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艺术家:用漆点睛 玉虎成真虎
秦始皇元年,骞霄国献给始皇帝一名画工,此人名叫裔,善于雕刻与绘画。裔将朱砂和石青喷在地上,当即就可以使其变出各种鬼怪的样子。他还能用石头雕刻出各种动物,连毛发都犹如真的一样。每次他雕刻动物,都把雕刻的时间刻在动物的胸前。
除此之外,他还善于在绢上画微型画,能在方寸之间画出四大河流[1],五大名山[2],以及列国地图。他刻画的龙凤,看上去飘然若飞,活灵活现。但画出的动物都没有眼睛,他说点上眼睛它们就会飞走。
秦始皇听说这些奇闻,不解地问到:“那些刻画出来的东西,怎么能够飞走呢?”于是让裔用漆在两只玉虎的头上各点一只眼睛。不到十天,这两只玉虎就失踪了,不知它们跑到哪儿去了。
后来住在山野里的百姓说,他们看见两只白虎,各自缺一个眼睛。那二只老虎总是结伴而行,长得一样,连毛色也没有什么差别。到了第二年,西方有一国臣服于秦始皇,进献了两只白虎,但都各缺一只眼睛。
秦始皇怀疑是先前丢失的那两只玉虎,命人打开关野兽的栅栏细细查看,检查它们的胸前,发现都有标示时间的小字,证明就是以前丢失的那两只玉虎。
眼前放个石刻的老虎像,任谁看都是物质的、固化的,然而秦朝艺术家改变了玉虎的物质结构,使其变成了活生生的生灵。在其它一些记载中,画龙点睛、画雀点睛,历代高人的神奇事迹,让后人领略古代科技展现的奇特一面。
南梁画家:未卜先知 画龙点睛
张僧繇,南北朝时梁代画家。天监年间(502年—519年),他担任武陵王国将军、吴兴太守。梁武帝装饰佛寺,多次命他为寺院绘画。
当时,梁武帝的几位王子都居住在封地。武帝想念他们,就派张僧繇去为他们画肖像。梁武帝看到王子们的肖像画,就如同见到了他们本人一样。
江陵有一座天皇寺,始建于齐明帝萧鸾(452年—498年)时,里面设有柏堂。张僧繇在里面画上了卢舍那佛像和孔子等十位哲人的画像。明帝责怪他说:“寺院内怎么能画孔子像呢?”
张僧繇回答说:“日后还应当仰仗这位孔圣人呢。”后来,北周武帝宇文邕(543年—578年)发起法难,铲除佛教,焚烧天下寺院和佛塔,唯独因柏堂画有孔子像,没有被拆毁。
有一年,在金陵安乐寺内,张僧繇画了四条龙,但没有画上眼睛。每次他都说:“如果点上眼睛,龙就腾空飞走了。”有人以为他的说法很荒诞,就请他给龙点上眼睛。
张僧繇为二龙点上眼睛,不一会儿,电闪雷鸣,霹雳击穿了墙壁,那两条龙就穿过墙壁,腾空飞走了。另二条龙没有点睛,仍旧待在原地。
张僧繇有多重身份,既是著名画家,又是主宰一方的太守。他那未卜先知的预测能力,感通阴阳的绘画艺术,惊艳后世,令人叹服。
画龙点睛,瞬间天气大变,二龙飞腾。这点睛背后运用的力量,着实惊人。而在明朝,一位先生画雀点睛,引发了什么局面呢?
明朝张三丰:画雀点睛 震惊帝心
明英宗天顺(1457年—1464年)年间,有一位七针先生,曾持着七药针,为人治疗疮疾,很有奇效。所以时人称其为七针先生。
七针先生不仅善于治病,还善于画山水,很多公卿大臣都很敬重他。当时张三丰的仙画被人称奇,然而朝廷屡次访求,都没有得到。一些近臣就推荐七针先生。天子召请他画了一幅山水画,很称皇上的心意。
七针先生向来嗜酒,而且好漫骂权贵。有一个浊吏聘请七针到家里,让他居住在小楼上,好好地款待他。想借着他的画,以求见当权者,好为自己谋官位。一天,明英宗又赐下精美的丝绢,请七针绘画。时逢七针大醉,浊吏将丝绢交给他,七针顺手就放在了床头上。
夜里,那名浊吏听到先生剧烈的呕吐声,他心里着急,点燃了蜡烛。七针跳起来说:“快点,快点。”浊吏举烛一看,看到绢上画满了麻雀,惟妙惟肖,跃跃欲飞,但是还没有点睛。
浊吏不得已,只好把画呈给天子御览。英宗觉得很奇异,就命七针点睛。七针回答:“臣所画的鸟,不可以点睛,一点睛就飞走了。”皇帝不信,催他点上。于是,七针举起画笔,开始乱点。
英宗开玩笑地说:“画上的这些东西真的能飞吗?”话音刚落,无数的小麻雀全都凌空展翅飞走了。一直飞到了浊吏的家乡,把他家田里的谷子都吃掉了。然而周边邻居的田地,却都安然无恙。随后,七针先生也遁去了。
明英宗听说这件事的始末,想再次召见七针,但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儿。英宗问礼部尚书胡濙,胡濙回奏说:“七针,就是三丰啊!以‘三丰’二字横顺分开看,犹如七根针啊。”明英宗听罢,心中大惊,原来七针先生,就是名闻天下的张三丰。
上述几则故事中,秦始皇的艺术家“裔”、南梁画家张僧繇、明朝高人张三丰,他们手下的雕刻艺术、绘画作品,为其点睛,就能成为鲜活的生命。这些故事对于理解传统文化,探索古代科技文明,可以看作是一个独特的视角。固化的物体,点睛之后,成为活生生的生命。那通神的绝技,贯通阴阳的能力,是否是古代科学在另外空间的一种表现呢?
注释:
[1] 四大河流,即四渎,指长江、黄河、淮河、济水。
[2] 五大名山,即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参考资料:
《拾遗记》卷四
《张三丰先生全集》卷一
《太平广记》卷二百十一@*
责任编辑:王愉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