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临床心理师吴家硕、临床心理师王佑筠
编者按
照顾与教育学龄前孩童,如何协助他们建立睡前仪式?亲子共读绘本的主题与策略为何?这些是常见的亲子教养问题。学龄前孩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发展阶段,此时,变动不定的睡眠,伴随诸多问题,临床心理师分享育儿指南。
四~六岁学龄前儿童已经是就读幼稚园的年纪,会透过书本学习许多事物,透过书本认识这个世界。藉由阅读,他们除了习得更丰富的词汇语句,更能发掘这些词汇语句的应用方式,也会发现有些书中主角的经验与自己雷同,原来不只是自己有这些烦恼,书中奇幻有趣的世界更将拓展他们的想像力。
此阶段的亲子共读将更加结合学龄前儿童的日常生活经验。他们在学校与生活中将逐步面对许多过去未曾接触的状况,像是如何邀请同学一起玩、如何与同学合作、被拒绝了怎么办、玩具被抢了怎么办、被老师说总是动来动去或拖拖拉拉怎么办、要在学校睡午觉与上厕所可是好不习惯、会想爸妈好想回家、要在学校打预防针或牙齿涂氟好紧张……
一一列出这些状况时,爸妈一定要想着“该如何与孩子谈”,除了用谈的,更可以运用绘本,一旦孩子发现书中主角的经历与自己相似,更容易产生认同感,也会更主动学习主角的策略,比起爸妈在一旁不停地担心与提醒,很可能更有效果!
父母扮演好3种角色 亲子共读乐趣多
阅读指引
学龄前儿童有时候喜欢讲故事,此时你可以扮演一个好听众。有时候他们喜欢依据故事情节玩扮家家酒,此时你可以扮演一个好演员。有时候他们会自己挑选一本喜爱的书,并邀请你也拿一本书,坐在同一个空间里各自阅读,此时你可以扮演一个好的陪伴者。
互动策略
◎肢体动作
在四~六岁这个阶段,从故事中延伸出来的假扮游戏,内容完整度已更加提升。以生病看医生的故事为例,孩子可能会拿出医疗玩具组,邀请你扮演医生或病人,此时你的声音、表情、动作都得像一个真正的病人。贴近真实情境的扮演,有助于孩子演练如何应对日常生活中的状况。
◎语言回应
孩子喜欢在翻页之前预测接下来将发生什么事。爸妈可以表现出好奇,做出期待孩子继续讲下去的反应。与此同时,可以询问孩子关于“情绪”或“问题解决”的问题,情绪类如“巫婆看起来好生气喔,她为什么生气呀?你也会生气吗?你什么时候会生气呢?”;问题解决类如“他们都推来推去不轮流,最后大家都玩不到荡秋千了,怎么办呢?”
◎睡前共读这样做
为了安抚入睡,爸妈可以挑选与“睡觉”相关、内容能协助孩子主动开启睡眠预备的绘本。此类书籍常以孩子喜爱的动物、玩具为主角。互动方式则可和睡觉更相关,比如为了哄书中主角睡觉,孩子需要将房间的灯光调暗、运用轻声细语的音调、讲述安抚的语言,此时可以让孩子拿着自己喜爱的娃娃来练习,帮助孩子直接带着娃娃一起入睡。
有些绘本常常将孩子睡觉前要做的事项如收玩具、刷牙纳入情节之中,帮助孩子理解睡前准备事项,或是把孩子害怕的意象如黑暗、怪物纳入故事里。透过孩子想自己讲故事的过程,让孩子学习建立自己的睡前仪式,并在共读的过程中克服恐惧。(网站专文)
<本文摘自《0-6岁好眠全指南:搞定小孩子,爸妈好日子》,时报出版社>
责任编辑:岳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