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19年10月15日讯】大家好,欢迎大家关注新闻看点,我是李沐阳。
中国有句话“家丑不可外扬”,就是担心给外人留下批评或耻笑的口实。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都是如此。尤其是国家领导人外访,通常不会对本国事务发表评论,以显示团结。
然而昨天(10月13日),习近平却在出访尼泊尔期间有一番不合常规的表述。他在与尼泊尔总理奥利会谈中说,“任何人企图在中国任何地区搞分裂,结果只能是粉身碎骨;任何支持分裂中国的外部势力,只能被中国人民视为痴心妄想。”
近期习常有惊人之语,上月初曾在干训班讲话上提到58次“斗争”,随后党媒在阅兵后刊发他的旧文,提醒各方“当心祸起萧墙”。而这次更是给人杀气腾腾的感觉,到外国高喊“粉身碎骨”,似乎中国的情形已经到了非常紧急的地步。习严词厉句放狠话,这是指向谁呢?
“外部敌人”都是谁
从习的讲话中直观判断,可能是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在中国“搞分裂”的“任何人”,也就是“内敌”;另一部分是“支持分裂中国”的外部人,也就是“外敌”。
印度“高级黑”?
说到“外敌”,咱们得先说说习这次行程,他是先去了印度访问,然后才来到尼泊尔。但是在印度,习并没有说这番话。原因不言自明,中印两国一直有领土纷争,长年无解。如果到印度家门口做的杀气腾腾,人家不会买账的。
大家知道,习在前天与印度总理莫迪会晤中,两人完全避开了克什米尔问题。为什么?双方都认为自己对这个地区拥有主权,根本没得谈。一谈就僵住了,所以只能避开。
还有一个问题也避开了,就是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在流亡藏人的心中,达兰萨拉已经成了精神首都。
这样说来,印度应该算是“支持分裂”的外敌。但在“外敌”面前,却又不说“狠话”。反倒称“朋友之间可以有坦率的争论”。
还有一个事值得一提,习近平到印度受到了“热烈欢迎”,那场面国内都很少见。清奈(Chennai)一所学校2000名学生,同时戴上了“习近平面具”,在广场上排出了“热烈欢迎习近平”的中英文字样。整个广场坐的都是“习近平”。
这是欢迎还是讽刺呢?香港正在实行《禁蒙面法》,戴口罩都不行。而印度用这种方式迎接习,说白了就是“低级红、高级黑”。(中共)官媒尴尬也不报导。有些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你懂的。
“港独”谁催生的?
说到香港,中共一直在抹黑香港抗议民众是“港独”,并且指责美国在煽动。但200万人同时上街,美国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煽动力呢?
中共发动了文化大革命等各种政治运动,并且在香港发动“六七暴动”。中共一次次折腾使香港人对中共暴政越来越恐惧,政治上越来越疏离中共,逐渐萌生了本土意识,这就是中共所说的“港独”。
特别主权移交后,中共仅用了20年,把一国两制蚕食殆尽。为了争取《基本法》中赋予港人的一点点权力,香港人不断发起和平抗争,希望找回属于自己的自由。在经历雨伞运动等多次抗争失败后,终于在今年夏天爆发了反送中。
而对港人理性的呼声,和平的诉求,港府一味听北京指令,对港人进行恐吓,纵容港警升级打压的手段和方式,使香港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
经历了一次次失望、直至绝望,港人已经看到,港府不会为港人负责,只为中共负责。
台湾为何越来越走远了?
香港的变化,作为邻居,台湾看得很清楚。中共先是用一国两制骗取国际社会和香港人的相信,掌控主权后再步步进逼,收窄港人的自由空间。
台湾不仅在历史上看到了中共的残暴,而现在(中共)对港人的方式,更让台湾人触目惊心。中共还用一国两制想统一台湾,怎么可能还有说服力呢?已经习惯了自由民主的台湾人,怎么可能还会相信呢?正如台湾民众所说,如果接受中共一国两制的谎言,那台湾的明天就是今天的香港。
在双十演讲中,中华民国总统蔡英文明确指出,香港的一国两制已经失败,台湾“必须拒绝一国两制”。
民进党立委刘櫂豪年初就曾表示,2020年总统选战,主轴就是“两岸议题”。
这就是中共所说的“台独”,就是中共给造成的,一步步把台湾推得越来越远。而中共污蔑的“疆独”、“藏独”,何尝不是如此呢?
让内部反对者“粉身碎骨”?
对于香港、台湾、新疆、西藏,也包括美中贸易战,其实中共内部并不只有一种观点。对北京批评的声音,时常从体制内传出,或多或少形成了掣肘。不过从各方消息来判断,习对这些异议却难以平息,这也可能是近期接连放狠话、高喊“斗争”和“防止祸起萧墙”的原因。
此番在尼泊尔发出强硬警告,一方面是对外,更主要是对内。因为四中全会要在近期召开,习要向党内展示一个强硬形象。
众所周知,四中全会一直难产。多方认为,习可能担心在会上受到党内不同派系的挑战,所以久拖不决。
为了平稳开会,习必须要“立威”,不许有不同的声音,更不许问责。虽然对外没有办法,堵不住外国人的嘴,但是对内却可以让他“粉身碎骨”。
说白了,就是给四中全会铺路。警告党内,别再拿香港、台湾、贸易战说事。再说三道四、指指点点,那就是搞党内分裂,或者是“两面人”,结果就是“粉身碎骨”。
好的,感谢您关注新闻看点,再会。
大纪元《新闻看点》制作组
责任编辑: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