折磨之苦,或是濒临崩溃之痛,大多数学员这时已经无法超越自己的极限、走向最艰难的下一步,终于无法成为“海豹”。整个甄选过程的用意,就在于找出这些极限究竟在哪里,哪些人有这些极限,哪些人可以超越这些极限。只有能够超越这些极限、通过“地狱周”最后考验的人,才能成为“海豹”,投入随时得超越极限、执行任务的战斗。生死存亡、任务成败的关键,就在于这种超越极限的能力。

navy seal
图为201010月28日,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于加州科罗纳多举行的海事作战训练演习。为期26周的课程训练学生从基础提升到技术和战术操作的更高水平。 训练有素的作战部队将具备在海上、空中和陆地进行多种作战的能力。(Blake Midnight/US Navy via Getty Images)

我的亲戚马克就是海军海豹特战队员。他成功通过了海豹基本水底爆破训练。我没有兄弟(只有两个姊妹),而马克是那种每个孩子都想拥有的兄弟。我最爱听他讲那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故事,说他和其他海豹队员如何以近乎疯狂的高度跳出一架飞机,在遥远他乡跃入冰冷的海洋,换上战斗装,在风浪中小憩养神,然后在暗夜中登上敌船,设法把船弄沉。任务完成后,他们会问:“午餐吃什么?”好像刚才做的那些只是不足挂齿的例行公事。而在我们一般人看来,他们的“例行公事”简直匪夷所思,更别说还得完成任务了;真是了不起。

马克在伊拉克战争中阵亡。他在同袍陪伴下,发挥战技为国奋战,解救遭恐怖分子绑架的人质,用他最爱的方式壮烈捐躯。对每个爱他、仰慕他的人来说,这都是难以承受的晴天霹雳,他的无畏与牺牲精神令我们无不感念。他身后留下妻子与一个襁褓中的女婴、一个大家族,还有许多怀念他的好友。

在他去世后,我见了他的许多海豹特战队友、同事与同袍,他们大多曾经与他在阿富汗与伊拉克并肩作战。他们与我谈到马克的勇气、技巧、人格、精神,以及对生命的热爱。他的事迹对许多、许多人的人生造成影响。我们形成一个大聚落,一起缅怀他的英姿,为他的功勋歌颂,为他的死难哀悼,共享他的记忆与故事。

我在这里要谈的是,若能勇于面对,人可以超越极限。以下这个故事,就是一个最明确的例子。马克的一名海豹特战队队友在马克去世后,说了这个故事。

姑且称他这名队友是布莱斯。布莱斯当时在地狱周的最后一站游向终线。马克已经通过这最后一关考验,知道自己能成为海豹的一员。对马克来说,大功已经告成,但这时的马克就站在冒出水面的岩石上,渴盼着望着弟兄们奋力泳向目标。
布莱斯就在这一刻“撞墙”(hit the wall,突然筋疲力竭、几乎断了气)。

根据布莱斯后来的描述,当时他的身体不肯继续往前。就此打住,再也不能动弹。他勉强自己拚命向前,但身体不听使唤。

或许你可能也有类似经验。比如你上健身房,在不断反复举重之后,你也会遇上这样的状况:你的双臂不再听从使唤,完全虚脱,无论你对自己多狠,两条手臂再也使不上力。

就在这一刻,布莱斯发现自己开始沉入冰冷的水里,全身气力耗尽,就算只想往前再游一码也办不到了。他咬紧牙关、奋力往前冲,无奈力不从心。

想像这一刻的感受:这么多年来,受了这么多训练,这么多牺牲……而这一切都将化为梦幻泡影。他仿佛见到美梦随着自己身体一起下沉,梦里的一切即将过去。他受尽这一切折磨为的就是这一刻,而在这一刻等着他的,竟是如此令人心碎的结果?我敢说,在这一刻,由于身体再也使不出劲,他的心也开始熄火。但也就在这一刻……

布莱斯眼看自己逐渐下沉,就在准备释出求救讯号、表示自己放弃时,瞥见眼前的陆地。马克就站在那上面。布莱斯说,马克看着他,使劲举着拳为他打气,一边大喊大叫,告诉布莱斯“你办得到”。约有两、三秒的时间两人目光交会,根据布莱斯的说法,他无法解释的事情发生了。他的身体突然间仿佛手排车换了档,把他送进一个他从未经历过的超能空间;他很快冲上冰冷的水面,游到终线。他就这样通过了地狱周考验,取得海豹特战队队员资格。

那是“他人的力量”(power of the other)。

神秘与必然

那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仅凭战友一个眼神与举拳打气,就能帮助布莱斯超越他的体能与心理极限?为什么他的身体几乎就像转入自动驾驶一样,又能游上水面?为什么他的两臂与双腿,明明已经精疲力尽却能重新振作?

从若干方面来说,我们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与战友产生情感交集,这样一种摸不着、看不见,而且神秘的事,怎可能转换成一种具有实质、可以量化的物理效应,让人体突破空间、超越体能极限?实在令人非常费解。

许多世纪以来,哲学家、心理学家、神学家与心智论者一直为所谓“心物问题”(mindbody problem)而纠结。所谓“心物问题”,指看不见的东西对看得见的东西有一种实际效应,反之亦然的事实。但是,无论我们如何解释这种机制,人与人之间交往这种看不见的关系属性,这种真实、具体,而且可以量化的联系,却始终是遭人疏忽的真相。

这种机制早从我们出生那一天已经开始。你知道吗,就算你每天哺喂婴儿,但如果不能有意义地向他们表示关爱,不能与他们建立一种联系或关系,他们也可能长不好?他们会体重过轻,比其他婴儿更容易生病,在一些极端的例子还会出现“生长迟缓”(failure to thrive,FTT)。所谓“生长迟缓”症候群指的是婴儿长不大:他们的成长因一道错误的极限嘎然而止,不能完全长大成人。

成长过程中的孩子需要父母的关爱与协助,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shutterstock)

欠缺关爱与联系还会造成更深的伤害,而且不仅是我们可以在外观上见到的伤害而已。如果你像许多研究人员一样,利用脑扫描观察他们的脑,你会见到因神经元无法形成、因神经系统无法成长而出现的一个个黑洞;他们的脑部“电路”发育不完全。事实上,欠缺关爱与联系的孩子往往脑子也比正常孩子小。他们日后往往出现行为疾病,造成表现不佳,原因就在这里。这些孩子得在没有必要“电路”的情况下,满足现实需求。而他们所以无法建立这些“电路”,正因为他们少了关系,少了他人的关爱。

但关爱的需求甚至在母胎已经存在。从母胎直到踏进坟墓,人生在世都离不开关爱。人与人的关系对我们整个一生的身、心功能都有影响。这是一种看不见、来自他人的力量,它为我们造就硬体与软体,让我们得以健康成长、做出好成绩。举例来说,研究结果一再显示,无论做什么事,若能与一个强大的人力支援系统搭上线,成功达标的概率大得多。同样地,研究结果还显示,发过心脏病或曾经中风的老人,若能加入一个支援团体,复发概率较低,健康状况也好得多。还有一些研究告诉我们,能够借助于他人力量的人,拥有比较强大的免疫系统,比较不容易得病,一旦得病也康复较快。甚至就算你吃得不健康,但生活在一个邻里往来亲密的社群,与只吃健康食品却在情感上孤单无助相比,都能更加长寿(这个研究结果正中我的下怀)。

我们可以大惑不解,可以绞尽脑汁想知道其中原理。但这事确实发生已是不争之实。人际关系影响人生,也影响人的表现,毋庸赘述。

<本文摘自《他人的力量:如何寻求受益一生的人际关系》,经济新潮社 提供>

责任编辑: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