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空寺座落在中国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北岳恒山的金龙峡。此寺始建于北魏晚期,后金、元、明、清各代均有修缮。前人以:“面对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凿石为基,就岩起屋;结构惊险,造型奇特。”来概括介绍悬空寺。
在半山腰建筑寺庙,实乃超凡之作。悬空寺以其玄妙的特点誉满古今建筑史。无论是从它的设计构思,还是它的建筑构想,它的大胆、奇巧、无畏都让人惊慕不已,慨叹不尽!
悬空寺有大小殿宇台阁四十间,楼阁间以栈道相连,游客踏上栈道,就会不约而同地提起脚跟,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踩在木板上,生怕一步踩重,寺就塌下去了。然而,尽管脚下“吱吱”作响,贴在岩石上的楼台却岿然不动。
此处山势陡峻,两边是直立百米、如斧劈刀削般的悬崖,只是中间略有凹曲之处,悬空寺就把握了这仅有的落脚点而建在悬崖之中、绝壁之上。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七三五年),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石崖上书写了“壮观”二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称悬空寺为“天下巨观”。
建成至今逾一千五百年 如何躲过天灾?
在过去的一千五百年间,悬空寺曾遭遇无数次的地震,甚至就在二十年前,这里就曾发生过芮氏规模六点一的大地震,但是悬空寺并未因地震而毁损。没有地基的建筑物怎么能够抵抗地震与翻滚而下的石块呢?
原来,悬空寺所在的位置是在两座山环抱的峡谷,中间被河水侵蚀形成一个天然凹槽,落石顺着抛物线往下掉,再大也砸不到它。
另外,悬空寺纯粹是木造建筑,寺庙建筑中的榫卯结构被称为“弹性结构”,它能随着地震而有弹性地摇晃,从而非常有效地缓冲地震带来的冲击。这是一种十分精妙的减震设计。这一特性正是悬空寺在历次天灾中能幸免于难的主因。
建筑史之谜 就靠二十七根铁扁担支撑寺庙
原来这几根立柱是后人硬加上去的装饰品,实际上支撑悬空寺的是寺庙下方的二十七根横梁。这些横木被当地人叫做“铁扁担”,是用当地的特产铁杉木加工成为方形的木梁,深深插进岩石里去。
横梁在打入山体前会先劈个口,插进三角楔子,横梁被楔子撑开就此牢牢固定,怎么摇都拔不出来。而且,据说这些木梁都是用桐油浸过,不怕被白蚁咬,还有防腐作用。而每一个梁都是锚固在山上的,它和山体已成为一体,因而特别结实。
然而古人没有现代化施工机械,是怎样在岩壁上凿出又细又深的洞的呢?古人也没有混凝土浇注技术,把木挑梁插进去又是怎么固定的呢?而且这些还是在八、九十米的高空中操作的?
围绕这些谜题,人们进行了多种推测,却终难自圆其说。无论从建筑艺术还是建筑技术上看,悬空寺都令人叹为观止,给世人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
悬空寺的由来 至今仍是谜
悬空寺究竟为何人所建?至今仍是个谜。一说悬空寺是北魏的了然和尚所建。另一说是北魏天师道长寇谦之(公元三六五~四四八年)仙逝前留下遗训:要建一座空中寺院,以达“上延霄客,下绝嚣浮”。之后天师弟子们多方筹资,精心选址设计,悬空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四九一年)建成。
无论建者何人,“悬空寺”都见证了“和尚”、“道长”这些修炼者对佛道的“正信”。从这个角度来看,佛道修炼者也是掌握科学真知的人。这座“玄妙之寺”必将像灯塔一样照亮人们的心田,激励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转自《明慧之窗》
责任编辑:王愉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