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启蒙书《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类》:“国器、掌珠,悉是称人之子。”传递了古人敬称别人家的子辈为国器、掌珠的谦良传统文化。
国器栋梁才
“国器”是国家重器,用来比喻可以担当重任、有才干,能为国效劳的人。《汉书》颜师古注:“国器者,言其器用重大,可施于国政也。”《史记‧卷三九‧晋世家》记载:“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记述春秋时代追随晋公子重耳出奔的都是才能杰出、能为国效劳之士,像是为天命辅助贤君又不爱名利的介子推就在其中。
后来人们借用“国器”来敬称他人出类拔萃的儿子。例如唐朝名相张九龄一门代代杰出,曾孙张仲方生的儿子歧秀也很优秀。有一日张仲方的朋友高郢见到他的儿子歧秀,赞叹道:“是儿必为国器。”歧秀在贞元中擢进士,后来拜御史大夫。(《新唐书‧张九龄传》)
另外成语“房谋杜断”也包含了两个“国器”的光辉历史。隋代的吏部侍郎高构(字孝基)以知人善鉴知名,房玄龄(房桥,谥文昭)和杜如晦(字克明 )两人都是他举荐的国器。房玄龄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尉,在秘书省校书。隋炀帝时,中原乱事刚起,他慨然有忧天下志。当时高构见到了房玄龄印象深刻,惊为异人,就告诉裴矩(字弘大 )说“我看过的人很多,从未有如房玄龄的,他当为国器”。
高构举荐的国器栋梁才还有杜如晦。到了唐代,房玄龄、杜如晦都成为秦王李世民府中的重要智囊。唐太宗贞观三年二月,房玄龄拜为尚书左仆射,杜如晦拜为右仆射,成了唐太宗的左右手。房玄龄多谋,杜如晦善断,妙的是两人对治国之策,常有不约而同的默会,同心辅政,传为佳话。
世传太宗曾经找房玄龄商量大事,而后房玄龄说“非如晦莫能筹之”。太宗就找来如晦商量,结果房、杜两臣的计策竟然同出一策(《旧唐书‧卷六十六列传》),“房谋杜断”的成语典故就是这样来的。房、杜二公皆是命世国器、将相之才。 杜如晦比较早逝,房玄龄则官至司徒,秉政三十余年,辅佐李世民实现了贞观之治。
掌珠家中宝
“掌珠”也叫掌上珠、掌中珠、掌上明珠,用来比喻极受钟爱、珍惜的人,无论男女。后人用“掌珠”敬称他人的儿子、爱女,后来则多指称他人的爱女。
晋代傅玄《短歌行》:“昔君视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作者在伤悲中以“掌中珠”自况,述说昔日受到君主的钟爱,对比今朝受到冷落如弃置沟渠。
南朝梁江淹《伤爱子赋》,以掌珠比爱子,以“痛掌珠之爱子”述说痛失爱子的哀伤。唐代白居易《哭崔儿》诗:“掌珠一颗儿三岁,鬓发千茎父六旬。”也是以掌珠比喻他人的爱子。
清代《红楼梦》第二回以“掌上明珠”比喻林家之女林黛玉:“如海年已五十,……虽有几房姬妾,奈命中无子,亦无可奈何之事。只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爱之如掌上明珠。”这种以“掌上明珠”比喻他人的爱女,就是现今最常见的用法了。
不论是国器或掌珠,神采奕奕,彰耀人间,或为栋梁才,或为家中宝,但都是敬称他人或他人的子女。反之,如果是提到自家女儿,就称“小女”,提到自家儿子,则多以小犬、豚儿谦称。若用来自称自家儿女,就贻笑大方了。@*
──点阅【中华文化300问】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