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从《清明上河图》看时代风华(上)】
疮痍满目繁盛地 千古兴废两悠悠
北宋亡后,南宋初年诗人范成大路过汴梁时,只见故都荒芜颓毁、汴河干涸,昔日的繁盛尽成过眼云烟,可真是不胜感慨。
《清明上河图》卷后,金代张公药诗文:“通衢车马正喧阗,只是宣和第几年。当日翰林呈画本,升平风物正堪传。”张世积亦有诗:“繁华梦断两桥空,唯有悠悠汴水东。谁识当年图画日,万家帘暮翠烟中。”
时代更替、文化兴衰,历史朝朝代代承传着。张择端笔墨精熟、呈给宋徽宗的作品《清明上河图》,呈现出当时社会的人物百态、经济活络的景象,繁华、复杂的活动场面有如上演的一幕戏,男女老幼、士农工商、贩夫走卒忙忙碌碌地生活着,虽然不知道其未来如何,总是诚恳踏实与本分,也对照出来正店、脚店、彩楼欢门,小酒、新酒、稚酒、栀子灯,酒色相加卖欢牟利,时人已有风俗败坏之叹。张择端写实的画风有种恢宏、真挚的精神,非常感人。
传世的仿本 清 院本最著名
《清院本 清明上河图》是由清朝画院的五位画家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合作画成的,在高宗登基(1735年8月)的第二年(乾隆元年)12月15日奉敕绘图,于1740年告成,是《清明上河图》最著名的仿本。
清高宗乾隆皇帝常令宫廷画家依据宫廷所藏古画仿作,承旨作画的画家往往须先呈览画样,经皇帝审稿,皇帝决定依原稿或需增删,奉核呈可后方能完成。尤其画作精密的人物群像,更是须要先起草稿,甚或历经涂涂改改,再转换成正式的画面,对画家来说,这是相当重要的一种必备功夫,尤其是写实、多人合作的画,更需要定画稿以协同作画,完成的画稿,古人谓之“画样”。
《清院本 清明上河图》由五位画家的合作画成,乾隆皇帝和写稿画家沈源必定对宫中的藏本和有关的历史、著录有过周详参考。而现藏北京故宫本是在嘉庆四年(1799年)籍没毕沅家后方入清廷内府,因此,清院本按理应不是摹自北京故宫本,有没有看过此本就不能说绝对了。
汴京的木桥看结构 苏州的石桥有立意
从清朝宫廷收藏的明朝仇英《清明上河图》仿本来看,他是模仿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长卷的形式描绘汴河两岸的繁华市井和从市郊到城区的人文自然风光,而内容已经不是北宋的汴京,而是仇英熟悉的明朝时繁华的苏州,所以仇英仿本的《清明上河图》,把河上的木桥,画成了石桥。原来北宋汴河水流悍激,多因桥柱坏舟,或水流湍急冲坏桥柱,为了往来船只之利取大木数十相贯,架为飞桥,建成无柱拱桥。而北宋时代已去远,仇英仿画中把生活环境的苏州石桥画进画中,可也是张择端的作画立意,这恰是仇英《清明上河图》仿本以明朝人的眼光看到的北宋绘画的认识。
《清院本 清明上河图》也是画的石桥,再加上明清时代民情风俗,如放风筝、戏剧表演、猴戏、特技等等活动,增加许多情节,画的事物很丰富,是研究明清之际社会风俗不可缺的材料。此卷用色鲜明,用笔细腻,界画人物、屋宇、桥梁皆精细严谨,又因为西洋画风的影响,街道房舍、空间构图以透视法作画,也有西式建筑列置在建筑群中,是院画中极具特色和时代风格的精品。
画卷一开始主要描述河流广阔的乡间,有一列迎亲花轿正欢欣喜庆通过有小屋舍的村落,还有农人、牧羊者、养猪人的优闲步调。景色从乡间小径逐渐拓宽、并连接到市镇中的马路。接着描绘城市生活,河岸上许多人们正在将货物上载到船上,还有商家及税捐办公室,在石桥上的小贩更是忙碌。桥下河川中有一艘船放低桅杆正要从桥孔靠边穿过,桥的另一边官船即将驶近来,两岸观众向他们吆喝呼喊着,河边的苦力工人拉着纤,大船预备让出航道靠岸固定。船夫、商贩、演员、乞丐、僧侣、算命仙、医生、客栈老板、老师、铁工、木匠、石匠、读书人等,各行各业、各式各样形形色色的活动。进入城门后,有各种不同型式的运输交通工具,独轮车、平头车、串车、太平车、马车、牛、驴子拉车、骆驼、轿子等,各种商品店、布庄、字画店、药店、餐厅等应有尽有,还有官邸、旅店与各种房舍,雕梁画栋、亭台秋千、绿杨杂树。后段接着是“金明池”层层宫苑、殿堂、仙桥、梅鹿、翔鹤……,富丽堂皇,祥和超凡。池中临水殿前停着一艘御舟,两旁宫娥迎候,此景仿佛圣驾欲出。
看罢时代兴衰历史大戏 观想清明上河绘画真意
朝朝代代历史承传展现,像一出出大戏,人们在其中也思考自己的方向。张择端宣和年间呈给宋徽宗《清明上河图》,后世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于乾隆元年奉敕合作的《清院本 清明上河图》呈给清高宗。靖康之耻徽钦二帝被金人所掳,亡了曾经繁华的北宋;满清是后金入主中原,清高宗以此绘画为君臣鉴,勤政清明、方得与天地合德,成就治世。
观《清院本 清明上河图》的画幅内容,自郊区到闹市而后达宫廷,也是繁华景象,却似一步步从人间前进到仙境,在严谨自律的笔墨中,体会人间舞台再多彩,总有一种回归的等待。@*#
责任编辑:李梅