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安史之乱后,唐皇增添了许多节度使,节度使管辖的地区称为藩镇。在随后的一百多年间,藩镇的形势是比较稳定的,但与安史之乱前的大唐盛世相比,中央政府并不能完全控制节度使,因此,唐朝中后期时有节度使叛乱。而在中唐的乱局中,一位“战王爷”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他一方面是彻彻底底的大唐皇室宗亲,是让贪官们心惊胆颤的世袭王爷,另一方面他德才兼备、为人至孝,还是当时无可争议、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统帅。不仅如此,他还有各种奇思构想,精通各种器具,是唐代有名的军工大师。他姓李名皋。
李皋,字子兰,唐太宗李世民的五世孙、曹恭王李明的玄孙、曹王李戢之子。凭借着其皇室背景,他在年少时就补任太子左司御率府兵曹参军。天宝十一年(752)继承曹王王位,任都水使者,后任秘书少监,因为他足智多谋、办事干练、能力强,其俸禄一直与正职的相同。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以奉母至孝闻名的李皋护着母亲郑太妃逃往民间,后借机跑到蜀地,拜见南逃至此的唐玄宗,并迁任左领军将军。在此期间,二十多岁的他眼见家国遭受涂炭,迅速成长起来,并在日后成为国之栋梁。
心中以百姓为重
唐肃宗上元初年(760),京师大旱,物价飞涨,一斗米要价数千钱,很多百姓无钱买米,所以饿死者很多。对于李皋这样靠俸禄过活的官员,自然也是入不敷出,无法养家,他遂上书请求调任外官,但没有得到朝廷的批准。无奈之下,李皋故意犯了个小差错,由此被贬为温州长史。不长时间,就代管州的事务。
当年庄稼欠收,出现粮荒,恰好温州官府粮库存有数十万斛米,李皋就打算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下属害怕担责,就叩头乞求他等候皇上的旨意,再行决定。李皋却说:“一个人一天不吃饭就会死的,哪里有时间上奏朝廷等待回复?如果牺牲我一个人可以救活数千人,哪有比这更值得的呢!”于是他下令开仓放粮,同时派人飞马进京呈上奏章,以擅贷之罪请求处罚。天子看罢奏章,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下诏予以嘉奖,并加少府监职衔。
弹劾不孝之子
一天,李皋到属县巡视,路遇一名头发花白的老妇低头垂泪。李皋内心被触动,便上前温语询问原因。老妇说:“我是李氏家的妇人,有两个儿子,一名李钧,一名李锷,他们在外做官二十年不回来,也不赡养我,我现在穷的实在是没办法活下去了。”
当时李钧任殿中侍御史,李锷任京兆府法曹,两人都以文章登科,名重一时。李皋叹道:“‘入则孝,出则悌,行有余力,然后可以学文。’像他们两个如此不孝顺老母亲的人怎么可以置身于列卿之间?”因此上奏章弹劾,两人最终被除名永不录用。
身遭陷害 笑对母亲
其后,李皋被改调为处州别驾,代理知州,以施行良政、成绩斐然闻名四方。不久,他被上调到京城,还未等皇帝召见,就因为上书论述为政之道,触了某个高官的霉头,遂又被外放为衡州刺史。没多久,又遭人陷害,被弹劾贪污,遭到御史调查,随后被贬为潮州刺史。
彼时,大臣杨炎正好被贬谪到道州,他深知李皋为人正直坦诚,也知晓他被贬的原委,遂在其当了宰相后,重新任命李皋为衡州刺史。
在李皋犯事被御史审查时,为免母亲担忧,就每日穿着平民服饰出府,去官府接受调查,回到府中则换上官服,言谈举止一如平常,因此母亲对所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在被贬到潮州时,他还高兴地告诉母亲是升迁,等到冤屈得昭雪,官复原职,他才哭泣着告诉母亲所发生的一切,并说“不是很重大的事情,所以自己不敢禀告,恐母亲挂念不安”。奉母至孝若此。
智勇无双 收服叛将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李皋迁任湖南观察使。他的前任辛京杲以贪婪残暴闻名。其手下曾有名镇守邵州武冈县的将领,名叫王国良,非常有钱。辛京杲想将其钱财据为己有,就找了个理由要处死他。王国良十分恐惧,遂散钱财招人据县城反叛。他的同僚们去讨伐他,但一年也没有打败善于行军布阵的王国良。
李皋到任后,派人给王国良送了封书信,信中写道:“我看将军并非想谋逆,乃是因为遭到谗言嫉妒被构陷。如今将军遇到了我,何不速降?我与将军同为辛京杲所害,但现在的我已经得到昭雪,我并不想持刀杀将军。将军如果不愿降,那我只能以阵术破将军的阵法、以攻法屠将军占据的县城,而这绝非将军所愿意看见的。”
王国良看到书信后,且忧且喜,遣使请降,但内心仍在犹豫。收到降书后,李皋即日前往受降,途中得到密报说王国良军中生变,所说的可能是诈降。李皋道,“内中不是你们这些人知晓的”,遂留下麾下兵士,单人独骑假称使者,进入王国良大营中。
待王国良召使者进入,李皋在军中高声喊道:“有人认识曹王吗?我就是。国良为何还不速降?”军兵愕然。有认识曹王的上前打量了一番,确认正是曹王。王国良马上俯身叩头请罪,李皋将其搀扶起来,执手相约为兄弟。随即,王国良尽毁攻守的装备,将府库中的东西发给兵士,让他们仍旧归家种田。很快皇帝下诏赦免了王国良,还给他赐名惟新。
平定叛乱 无往不胜
唐德宗即位后,力主削藩。建中二年(781),母亲去世,李皋服丧,伏灵柩到江陵。正赶上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反叛,德宗下诏起复李皋为左卫大将军,命他即刻返回湖南。他忍住悲痛,重新披上战袍。
不久后,加散骑常侍。其后,德宗又升李皋为江南西道节度使、洪州刺史、御史大夫,以应对图谋叛乱的割据淮西(今河南汝南)的淮宁军节度使李希烈。李皋到达洪州后,首先做到知人善用,提拔了曾立过战功、有策谋的伊慎、李伯潜等人为大将,命王锷统率中军。此外,他还下令修缮铠甲兵器,打造战舰,整顿二万兵马。
当初,伊慎曾率领江西兵马跟随李希烈平定襄州,李希烈反叛后,担心李皋任用伊慎,就暗中派人赠送给伊慎铠甲,还故意将伪造的双方往来书信丢失。皇上听说后,以为伊慎与叛军有勾结,就下诏遣使杀掉他。对伊慎十分信任的李皋上书为其担保。彼时,恰好叛军来叫阵,皇帝派来的中使又至,李皋就勉励伊慎奋力杀敌,以证清白。身为前锋的伊慎不负所望,在李皋率军相助下,大破叛军,斩首数百人,这才自证清白。
此后,叛军又在蔡山设堡垒,李皋观察后认为地势险峻不可攻,乃对外号称要西取蕲州(在今湖北省),还下令准备战舰,分兵傍南涯,与舟师溯江而上。叛军遂以老弱守卫堡垒,主力则沿江跟随着战舰,南北与李皋军相对。在战舰离开蔡山三百余里后,李皋令步兵登船,顺流东下,没几日就攻克了蔡山。叛军主力急忙回撤解救,也被消灭。随即,李皋军进攻蕲口,又取黄州,斩首千余人,唐军军威更振。
李希烈反叛时,泾原节度使朱泚因其弟朱滔谋反而被软禁于京城。泾原兵路过长安时,因赏赐不周 ,挟持节度使姚令言哗变。德宗逃往奉天(今陕西乾县)。叛军推举朱泚为首领,史称“泾原之变”。在德宗居奉天时,淮南节度陈少游强取盐铁使包佶负责押送的盐铁钱八百万贯,并以此资助李希烈,运钱的船只正好经过蕲口。彼时李希烈已屠汴州,便遣骁将杜少诚率一万步骑来袭蕲口、黄州,以封堵长江航道。李皋即刻派伊慎率七千兵马抵御,两军在永安戍相遇。伊慎大败杜少诚军。李皋以军功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五百户。
在德宗从奉天逃到梁州后,李皋因皇上蒙难在外,不敢居住在城府内,“乃于西塞山上游大洲屯兵”,将附近开辟为集市,商贾纷至沓来。德宗又加其为工部尚书。
等到德宗返回京师,李皋又派伊慎、王锷率兵包围安州,但进攻累日不下。李希烈还派自己的外甥刘戒虚率八千兵马来支援。对此,李皋命李伯潜分兵在应山阻击援兵,俘获刘戒虚和两名大将、二十名裨将,杀敌千余。李皋将刘戒虚等人绑到安州城下劝降,城中将领知道大势已去,遂出降。
此后,李希烈又遣兵增援随州,李皋令伊慎在历乡大破之,随即平定了静、白雁等关。李希烈十分恐惧,乃罢兵。
李皋几战取胜的意义在于,一气打通被李希烈切断的与唐王朝的联系通道,南方的物资补给不需要再耗费财力地从宣、饶、荆、襄各州取道武关北上,而是源源不断送到前线。这对于平定北方叛乱意义重大。
贞元初年(785),李皋被任命为江陵尹、荆南节度使,李皋屡次击败李希烈的进攻,收复数州,“江汉倚(李)皋为固”。没过多长时间,李思登以随州降。
在平叛过程中,李皋率军一共攻下四个州、十七个县,打了大小十余场仗,歼灭五万多叛军,未曾有过败绩。其威名不仅让各路藩镇节度使不寒而栗,而且也让当地百姓敬服,因为其军队莫说扰民,所过之处连庄稼都不敢踩。
淮西既平,战功卓著的李皋却只向德宗提了一个要求,请求允许他护送母亲的灵柩到东都洛阳安葬。奏疏送到长安,德宗读着就掉了泪。其后,德宗派遣中使吊唁,赠其父官职为右仆射、母亲为曹国太妃。安葬完毕李皋入长安觐见,旋即奉诏回镇,“出东都以拜墓”,为时人所称赞。
李皋在 节度使不言叛
淮西乱事平定后不久,新任节度使陈仙奇即遭别将吴少诚杀害,淮西再度脱离朝廷掌控。贞元三年(787年)十月,德宗以襄、邓二州为战略要地,授李皋为山南东道节度、襄邓郢安唐等州观察使(山南东道节度使)兼襄州刺史,另割汝、随二州隶属山南东道镇下。
李皋在辖地勤练兵卒、储备粮草,又购置回鹘马匹以扩充骑兵,定时举行大规模畋猎以练兵,吴少诚十分忌惮,再不敢反叛。
宗臣之英
李皋生性勤俭,知人疾苦,能听谏言,知人善用,赏罚必信。他曾设计制造战舰,即用人力踏动木桦为推进机,使得航行速度加快,“所造省易而久固”。南宋时将之大规模运用于战争,称为“车船”。此外,他还造了一种欹器,用来汲水和盛水。
贞元八年三月,即792年4月6日,李皋去世,终年六十岁。唐德宗十分悲痛,辍朝三日,赠右仆射,谥曰“成”。
后唐大臣、监修国史《旧唐书》的刘昫评价道:“李勉、李皋,禀性端庄,处身廉洁,临民莅事,动有美声,可谓宗臣之英也。若夫治军旅,御寇戎,谋必臧,战必胜,则又勉不及皋远矣。”风雨飘摇的唐朝能够度过这段艰难期,李皋功不可没。@*#
参考资料:
《旧唐书·李皋传》
《新唐书·李皋传》
责任编辑:李婧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