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中国经济面临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

【大纪元2021年05月31日讯】(英文大纪元专栏作家Milton Ezrati撰文/云川编译)中国正在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自邓小平舍弃毛泽东时代的经济模式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现在推动发展的这一代人即将退休,而能够接替他们的年轻劳动力却是青黄不接。

人口问题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个问题是政府自己造成的。毕竟是邓小平颁布的一胎化政策限制人口数量。然而,问题的起因显然没有问题本身重要。年轻工人的短缺往往会造成经济增长和发展减缓,令中国经济丧失发展活力。

虽然中共政府意识到了这一弊端,奇怪的是,在西方有关中美关系发展的诸多深刻详细的评论分析中,却忽视了这点。这并不是说那些作者们在掩盖事实,而是他们大多数只有外交、军事和政治方面的经验,却缺乏经济背景,他们往往是基于这样的假设:中国的经济不受影响,保持原有的发展动力,持续成为对抗世界的经济巨头,势不可挡。

如果中共的 “一带一路”倡议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成功的话,这些假设还是有现实意义的。然而,对可能性的推测,就要求无论从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都需要考虑中国即将发生的巨大变化,它对这个原本巨大的经济实体的抑制效应,以及对中国未来几年经济、政治、外交和军事能力的间接影响。

工人们走过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Gwadar Port)。这是中国 “一带一路”投资的数十亿美元的基础设施项目。 照片未注明日期。(Amelie Herenstein/AFP/Getty Images)

当今中国的人口压力问题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截然不同。当1979年邓小平舍弃毛失败的经济模式(并颁布一胎化政策)时,中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当时适龄就业人口(15至64岁) 约占成年人口的90%。每1人退休就有9人可以接替工作,因此很容易满足工业化和发展的需求。而美国当时的退休和就业人数比例不到1比5。

但一胎化政策破坏了这一优势。根据联合国人口学家的说法,中国的出生率低于死亡率,每个妇女一生平均只生1.6个孩子。

到90年代中期,年轻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速度开始放缓,到了本世纪甚至还低于退休的人数。实际上,无论是从绝对人数还是相对于退休人数来说,中国的劳动力都在萎缩。

尽管北京最近放宽了一胎化政策,但新出生人口要等15到20年才能对劳动力产生影响,而且初步数据显示,生育率并未因此而上升。

因此,联合国人口学家估计,到2040年,中国劳动人口的绝对数量比现在下降10%,而退休人数将增加约50%,因此退休人数和劳动力人数比例不到1比3。

这跟日本的情况很相似。3个工人必须通过工作养活他们自己,他们的家人,以及1/3的退休人口。中国将没有什么生产性盈余用于未来的投资,更不用说过去备受关注的宏伟项目了。中国经济将失去大部分的活力和灵活性。

老龄化的西方经济体不同,中共不能指望移民来减轻这种影响。没什么人热衷于非要来中国,即使有这样的人,以中国现有的巨大人口基数,人口流动必须史无前例的够高才能产生效应。无论如何,这都是不可能的。

2007年2月8日,中国农民工到上海站坐火车返乡过新年。 (Mark Ralston/AFP via Getty Images)

当然,劳动力不代表一切。随着技术进步,尤其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以及由之带来的生产力提高,中国可以更有效的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并且一定能在这些领域取得长足的进步,但人口老龄化也将限制经济的创新能力。

根据诺贝尔奖得主的专利数据和统计数据,人口学家确定社会的大多数发明创造是30至40岁年龄段人群完成的。跨国研究表明,这一事实适用于所有文化和经济体系。未来20年内,中国劳动力中这个年龄段人群的比例,将从现在的43%缩减到37%。这种相对损失对中共统一计划经济的损害,可能比对西方更加开放的经济损害要小,后者主要依赖创新竞争,但它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没有丝毫积极作用。

在财政方面,需要照顾的老年人口将对中国的经济前景施加其它限制。到2040年,64岁以上的成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5%,中国将成为人口学家所称的 “超老龄”国家,甚至比目前的日本还要糟糕。

到目前为止,只有不到65%的中国工人至少有养老金计划,这一庞大的退休人口的负担将由中央或省级和地方政府承担,这在中国都是一回事。这些巨大的财政需求将吸收大量的政府资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估计,目前政府需要资助的养老金数额已经是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的100%。除非北京的决策者迅速采取行动,否则负担只会越来越大,然而他们似乎无意这样做。

在此背景下,中共政府很可能将 “一带一路”倡议视为缓解人口影响的一种方式。如果在人口压力加剧之前,中共通过“一带一路”积累了对外国设施的所有权和控制权,那么就可以弥补国内经济能力的损失。

目前,中共主要使用自己的劳动力建设和管理 “一带一路”项目,但以后可以像大英帝国那样利用当地劳动力,而本国公民只担任管理职位。也许在这种安排下,中共可以笼络一批当地人,这些人不管自己的国家和政府只效忠中共,就像英国殖民地时期一样。

这里并不是说这个中国大国要消失了,或其经济将停滞不前了。然而,我确实要说,与今天许多媒体对中美关系的讨论和分析相反,中国的经济增长将明显减缓,发展和创新的步伐也会放慢。

北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用宏伟的投资计划来吸引观察员。这种大环境也会影响到北京的军事野心和太空战略,当然与基本发展或未来的养老金需求相比,这两项在财经方面支出还算少的。

中共在一些关键方面渐渐向日本看齐,只不过日本在人口老龄化之前经济已经很发达了,而中国社会则是未富先衰了。

原文China Has a Problem With New Working Hands and Minds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作者简介:

米尔顿.埃兹拉蒂 (Milton Ezrati) 是《国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杂志的特约编辑,布法罗大学(纽约州立大学)人力资本研究中心的荣誉教授,也是纽约传播公司——Vested的首席经济学家。他的最新著作是《三十个明天:未来三十年的全球化、人口统计学和我们的生活方式》(Thirty Tomorrows: The Next Three Decades of Globalization, Demographics, and How We Will Live)。

本文只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大纪元时报》立场。

责任编辑: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