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零影响 迈科创始人何金碧的商业帝国遭重挫

【大纪元2022年09月19日讯】(大纪元记者张婷综合报导)何金碧创立的迈科集团是中国重要的金属和矿物贸易商,但由于中共反复实施的“清零政策”和不断加深的房地产危机,抑制了需求,迈科集团正在遭受流动性危机,何金碧的商业帝国也受到威胁。

迈科集团每年处理100万吨精炼铜,占中国进口量的四分之一,这使其成为全球最重要金属贸易的最大参与者,也是伦敦金属交易的主要交易者。但今年,中共坚持不放的“清零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和铜价都造成了沉重打击。在经历了几个月的传言之后,何金碧上个月公开承认,在流动性问题迫使公司推迟部分进口铜付款后,已向政府和金融机构寻求帮助解决流动资金问题。

尽管何金碧说这些问题是暂时的,只影响了一小部分业务,但他的交易对手和债权人都很谨慎。一些中国国内交易商已经暂停新交易,而该公司最长期的贷款人之一——中国工商银行标准银行(ICBC Standard Bank Plc)也非常担心,它将一些支持其向迈科贷款的铜转移出中国。

据彭博社报导,业内高管称,迈科即使能确保获得政府和国有银行的支持,也可能难以维持其在中国铜市的主导地位。

迈科目前的困境可能标志着商品市场的一个转折点,那就是,“中国需求只可能上升”的时代已经结束。

金属对冲基金红风筝(Red Kite)联合创始人大卫‧莱利(David Lilley)在1990年代开始与迈科打交道,彭博社援引莱利的话说,“在某种程度上,迈科的故事就是现代中国的故事。”

“何金碧巧妙地驾驭了中国经济的动态,但没有人为Covid封锁做好了准备。”莱利说。

迈科的一名发言人拒绝对彭博社的这一报导发表评论,但在9月7日回答彭博早些时候提出的一些问题时说,“本公司在近30年里一直深入参与商品行业的发展。在大家的见证下,它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发展。它将很快恢复正常运营,继续为行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从铜业起家的商业帝国 现在开始动摇

何金碧业务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商界正在发生的变化。尽管他最初只是作为实物铜的分销商,但很快就建起了中国大宗商品业务与金融市场之间日益增长的相互联系。

随着迈科发展为该国最大的铜进口商,何金碧开始利用不断流动的金属来筹集资金。他可以向终端客户索取预付款,还可以借款以应对该公司运送和存放在仓库中越来越多的铜。多年来,铜与现金之间的联系已经确立,中国信贷周期的起起落落成为全球市场的主要驱动力。

何金碧利用从铜矿业务中筹集的资金在交易所进行投机,或者越来越多地投资于中国房地产行业。从大约2011年开始,他在上海建造酒店和商业中心,甚至自己的仓库。

随着政府在中国商界中成为一股越来越大的主导力量,何金碧将重点转向在其家乡西安的投资,支持习近平的“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基础设施项目。

然而,今年,何金碧的商业帝国开始动摇。去年12月和今年1月,西安市面临长达一个月的疫情防控封锁,4月和7月,随着疫情重新出现,西安市面临进一步的限制,伤害了其房地产投资。何金碧的酒店几乎空了好几个月,一些商业租户干脆停止支付租金。

2021年12月31日,西安封城后的街道。(STR/AFP via Getty Images)

彭博社援引混沌天成研究所所长董浩(Dong Hao,音译)的话说,迈科是在经济繁荣时期将财富投入房地产市场的众多公司之一。“去年房地产急转直下后,此类公司遇到了各种困难。”

中国经济广泛的萎靡不振也导致铜价下滑,与此同时,银行对中国大宗商品行业日益谨慎,加剧了迈科的困境。

最近几周,迈科开始陷入为铜采购付款的困境。一些国际公司,包括必和必拓集团(BHP Group)和智利国家铜业(Codelco)公司暂停了对迈科的销售。

未来是不确定的。尽管迈科说,一些银行已经同意给予支持,包括提供现有贷款的延期。但由于其他交易商对与该公司打交道感到越来越紧张,其交易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停顿下来了。而且,在迈科出现困境后,该行业的一些最大的银行正在从中国的金属融资中更广泛地撤出。

许多人认为何金碧的处境代表了中国大宗商品行业的悲惨境遇,也是中国日益由国有企业主导经济的象征。

“清零政策”重创中国经济

有进一步的迹象表明,中国持续了一年、尚看不到尽头的房地产低迷局面,以及不断升级的疫情防控举措,可能会阻碍经济形势的任何好转。

根据中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8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下降2.10%;较7月份的降幅1.67%加快。这是自2015年9月以来最大的同比跌幅,而且是发生在上个月中共央行降息以及全国各地放松楼市政策的情况下。

《华尔街日报》说,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的经济学家在9月16日致客户的报告中称,总的来说,8月份的数据表明,整体动能略有减弱。他们预测,在今年剩余时间里,商业活动将继续保持疲弱。

报导说,中共官方9月7日公布的出口数据放缓表明,过不了多久,中共政府就可能无法再依靠出口中国制造的商品来抵消国内需求疲软的影响。

图为北京一处建设工地的工人(AFP)

考虑到新冠疫情和住宅市场的挑战,经济学家们继续下调对中国2022年的增长预测,许多经济学家将这一增速下调至3%以下。

惠誉国际评级(Fitch Ratings)日前表示,预计中国2022年的GDP将仅增长2.8%,而先前的预测是3.7%。该信用评级公司预测明年中国GDP增长率将回升至4.5%,不过这也低于之前预测的5.3%。

“清零政策”不仅给中企带来冲击,也重创了外企在华经营的信心。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U.S.-China Business Council) 8月底公布的对会员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美国企业对在华经营的信心跌至新低。

今年的调查中,有96%的受访企业表示,中国的疫情防控措施对它们在华业务产生了不利影响。有21%的受访企业表示对未来五年中国的商业前景感到悲观或有些悲观,去年这一比例为9%。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艾伦(Craig Allen)说,由于清零政策,中国消费者在增加储蓄、减少支出,“在中国消费者信心回升之前,我们仍将有所疑虑”。

责任编辑:李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