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在G20拒谴责普京 专家析俄乌战未来看点

【大纪元2023年02月28日讯】(大纪元记者程静、骆亚采访报导)G20财长会议日前落幕,但未能发布联合公报。专家分析认为,中共在G20上拒绝谴责俄罗斯,此前又发出“和平建议”,骑墙的姿态让各方都不领情;中共企图利用“俄乌战”挑战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将会失败。

二十国集团(G20)财长会在印度举行,由于中共拒绝接受声明中“以最强烈的措辞”谴责俄罗斯侵略行为的内容,周六(25日)会议闭幕时未能发布联合声明。

在两天的会议中,《纽约时报》报导,美国财长耶伦(Janet Yellen)对俄罗斯进行了严厉抨击,并努力劝说那些不愿意谴责俄罗斯的官员:“乌克兰不只是为自己战斗,也是为保存欧洲的民主和自由环境战斗。”

会议结束后,印度高级官员塞斯(Ajay Seth)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俄罗斯和中国(中共)的代表不同意关于乌克兰问题的措辞,因为“他们的任务是处理经济和金融问题”。

专家:中共双重标准 是国际秩序的破坏者

旅美中国作家、政论家陈破空26日对大纪元分析表示,中共是双重标准,因为当遇到有些经济和贸易问题跟政治必然产生联系时,它为了回避政治上的尴尬和不利,可以说是不让贸易或者金融跟政治挂钩。

陈破空说,但是反过来,中共需要的时候,根本跟政治无关的问题它也要挂钩,“比如说像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本来是军事或国际政治问题,它却抵制韩国的产品、韩国的企业。”

中共对日本也是这样,他说,“当它需要跟政治挂钩时,可以随意挂钩。当它不需要跟政治挂钩时,也可以随意说不应该跟政治挂钩,所以中共是双重标准。”

陈破空认为,“G20峰会联合声明流产,中共从中作梗,也证明它说的话是反话,因为它经常说中方要做什么国际秩序的建设者,不做破坏者,但这些行为就证明中共一直是在做国际秩序的破坏者,而不是建设者。”

中共最高级别外交官王毅上周访问欧洲时提出“俄乌和平倡议”,但到访莫斯科时却受俄罗斯总统普京的热烈欢迎。《华尔街日报》周三(22日)报导认为,中俄在挑战美国领导的国际秩序。

中共降调的“立场声明” 各方都不领情

周五(24日)是俄乌战周年日,中共发表“十二点立场”声明,第一条是呼吁“尊重国家主权”,然而并未提及俄罗斯必须从乌克兰撤军,也没有谴责俄罗斯的入侵。

陈破空说,“中共想把自己打扮成一个中立的和平的角色,但是非常虚伪”。因为在普京发动战争前,唯一见到的国家领导人就是习近平,双方声明称“合作不封顶”。

“只是因为中共算计错了,以为当时俄罗斯拿下乌克兰不费吹灰之力,但是乌克兰英勇抵抗让俄罗斯陷入战争泥潭,所以它现在就想扮演一个中立的和平角色。”他说,“但是中共抛出的所谓12点立场声明没有任何一方领情,乌克兰不领情、美国西方不领情,就连俄罗斯都不领情,俄罗斯都不认为跟俄罗斯有关。”

此次王毅出访欧洲第一站意大利时,通过意大利外长说,习近平在俄乌战周年日将发表“和平演说”,并传出习将访问俄罗斯的消息,但都未落实。

陈破空说,“中共降调了,而且原来提和平计划,后来也不提,最后非常低调地由外交部发了一个12点立场声明,其实都是老生常谈。”

“这证明中共在国际社会由于失去道义而失道寡助,它已经没有任何感召力。当它要扮演什么角色时,最后形成的效果都是非常尴尬和可笑。”他说。

专家分析俄乌战未来看点

此次G20会议上,因“俄乌战”引起激烈争吵、会议公报难产,显示美国及盟友支持乌克兰,形成了保卫民主自由的国际同盟,而中共进一步靠拢俄罗斯,结成对抗西方的阵营。

此前,联合国大会周四(23日)以压倒性优势支持一项谴责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决议,得到141个国家的支持,但中共、印度等32个国家弃权,俄罗斯等7个国家投反对票。

“我想大多数的国家都站在正义的一边、站在乌克兰一边。而中共弃权,既不敢支持谴责俄罗斯,也不敢反对,所以它就是骑墙的态度。”陈破空表示,“这就可以看出大势所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从战略上、心理上、道义上来讲,俄罗斯已经输了。”

西方国家担心中共给予俄罗斯“致命性援助”,也担心北京“抗美援俄”。大纪元专栏作家章天亮在“天亮时分”节目中分析,“从中共这次投弃权票,已经很明显,中共如果不愿意在投票时站在俄罗斯一边,就更不可能派军队跨过黑龙江跟俄罗斯并肩作战了。”

普京上周的国情咨文中再次发出核威胁,而中共声明中提到“核战争打不得,也打不赢”。对此章天亮认为,实际上就是担心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

他说,有人担心中共浑水摸鱼出兵台湾,但届时美国及盟友就会确定出兵台湾,“且不说不再有战略模糊,就连战略犹豫都没有了”。

陈破空也分析说,“如果中共不下场、不去搅这个浑水,那么俄罗斯是必败无疑。所以战后秩序迅速可以重建,俄罗斯就会丧失大国地位。”

他认为,“如果中共帮俄罗斯,可能会对战局起根本的改变,或发展为第三次世界大战。但最终的结果也不会改变,那就是俄罗斯跟中共一起失败,那时候整个国际战后秩序重建。”

责任编辑:林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