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1年12月06日讯】(大纪元特约记者文苳晴报导)12月4日,纪录片《理大围城》在英国伦敦社区中心Living Space放映,吸引大批港人慕名而来,其中包括亲历影片事件中的媒体人。
此次活动由“英国港侨协会”举办。放映会通知一出,几天内就登记满员。很多人排队也没能如愿参加。
长约88分钟的《理大围城》(Inside the Red Brick Wall)记录了在2019年11月于香港理工大学红磡校区发生的有关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运动(亦称反送中)的大规模警民冲突的情况。
前沿摄影记者出席 只为“战胜恐惧”
现移居英国的记者Steve(化名)表示,自己在反送中运动中于香港一间媒体担任摄影记者,报导冲突最前沿情况,他认为当时在理工大学所发生的冲突是大学包围战中最惨烈的。
Steve当时在校园逗留数日,目睹了示威者第一晚被警方封锁包围,在翌日清晨的突围中,又遭到警察暴力驱散和拘捕。
他说,大批示威者叫天不应,叫地不闻,“我看到有人就在理大的红砖墙旁失声大叫,已经濒临崩溃,是其他人拉他返回校园。”
Steve表示,自己也是市民,也有政治立场,但拿起摄影机的一刻起就要恪守记者的中立原则,“我只能够捕捉校园内外的暴力冲突,由于两者武力不均等,示威者只能挣扎和不断流下血泪。我不能因为多个警员将一个示威者接倒在地而出手救他,这是违反传媒守则的,我只可以当自己是一件死物。”
很多很多的画面,也让Steve的情绪变得抑郁,最终确诊患上创伤后患症(PTSD),“我去年曾经坐公司的采访车经过理大一带的时候出现抽搐情况,更说不出完整句子。我不敢再去理大附近,如果朋友约在尖东饭叙,我会主动要求去其它地方。”
最终,Steve在去年年底离职,并在今年年初移居英国。
Steve至今仍经常出现失眠、焦虑、头痛等情况,坦言一直不愿想起这段回忆,始终觉得过不了自己关口,今次出席放映会就是要让自己跨越梦魇,而观影过程又让他仿佛回到当年的理工大学,想起种种往事不禁潸然泪下。
“我在里面见到的情况简直是人道灾难,同事和朋友对你有报导真相的期望,市民觉得你为香港下一代做了一点事,但我不太觉得自己做了什么,反而是眼睁睁看着很多人受罪。”
自BNO签证实施以来,不少香港人在英国展开新生活,移民的下一代难免会出现身份认同问题。Steve认为,在英港人要教育下一代有关理工大学事件和2019年起香港发生过的事,以助保存香港文化和香港人的身份。
“这是香港开埠一个半世纪以来最可歌可泣的事情,极权将来必定会像六七暴动般删改历史,所以我们必定要教下一代有关理大的事件。”他说。
纪录片《理大围城》曾获得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的“最佳剪接奖”、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最佳电影奖”、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华人纪录片奖首奖以及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之“罗伯及法兰西斯佛莱厄提奖”等。
然而该片在香港因《港区国安法》通过之后疑被阻挠播放。今年3月在上映之际更被亲中共媒体连番攻击,称该纪录片散播“仇视国家情绪”,违反《电影检查条例》及《港区国安法》,要求电影、报刊及物品管理办事处“禁播”,导致原定播放该片的高先电影院决定停播,理由是“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另外香港艺术中心亦宣布临时取消一连三场的《理大围城》补场放映会,表示这是个“非常困难的决定”。
郑文杰:理大事件是港人共同创伤
活动举办方“英国港侨协会”创办人郑文杰出席了放映会。在接受本报访问时他表示,此次活动旨在放映客观地讲述香港历史事实的录像,原本守护市民的警察却围攻大学,一系列的围城画面成为香港近年民主抗争运动最具标志性的一幕,这个共同创伤深植于香港社会。
郑文杰认为将理大事件的事实完全纪录是非常重要,但同时令人心痛,“理大事件把香港民主抗争的紧张局势推至顶峯,因为大学向来被视为社会变革的灯塔,一群莘莘学子在校园陷入绝望。”
最后他表示,今次的放映会与9月的不同,之所以在放映完毕后加入小组讨论辅导环节,是因为希望由合格的心理支援团队通过讨论引导出席者,去认识、思考和讨论这个社会事件。
《理大围城》可以让外界知道,香港人已经是一个流亡社群,郑文杰说,“很多因理大事件被判刑或流亡海外的人都是25岁以下的年青人,无法受惠BNO签证在英国展开新生。所以要借纪录片向世人讲述一群为香港无限付出的人。”
这部反映香港反送中运动的纪录片曾在今年9月于伦敦Open City纪录片节上放映,到场观众远超预期,临时增加场次仍然座无虚席。
责任编辑:陈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