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降准和推金融16条 分析:难解经济困局

【大纪元2022年11月26日讯】(大纪元记者林岑心采访报导)中国染疫人数连创新高,各地封控加码,给经济蒙上阴影。中共央行今天(11月25日)宣布降准25基点,稍早前中国六大银行出手为房企纾困。专家分析,中共出台一篮子政策或可解房企燃眉之急,但难解中国经济多重困局。

中共央行动作频频 专家:为化解系统性风险

中共央行宣布,自1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25个百分点,且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预计释出5,000亿(人民币,以下同)长期资金。

23日,中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预告将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增加流动性。同日,央行及中共银保监会正式公布“金融16条”通知,国有银行先后宣布和房企签约,支持房地产开发贷款等业务。

据财联社报导,截至24日,包括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六大行,已与17家房企达成合作协议,披露意向性授信额度约12,750亿元。

此外,针对“保交楼”问题,“金融16条”承诺支持开发性政策性银行提供“保交楼”专项借款。据中共银保监统计,今年前10个月,银行业投放房地产开发贷款2.64万亿元,发放按揭贷款4.84万亿元。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长滕泰告诉《第一财经》,中国以房地产拉动经济的快速成长阶段已经过去了。不用再回答“判断房地产会不会出现拐点”这类问题,不会再有拐点了,“16条措施”或后续推出的其它政策,目标都是为了化解系统性风险。

专家:增加贷款只会加剧恶化

中共推出一揽子稳经济政策正值中国染疫人数创新高之际,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中国城市正在实施新一轮的各类清零封控措施。而清零措施已给中国经济造成严重打击。

旅美经济学家黄大卫(Davy Jun Huang)25日告诉大纪元,降准对中小企业帮助不大,没有多少企业热衷在经济不乐观情况下去加杠杆。“这钱不是直接发放给企业,而是以贷款额度形式存在,在当前出口不畅、内需枯竭、封城打击经济活动,哪怕给中小企业更多款项,在没有收入来源的情况下,增加贷款只会加剧恶化。”

台湾云林科技大学财务金融系教授郑政秉24日告诉大纪元,“在中国(中共)政府疯狂的疫情管控下,民间中小微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投资意愿非常低,电商平台的表现也很糟,虽然他们宣称双十一业绩与去年一样,但一般预估衰退在四五成以上。”

他表示,政策出台是为挽救下滑经济,中国经济前三季度增长率分别为4.8%、0.4%、3.9%,第三季度虽有回升,但被认为有夸大之嫌,现在第四季度也不被看好。

分析:疫情管控下经济活动萎缩 救助措施效果有限

24日,多家银行为房企提供授信的消息,令中港房地产股价大涨。野村控股经济专家陆挺认为,政策来到转折点,救助措施让陷入困境的开发商松口气,但房地产市场的复苏还有一段距离。

郑政秉分析,中共当局挹注的刺激政策,短时间为房地产行业带来正面效果,至少暂时止住行业信心崩盘,起到缓跌作用,但是否意味着整体行业触底或出现转折,目前看来困难度还是非常大,“在疫情管控下,经济活动萎缩,人们收入减少,李克强口中所谓的刚性需求,不容易大幅成长。”

黄大卫持相同看法。他说,救市政策能缓解房企资金紧缺,确保一部分烂尾楼顺利交付,但目前房屋成交量太低,房价下跌,房屋建成后难以出售,对开发商而言,按土地取得与建设成本来算,可能亏损,“除非能让老百姓增加收入、更有消费力,否则相关救市措施不仅难有成效,还可能越陷越深”。

他认为,2022年中国经济面临综合性问题,清零封城造成打击只是原因之一,中共当局近两年对外关系紧张,是造成外资企业撤离的重要因素,此外,“国进民退”趋势越演越烈,供销社大举扩充,引起重回计划经济老路的担忧,加速企业外移。

黄大卫认为,包括金融16条、国常会部署的一篮子政策,以及后续还会陆续出台更多政策,或可解燃眉之急,但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仍是非常巨大。

责任编辑:李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