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朋友李姐重做媬姆,帮忙照顾新生孙儿。育婴工作繁忙之余,不忘舞文弄墨、读书写字,与我分享唐人的《放妻书》,读来不禁会心一笑。
书文如下:“盖说夫妇之缘,恩深义重,论谈共被之因,结誓幽远。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年结缘,始配今生夫妇。若结缘不合,比是怨家,故来相对。妻则一言十口,夫则反目生嫌。似猫鼠相憎,如狼羊一处。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扫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娉高官之主,解冤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短短的一百多个字,多言夫妻之义,少有责难之词,更鲜见意气之争。其知书达礼、温文儒雅颇具君子之风;讲究文辞优美、情真意切,有如温润之玉,在在流露出温柔敦厚、宽怀包容之情。
古人的《放妻书》又名《和离书》,就是今天的离婚协议书。有别于现代人动辄反目成仇,对簿公堂;他们对两性关系与人情世故的通透、练达,显然棋高一着、更胜一筹,今人实在远远不及。
那么,为何古人在“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分手、仳离之际,还能够祝福对方“重梳蝉鬓,美扫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娉高官之主”?而且由衷希望彼此“解冤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呢?
我想,其中不只是有过去的“情深似海”,更重要的是一直以来的“义重如山”,因为“义”,让双方不忍相责、无须怨怼。而义,一般指公正合宜的道理或行为,故曰 “义者,宜也。”借此,与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古人坚守从一而终,不得已离异,也要好聚好散。现代人将婚姻当儿戏,一言不合闹翻,则剑拔弩张、针锋相对。如果试着静下心来读唐人《放妻书》,想到“义重如山”,效法他们的智慧与气度,也许就能和平分手、各自安好了。@
责任编辑:方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