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1年08月28日讯】(大纪元记者骆亚、林岑心采访报导)中国大陆频频发生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中共监管机构近期针对一些中介机构立案调查,牵连其经手的42家企业首次公开发行(IPO)中止审核,另有多家A股上市公司重组、再融资业务也受波及。影响范围之广,受到外界关注。
中共国务院办公厅23日发文称,依法加强从事证券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监管,对会计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从严监管,依法追究财务造假的审计责任、会计责任;加强财会监督大数据分析,对财务造假进行精准打击。
截至8月24日,包括比亚迪半导体等在内,共42家拟IPO企业的审核状态全部变更为“中止审核”,原因是相关中介机构被调查,涉及北京市天元律师事务所、开元资产评估、华龙证券、中兴财光华会计师事务所。
大陆《证券时报》报导,4家中介机构被查,与蓝山科技项目爆雷、造假案有关。该公司2020年12月,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在此之前,4家中介机构皆没有发布任何风险提示公告。
据不完全统计,至少还有19家已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可转债、重组等项目审核,也受此影响。
财务造假屡禁不止 加强监管能否奏效?
驻港金融分析师蒋天明对大纪元表示,中国公司的财务造假,一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今年4月,被强制退市的康德新,账户上有122亿元人民币存款,却还不起10亿元的债务,被发现是财务造假。
5月,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被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暂停债务融资工具业务一年,原因是涉及康美药业财务造假。
蒋天明说,“长期以来,中国国内财务造假的成本非常低,监管打击率十分低落,这时候政府要加强会计监管,精准打击财务造假,从表面上看,是件好事,但是,是否真能落到实处,还有待观察。”
“中国公司不管是在哪上市,美国上市也好,香港上市也好,出问题的非常严重。中国的财务造假是屡禁不断,监管起不到实际的作用。”
台湾总体经济学家吴嘉隆分析,若是会计师或某家会计师事务所有问题,相关的上市公司换一间会计事务所即可,突然打击审计会计,或可视为加强财务监管的信号。
吴嘉隆说,“中央缺钱啊,简单讲要对企业割韭菜,然后要有钱人补税呀,要割韭菜。”日前,习近平提出“共同富裕”,鼓励有钱人捐款,“对有钱人课税、对大型企业查财务报表,两者是一样的。”
多行业监管风暴 引发市场担忧
过去一个月,中共的监管风暴,蔓延多个各行业,造成中港股市下跌,最惨的是补教股,股价跌九成,地产股、科技股、游戏股纷受压,连外资青睐的白酒股、药业股也成为新灾区。
这次整顿会计审计行业,会引起什么波动,引起投资人关注。
根据中共官方统计,截至2021年7月底,全国执业注册会计师11.1万人,会计师事务所8782家,为全国4000多家上市公司、1万多家新三板企业和400多万家企事业单位提供审计鉴证等服务。行业年度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
国务院下发意见中说,将上下联动、依法整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特别是较为突出的网络售卖审计报告、泄露传播涉密敏感信息等,坚决纠正会计师事务所串通舞弊、丧失独立性等问题。
藉财务监管割企业韭菜 可能吓坏投资人
蒋天明认为,中共表面上是要整顿资本市场上一些不规范的做法,把中国资本市场变成一个合规、干净的市场,更有利于吸引投资者进来,“毕竟现在有很多投资者,在离开中国,北向资金现在外流还是挺厉害的”。
但是整顿资本市场的同时,有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蒋天明说,从券商、会计事务所入手,进行打击,紧接着叫停多家企业IPO,本身对于资本市场即造成冲击。此外,多家企业无法透过上市渠道获得融资,在目前中国企业债务率飙升的现况下,无疑是雪上加霜。
吴嘉隆认为,中共藉财务监管割企业韭菜,可能会吓坏投资人,“目前还有一些在中国的外资公司,还有很多没有跑,这下子不跑也不行了,打跑了外资,在效果上等于促成经济与金融进一步脱钩。”
美中监管合作可行吗?
蒋天明认为,中国企业财务造假屡禁不止,跟整个监管框架有关,“它其实是错的,比如,中国资本市场设定IPO的条件,你要想上市,要保证企业连续几年有利润,上市后,若连续几年亏损,就要退市,而财务报表上的数字是可以操作的。”“这就给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会计师事务所也帮着做,盈余管理严重了,就涉及财务舞弊。”
蒋天明说,“那么在这种监管框架下,中国财务造假可以说是如火如荼,这时候,再来打击会计师事务所,似乎有些本末倒置吧。”
美国最高证券监管机构3月下旬宣布,如果外国公司不遵守美国的审计标准,将被从美国证券交易所退市。近期,更要求中国企业需披露中共干预公司营运的风险。
中共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4月表示,证监会将推进中美金融合作,只要双方诚心诚意,就可以找到一个解决中美审计监管合作问题的办法。方星海话语刚落,从滴滴出行事件后,中共祭出一阵监管乱拳,外资仓皇出逃。
8月20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再出面,称要创造条件推动中美审计监管合作,能否达到安抚效果,不被看好。
责任编辑:孙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