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环境对孩子造成的干扰”
作者: 亮语夫妻
天色渐渐暗下,工作了一整天,拖着疲惫的身子,终于回到了家。
卸下公事包、瘫在柔软的沙发上,整个身体都放松了,这时,若要看些什么,你会从口袋掏出手机滑一滑脸书、线上购物?还是按下遥控器、打开电视?或是拿起摆在茶几上的书?如果那本书是经典书籍——《红楼梦》呢?
辛苦了一整天,这时候当然要好好放松一下,对吧?于是,滑手机、看电视通常会是优先顺序,可以让人好好喘一口气、感到悠闲:至于《红楼梦》⋯⋯有空再说吧!
同样的情境放在“孩子”身上呢?
上课、补习了一整天,顶着昏沉沉的脑袋,终于回到了家。
“我回来了!”孩子一进门便把书包丢在地上、跳上沙发,接着,从口袋掏出手机玩起游戏⋯⋯这时,你会有什么反应?温柔地对孩子说:“宝贝,念书一整天,一定累坏了,好好放松一下吧!”还是会火冒三丈地大吼 “有空不多读点书, 玩什么手机?”
如果我们有过辛苦工作后想放松的心情,那肯定也能理解孩子学习一整天后想休息的念头。只是,有了对孩子的期待,似乎让我们忘了同理。
而现代生活中,快速方便、丰富多元又有吸引力的“网路世界”,自然成了休闲娱乐的最佳选择,也成了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阻碍之一。
我们都知道阅读有太多好处,但在现代环境里,要培养阅读习惯,的确不容易!为了能够“对症下药”,我们得先看看现在阅读的大环境中,孩子们究竟遇到了哪些困难?
为什么没办法专心阅读?书又多又杂?
几年前的夜晚,我和母亲披着月色一起在院子里生火准备烤肉,我卷起一张报纸放进火堆里想让火烧得旺些,母亲突然若有所感地说:“我小时候,曾经因为坐报纸被我的阿嬷大骂一顿,不像现在,还可以拿来烧柴擦地了⋯⋯”
是啊!曾经有那么一个年代,知识教育尚未普及,只要是被印上铅字的纸张,都会被视为知识的象征,还得特别拿去庙里专门的金炉——“惜字亭”去烧。连一张报纸都被如此重视,更别提是一本爬满文字的书了。
还有一个让我难忘的画面。
那年春天,我在一间山上的小学替原住民孩子课辅,一位男孩指着操场上刚开花的植物们,以浓浓原住民腔调的中文告诉我:“老师你看!好‘缤纷’的花!”我一脸不可置信地看着这位皮肤黝黑、眼大齿白的五年级宝贝:“你怎 会用‘缤纷’这个词?你知道意思吗?”
“知道啊!我的那本书上面有写‘红的、黄的、紫的,好缤纷的颜色⋯⋯’应该就是很多颜色啦!继续聊下去后得知,这孩子只有两本自己的书,还是哥哥看完后“移交”给他的,内容几乎可以背出来了。
在“物以稀为贵”的年代与环境中,书本得来不易,人们自然更懂得珍惜、善加利用;反观现代,书籍的出版量相当惊人,书市蓬勃与资源泛滥的大环境,反而令人无所适从、不知从何选择,更别提“珍惜”二字。
曾有个孩子带了一本偶像写的书来到教室,我好奇地借来翻阅,不翻还好,一翻差点没昏倒——这本全彩印刷、编制精美的书,里头多半是偶像的自拍照,旁边配上几句像是“今天的阳光,好温暖喔!你也起床了吗?(笑)”
“这⋯⋯算书吗?”孩子看我一脸不认同,噘着嘴把书给抢了回去,老师你不懂啦!这叫“写真书”!
写真集也好、写真书也好,这样的文字纸本,究竟会带给我们的孩子什么?它能被保存多久?具有多少绝对价值?封面上闪着“特价599”的金色贴纸,让我心头不禁揪了一下。
走一趟书店,甚至便利商店便可知,现在的书又多又杂,俨然已不具备从前那样尊贵的地位,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让孩子学会重视、珍惜,再进一步成为“爱书人”,成了父母的一大课题。⊙
〈本文摘自:《最动人的教育:用共读来教养,用教养来共读》,爱米粒出版社〉
.教养的真相:孩子容易分心、不专心怎么办?
.教养的真相:叫不动的孩子 父母先改变沟通术
.【爸妈必修课】全家交流育儿经 达成教养共识
责任编辑:曾晏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