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童童老师
由于自信心指的是自我评估系统的偏差程度,因此过高或过低的偏差,都会造成我们误判自己的能力,而造成后续的影响,比如低自信心带来的焦虑、自我怀疑、或者过高自信心所带来的盲目、过度肯定等。
而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人格特质,彼此的能力也大不相同,因此在所处的环境不一样的影响下,就可能出现不同的心理状态。本节的重点,就是想带大家来讨论,如果自己的孩子是处在不同的心理状态时,可以如何帮助孩子调整状态!
类型一
这组合乍看之下超级矛盾,孩子都因为低自信觉得自己做不到了,为何最后的整体状态还会觉得自己都很好呢?
但大家不要忘了喔,自我评估系统中,就包含了两个部分,一个是社会回馈,另一个则是预期与结果的落差。
高自尊却低自信的孩子,即容易因为“社会回馈”与“预期与结果”不平衡,使得自己觉得整体来说很好,却又无法评估自己能力的状况。
比如说,当孩子面对任务时,家长只有在旁鼓励“你什么都很好啊!你最厉害了!”却忘了引导孩子评估自己的能力。因此一旦结果却不如预期时,孩子也无法藉由自我评估,找出自己优势及弱势的地方。
也因为如此,当做不到的时候特别容易放弃,却也不想接受别人的协助与帮忙,甚至因而出现许多冲突。如果孩子是上述特别爱面子的状态的话,我们该如何协助孩子呢?
1.称赞孩子,要连结称赞他的原因
第一件我们可以修正的事,就是稍微调整一下称赞孩子的方法:将称赞的原因讲出来,而非只有称赞你好棒。
比如称赞孩子打扫干净时,指出明确的称赞点:“你有特别注意角落,把角落扫得很干净。”此时孩子就会知道是因为自己多注意而得到能力上的肯定。
2.找出要加强的能力,并教孩子设定合适的预期
即使同一个能力,也容易因“社会回馈”及“预期与结果”不一致,而出现不平衡的状态。
比如在家里,的确弟弟就是因为年纪还小,所以能力跟哥哥有落差;而哥哥也觉得自己什么都比弟弟强,因此觉得自己最厉害(导致高自尊)。
但哥哥在上学后发现,其实有许多事情跟自己预期的不一样,如许多学习上的目标没办法第一次就成功,或者无法做得跟同学一样好,所以无法肯定自己是否能完成目标(低自信的偏差),因而造成“高自尊却低自信”的状态。
而在此情境中,由于社会回馈的因素(兄弟年纪)是我们无法改变的部分,因此,我们就可以从“预期与结果”的部分来着手。
比如哥哥在学校踢球总是踢不进球栏,而其他同学都可以,因此要上体育课时总是特别紧张,却又不愿意老师教他时,我们就可以与孩子讨论如何设定合适的预期。
比如先将“预期目标”设定在可以一边踢球一边跑步这件事情上,当做到时,再将目标调整至踢进球栏。如此一步一步的调整,才能让孩子清楚知道自己现在的能力可以做到什么事,而又可以靠什么努力达到下一阶段的目标。
3.练习归因的技巧
“归因”指的是如何归纳事情发生的原因,常见方式有二,一是“外归因”:这样的结果,都是别人问题、都是环境不好,而将事件发生的原因完全推向外在;另一种则是“内归因”:会出现这样的状况,都是我自己不好,所以都是我的问题。
但高自尊却低自信的孩子在问题发生时,由于不觉得自己有哪边不好,因此就容易出现用“外归因”的方式来厘清问题。
“都是你不好,所以我才没完成!”
“我没有错!都是别人的问题!”
此时由于不断地外归因,孩子也不会检讨自己,无法评估自己有哪里需要加强,因而出现类似的循环。
若平常有带着孩子练习归因的机会,就可以让孩子知道,其实也可以从自己身上找答案!不过由于爱面子的状况会不断地影响孩子内归因的意愿,因此初期练习时,我建议可以先从“假设性的情境”开始练习。
类型二
这类型的孩子其实很常见,因为大脑本来就会倾向做出过于乐观的评估。但当我们发现结果与预期有落差时,就会出现情绪波动,此时如果情绪调节的能力较差,孩子就会出现从原本“胸有成竹到输不起”的高强度对比状况。
面对孩子总是自以为是,却在失败时崩溃不愿意再尝试的状况时,可以怎么引导孩子呢?
1.不要过早让孩子接触“输赢”的游戏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的挫折忍受度可以藉由不断地让他习惯失败而越挫越勇,进而提高挫折忍受度,因此与孩子练习的方式,就是不断地让孩子输掉游戏或失败,并告诉他:“输了没什么!”
但试过这个方法的家长都知道,孩子要不每次越哭越大声、要不真的开始无感,根本没有达到训练挫折忍受度的目的。
甚至当孩子还没有练习好调解自己情绪的能力,就让孩子过早接触输赢的游戏时,孩子就只会在反复的失败中觉得失控,而使得因挫折而出现的难过情绪,变成更难处理的生气情绪。
因此,我通常会建议在五岁,甚至六岁以前,孩子情绪调控能力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时,尽量先不要跟他玩输赢的游戏喔!
2.将注意力导向赢过“自己”,而不是与“别人”比较
即使不与孩子玩输赢的游戏,还是可以与孩子练习挫折忍受度喔!
练习的方式,就是与孩子讨论怎么赢过自己。比如选一款桌游,第一次的时候孩子得到三分,在玩第二次之前,先与孩子讨论“你觉得怎么做,我们可以得到超过三分,赢过第一次的你呢?”
而如何赢过自己的诀窍,就是靠着发现自己可以改进的地方,并想出解决的策略,再试一次!这样的引导,就是在告诉孩子不管你觉得自己有多不好,我们都有方法或方式可以帮自己。
3.同理孩子失落的情绪
当然,在挫折忍受度的训练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让孩子知道失败了不可耻、以及难过是非常正常的事。
类型三
当孩子处在低自尊、低自信、低挫折忍受度状态时,最有可能来自两种原因:一是家长不习惯肯定,并回馈孩子价值,二是孩子能力上的确有所不足。
第一类型的家长通常也会以比较“威权”的方式引导孩子:“我要求的事情你就是要做到!”因此孩子总是得不到肯定、容易自我怀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好。这类型的家长,可以试试看以下的方式:
1.试着评估孩子的能力
许多家长其实也不是要故意以威权的方式引导孩子,只是没有习惯考量孩子的能力状态。
比如孩子上一整天的课已经很累了,还要孩子一回家就把功课写完。想想上了一整天班的我们,也不太可能一回家就又继续处理公事,对吧?
因此,当我们对孩子要求的时候,请试着提醒自己:孩子没办法完成事情时,除了“不愿意”做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可能的方向,就是他们可能“能力不足”!
当我们知道孩子不是不愿意做,而是能力不足时,就可以试着调整目标,或带着孩子补足能力上的不足,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孩子喔!
2.注意自己的表情
我们都是社会化的大人了,因此会习惯隐藏自己的情绪,并控制自己不要表现表现太多在表情上。
但孩子主要是靠着大人的表情当作社交回馈,此时,“表情”与“沟通语言”的一致性就非常重要喔!所以下次鼓励孩子时,记得也加上一个大大的微笑吧!
第二种让孩子低自尊、低自信的原因,就在于孩子本身可能的确能力不足,而这也是许多临床上常见,发展迟缓的孩子容易出现的状态。
由于他们本身能力有限,使得他们不容易达到目标,也因此常有“想做但做不到”的状况。如果孩子是因为上述原因的影响,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2-1.第一次时,就要让孩子百分之百成功
这类型的孩子不觉得自己是有能力的,因此在尝试新活动前,他们就预期自己会失败,甚至会因为在意旁人的关注,从一开始就处在完全放弃的状态,连试都不想试。
当孩子出现这样的状态时,“让孩子知道其实自己是有能力的!”就非常重要了喔!方法也很简单,只要让孩子在第一次做事时,保证他百分之百成功可以了。
比如先挑一个孩子十分有把握的活动,成功后再让他试试看较为困难的任务,孩子尝试的意愿也会比较高!
或在孩子第一次尝试较难的任务时,提供较多的协助、将活动分级成较简单的版本等,都是可以试试看的方法!
2-2.让孩子有机会赢得你的注意力
接着,让孩子知道该如何获得社会回馈也非常重要!
比如平常就可以给孩子一些指配的小任务,让他在完成后(如晚餐帮忙端盘子等)再给予称赞,让孩子知道其实自己还是有能力获得肯定的!
2-3.促进精细动作能力—让孩子有掌控感
当孩子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完成事情时,就无法拥有“掌控感”。而让孩子对于某些事物更有掌控感,并知道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以及有方法可以克服困难,对孩子的自信心而言非常重要!
至于要挑什么练习来让孩子有掌控感,我会建议可以先从精细动作的训练开始,比如拼乐高积木、练习用剪刀剪下卡通人物的纸卡等。
等到孩子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想做的事情,就会越有掌控感,自信心也会逐渐地增加!⊙
本文摘自《撞墙教养学:用12个练习理解孩子,将冲突化为沟通的转机》如何出版社
.小孩难教?别让“对爱匮乏”毁了你的孩子
.成功教养历程:解救沉迷电子产品的孩子
.培养聪明自信孩子 心理学家推荐“权威育儿”
责任编辑:陈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