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3年03月04日讯】美国总统拜登在2月7日向国会发表国情咨文,提到需提高“债务限额”,而之前国会议长凯文·麦卡锡(Kevin McCarty)在和拜登首次会面时就是谈到这个问题,可见此问题的重要。不过,对于美国在1月份就达到31.4兆美元的债务上限,虽然麦卡锡明确反对政府的过度支出,但拜登却希望提高债务上限,而且在政治攻防中,应会重蹈历史,亦即在“限制支出增长”等不可靠且很快就会被打破的妥协承诺下,再次将债务上限提高。
在自由民主国家,按照道理,既然是人民纳税请政府办事,政府只能在年度纳税的额度内支应,亦即“量入为出”。而政府到底要为人民做么事,原本应由人民提出,或由代表人民监督的民意代表表达,政府经由各种管道搜集有关资讯后,以“年度预算”方式呈现,理论上收支应平衡。
不过,由于“功能性财政”理论的出现,将“量入为出”转为“量出为入”,各国政府在租税收入成长有限下,乃以举债作为扩张支出的财源,加上选举时候选人大开公共建设的支票,以及1930年代全球经济大恐慌出现,凯因斯(J. M. Keynes)的“政府创造有效需求”理论被广泛采用,政府乃主动提出各种花大钱的政策,在政府的“赤字财政”观念被广泛接受后,政府的收支难平衡,而且支出往往多于收入,于是要“举债”支应。放眼全球,在各个社会里,不只地方政府,连中央政府都债务繁重。早在十多年前,“大债时代”这个词就已是畅销书的书名。由“债务危机”响彻云霄,即可得知问题非常严重。
在2012年“欧债危机”之际,解决之道就有“撙节”和“成长”两派的主张,前者主张删减政府支出,后者主张扩大举债促进支出刺激经济成长。由“量化宽松”QE货币政策的实施,乃至“大撒币”的广泛出现,而2022年诺贝尔奖颁给QE创造者柏南克(Ben S. Bernanke),表彰其对降低金融危机、经济萧条风险有所贡献,就可得知“成长派”是获胜一方。
该派的领导者是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曼(P.Krugman),这位“青出于蓝、更胜于蓝”的凯因斯传人,在其2012年出版的《终结大萧条》(End This Depression Now!)书中大力批判主张“撙节”者,认为国债不必还,房贷契约也可打消。他将“以债养债”换成“以债疗债”,亦即,继续举债是正确的,而当时各国政府“印钞救市”、“振兴经济方案”之所以效果不彰,是因为“力道、强度、规模”不够大。他也认为通货膨胀不会发生,而发动战争让政府支出大增也是解决萧条、需求不足的方法。
欠债要还,人的责任
话说回来,“债”者“负欠之财也”,而“债”字可拆解为“人”和“责”两个字,所以“债”是欠人家的财务,是欠债者的“责任”,也就是说,欠债的人有还债的责任。不论古今、不论中外,“欠债”可说是普遍现象,毕竟人人都会有“手头紧”的时候,而现时不只企业主有各种各样的贷款,就一般消费者也都有各种“消费贷款”,连没在赚钱的学生也有“学贷”呢!
既然“债”是人的责任,“还债”乃天经地义的。所以,在举债的当下,必须要有完善的规划,借多少、条件如何、何时还、如何赚钱来还都要盘算清楚。在台湾,从前的农村社会时代,举债是很不得已的事情,当事人都会不好意思,也都时刻惦记着还债,一旦没办法还,不只道歉,甚至以身抵债都有呢!
早年的“台湾经济奇迹”,功臣是众多的“中小企业”,而企业主虽是“高利率”贷款,但业者努力打拼都能有信用的如期还债,而“有债有还、再借不难”让业者无“资金困难”地努力打拼而成就自己并繁荣台湾经济。
不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但债务型态愈多,金融炒作、金钱游戏、赌风日炽,社会风气也转变,借贷不但成为理所当然,还有“举债是高贵行为”的宣传,而“赖债”、有钱不还竟愈普遍,还有“举大债不还”者自己还理直气壮,且竟然还有人羡慕其有办法呢!
这样子的风气不但弥漫民间,全球政府也都习以为常,于是“公债”(公部门的债)泛滥成灾,寅吃卯粮的结果,“债”不只落在当代人身上,还要由后代子孙继续承担,于是“债留子孙”愈演愈烈。为防止崩坏局面出现,不但要唤回“债是人的责任”之理念,还必需在“开源节流”的“节流”上努力,而当前的政府应奉行“撙节”政策实在是非常必要的。在自由民主社会里,身为“头家”、“主人”的每个人,为了“永续发展”、“明天要更好”,赶紧清醒自己,拾回“诚信”伦理,对那些只“活在当下、没有明天”的错误理念和政策说“不!”
(作者中华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朱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